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

一、文字演变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2)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3)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4)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5)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6)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7)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8)

二、姓氏读音

拼音:péng

注音: ㄆㄥˊ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彡

简体部首: 彡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9)

五笔86:FKUE

五笔98:FKUE

UniCode:U 5F6D

四角号码:42122

仓颉:GTHHH

GBK编码:C5ED

规范汉字编号: 2524

彭的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2

笔顺:横竖横竖折横捺撇横撇撇撇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0)

〈象〉

(会意。从壴( zhù),从彡。“壴”在古文字中象鼓形。彡( shān),毛饰形。本义:鼓声)

彭,鼓声也。——《说文》。朱骏声按:从鼓省,从彡。会意。彡即三也,击鼓以三通为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1)

〈名〉

(1) 古国名。在今四川省彭山县

(2) 古水名

(3) 在湖北省房县

(4) 在河南省鲁山县东南

(5) 姓。如:彭祖(传说中寿命最长的人,至殷末已活到767年)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庄子·逍遥游》

(6) ;彭泽先生(东晋大诗人陶潜。因曾任彭泽令,故名“彭泽先生”)

(7) 通“旁”。侧,边

九四,匪其彭。——《易·大有》

若彭有水浊非常者。——《墨子·备穴》

◎ 彭 Péng

〈动〉

通“澎”。水流声

彭濞涌溢。——《殽阬君神祠碑》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风姓包羲伏羲氏《元和姓纂》《帝系谱》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为妃,生黄帝。其子孙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的封地大彭,属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寻源》所载,颛顼帝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三子姓篯名铿,受封于彭地(今江苏省徐州),建立大彭国,称为彭祖,大彭国在殷商末期被商王武丁所灭。《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其后,大彭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彭氏。史称彭祖是所有彭氏的受姓始祖,是为江苏彭氏。

彭氏族人大多尊奉彭祖为得姓始祖。

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八姓之一彭姓。据《国语》所载:“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女、斟、曹、芈。”此说是讲彭姓为祝融之后,为八姓之一。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2)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熊彭名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熊彭名,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是楚军中的一名悍将,曾在著名的邲之战中大败不可一世的晋军。在熊彭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彭氏,是为荆襄彭氏。

源流三

源于子姓,出自有商,老彭,即师挚,为商巫师。彭为商的卜官,甲骨文中多见。

源流四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子牙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有三各兄弟,公子庆父为庶兄,公子牙、公子友为同母弟,三人同为鲁国国卿。在得臣、彭生的后代中,诞衍了公孙氏、叔孙氏,叔仲氏、彭氏、兹氏这五大姓氏,后成为彭氏、兹氏、孙氏、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由他族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有胡、西羌、南蛮,清时满、蒙、回、苗、白、瑶、土家、苦聪、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白族、土家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彭氏族人分布,满族、蒙古族中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彭氏。少数民族彭氏的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彭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军制官吏彭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彭师,亦称彭排师,彭帅、彭军、彭人,是战国时期楚国军制官员,主要负责在战争中指挥部下辅助中军,或以木排鹿架安营扎寨,或护卫中军两侧,或从侧翼助攻。其所率领的军队就称彭排师,最高军事长官称“彭师”。在典籍《释名》中有注释:“彭排,军器也。彭,旁也,在旁排御敌攻也。”

在彭师、彭排师、彭帅、彭军、彭人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彭师氏、彭排氏、彭帅氏、彭军氏、彭人氏等,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彭氏,世代相传至今。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3)

源流七

于西羌族,出自魏、晋时期西羌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安定胡永胡友彭氏,见晋书,又西羌南蛮皆有彭氏。”

西羌彭氏,为魏、晋时期西羌民族的一个分支氏族部落,主要居住于汉朝时期的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一带地区,后为鲜卑拓拔部所吞并。在北魏王朝分裂以后,隶属于西魏政权,后族人在隋末唐初逐渐融入汉及其他民族,取氏族名称为姓氏,称彭氏,世代相传,后分迁全国各地。

源流八

源于西戎,出自春秋时期西戎彭戏氏部族,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据史籍《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元年(公元前697年)伐彭戏氏于华山下,居平阳宫。”彭戏氏,为古代的一个部族,世居华阴地区(今陕西华山),时常侵扰秦国。秦武公执政之初(公元前697年),为消除西戎的侵扰,毅然出兵讨伐西戎,并在华山地区灭了彭戏氏部落,大体赏解决了秦国西境的安全问题。

彭戏氏部落灭后,族人多被秦武公强行迁于咸阳为奴役,其后裔子孙多称彭氏。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4)

四、得姓始祖

彭祖。彭姓出自颛顼帝的后裔,上古时代,颛顼帝有一曾孙名吴回,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用火的官)。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陆终之妻怀孕三年后都未能产下一子,万般无奈的陆终只好用利刃剖开妻子左肋下方,产下三子,剖开右肋下方,又产下三子。六个儿子中的第三子名铿,《唐书》载:风姓。后来被封在大彭,为商朝时的诸侯国之一,彭铿是个有名的长寿者,据说他一生活了八百多岁,经历了夏、商两代,所以又称他为彭祖。他的子孙就按照当时习惯,以国命姓,称为彭姓,他们尊彭祖为彭姓的得姓始祖。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5)

五、人口分布

彭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39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八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9%左右。

商末时,大彭氏失国,此时已有彭姓人迁居河南南阳一带,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阳去楚为大夫,是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开始。《风俗通义》卷一云“ 及殷之衰也,大彭氏、东韦氏复读其绪,所谓王道废而霸业兴者也。”因此彭人虽受商王朝的征伐, 但并未绝袍,而是往南迁移,到达今江汉流域,商代晚年,怀着对商王朝的憎恨而参与周武王伐商,为“ 牧野八师” 之一。西周建立后,因彭是西周王朝的盟国,其国柞得以延续。彭以伯为爵号受到西周王朝的重视。周平王东迁后,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弱,南方楚国的强大,彭终于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为楚所灭,彭地入楚,成为楚最早所灭的方国之一。秦末时楚汉争霸,位于楚国都城的徐州处于战乱状态,有一支彭姓为避战乱而离彭城远迁陇西。汉初时期,有西汉开国功臣、诸侯王(梁王)彭越。彭越二儿子彭绶华的后代是汉代长平(今河南西华)侯彭宣,彭宣后举家迁居河南淮阳,后于淮阳发展成为望族。魏晋时,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姓人大举南迁,此际有史料表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动。南北朝北齐时,彭宣八世孙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间),九世孙中有一支迁居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景直之子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彭姓开始称盛于江西省境,彭构云五世孙彭玕因仕宦而落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吉安县油田镇山口村,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后裔迁湖南西部,唐末时,彭玕六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宋神宗时,嗣元的九世孙彭延年因被任命为潮州刺史,遂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姓广东始祖。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闽粤发展成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姓始祖。另据载,彭姓亦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迁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彭姓有部分移居台湾,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如今,彭姓分布广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彭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7%,A型占29.9%,B型占26.3%,AB型占8.1%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6)

六、家谱文献

全国锦竹彭氏宗谱三卷,(民国)彭正官纂,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铅印本三册。

江苏丹阳云阳东门彭氏重修族谱四卷,(清)彭士琏等重修,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丹阳云阳东门基庄彭氏重修族谱六卷,(清)彭志质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江苏丹阳云阳大泊彭氏重修族谱四卷,(清)彭道亭等重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溧阳南门彭氏宗谱十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四册。

江苏溧阳南门彭氏宗谱四十六卷,(民国)彭启运等八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六册。

江苏吴县彭氏宗谱四卷,(清)彭慰高重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衣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浙江三门亭旁彭氏宗谱两卷,(民国)彭大巧、彭道芳等重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云和彭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云和县文管。

安徽彭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彭荣恩等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述信堂木活字印本二十八册。

安徽彭氏宗谱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桐城彭氏世谱四十二卷,末一卷,(清)彭元照重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奎聚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安徽潜山彭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述信堂木刻活字印本。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7)

江西南昌彭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彭元端等六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手写本五册。

江西萍乡古学前彭氏续修族谱,(清)彭金钰等纂修,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江西萍乡古学前彭氏三修族谱,(清)彭启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江西萍乡竹溪彭氏四甲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彭为宗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彭氏宗谱三卷,(民国)彭仲甫、彭彩轩续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铅印本。。

湖北黄岗楚黄彭氏宗谱三十七卷,首七卷,(民国)彭清泉、彭扫鹿等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述古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江陵彭氏族谱四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长沙彭氏续谱五卷,(清)彭学懋纂序,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木刻活字印刻本一册。

湖南长沙彭氏六修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彭第槐纂序,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述古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湖南浏阳浏南沙溪河口彭氏支谱,(清)彭文馨修,彭万成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三瑞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宁乡宁邑彭氏族谱六卷,(清)彭显相纂序,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木刻活字印刻本,今仅存第六卷。

湖南江永彭氏家谱三卷,著者待考,清宣统三年(公元191l年)陇西堂石印本。

广东中山象角彭氏族谱十卷,(民国)彭炳佐等编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十册。

广东东莞县彭塘石背岭彭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l2年)手写本一册。

广东陆丰彭氏族谱,(清)彭云际序,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陆丰彭氏族谱,(清)彭金秀抄,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西桂林彭氏四修宗谱,(清)彭递珪续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6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上湘谷水彭氏续修族谱五十四卷,首两卷,(民国)彭依庸等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六册。

中湘彭氏六修族谱十六卷,(民国)彭肇兴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光裕堂石印本十九册。

彭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清)彭钟模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鹤庆彭氏宗谱,(清)彭坤纂修,清朝末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8)

七、郡望堂号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淮阳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城在陈州(今河南淮阳),汉惠帝后改为郡,其时仍为国,至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地区。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玄菟郡:历史上的玄菟郡有两处,一称北玄菟郡,一称南玄菟郡。北玄菟郡在秦、汉时期位于东辽地区东北部,是古北燕国遗民夫余族的境地。在汉武帝刘彻征服朝鲜半岛的过程中,建“汉四郡”,夫余之地归属于其中的玄菟郡管辖。玄菟郡境地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西部一带,郡治在咸镜南道境内。汉始元五年(己亥,公元前82年),汉武帝将真番、临屯二郡撤销,并将玄菟郡迁至今吉林地区。到了东汉时期,玄菟郡西移至辽东地区,之后为高句丽所吞灭。南玄菟郡亦称南粤郡,即今两广(广东、广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广东番禺)。东汉时期兼指南越、闽越。秦末南海龙川(今广东龙川)令赵佗兼并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南越虽对汉称臣,实为一割据政权。赵佗死后,三传至其五世孙赵兴为王,汉武帝想直接统治南越地区,于西汉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派遣使者安国少季、终军等去招抚赵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都同意归附内属,但丞相吕嘉坚决反对,起兵杀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汉使。汉武帝于西汉朝元鼎五年(己巳,公元前112年)秋发兵十万攻南越,于次年(公元前111年)冬俘获吕嘉,平定南越全境。汉武帝曾封闽越贵族余善为东越王,南越吕嘉反汉,余善曾与通谋,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6年)秋,又起兵杀汉三校尉,于是汉兵往讨,至西汉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东越贵族杀余善请降,事平。此后南越国消,为南越郡。彭氏郡望中的玄菟郡属于北玄菟郡。

宜春县:西汉时期置宜春县。晋朝时期改名为宜阳。隋朝时期设袁州,改宜阳为宜春,治所便在宜春(今江西宜春),其时辖地在在今江西省宜春市一带地区。元朝时期为路。明、清两朝均为袁州府。民国时期废府改县,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县。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9)

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以望立堂。

玄菟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北宋末年原籍江西吉安的彭延年告老辞官后定居于揭阳,是彭氏进入广东的始祖。其子孙除留居揭阳外,先后迁居梅州市梅县区、丰顺、大埔、兴宁、五华等地。迁居丰顺县人数最多,有“彭半县”之称。

可祖堂:都是说的彭铿(即彭祖)的故事。彭铿封于彭邑,人称彭祖。彭祖活了八百岁,商朝末年他就当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当柱下史,所以又叫长寿堂。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20)

八、字辈排行

湖北彭场芦林湖述古堂彭氏字辈:“天长地久、文章华国,万代乾坤定、千秋事业兴,鸿图肇继起、俊烈昭前能,群才满玉堂、兰桂齐胜芳,明哲耀广宇、诗礼荣家邦”。

湖北鄂州华容彭氏字辈:“秀仁永玉伯溪,轩廷道宗寿世,之志维系宏文,才必安邦定国,学可作相立朝,一家长延昌耀,祖先功德远超”。

湖北谷城彭氏字辈:“国正天新顺,官清民自安”。

湖北黄冈彭氏字辈:“拾士先其志家世克承”。

湖北钟祥彭氏字辈:“宗庭尚卓德延继宜能光体兴官世保家传显国邦”。

湖北蔡甸彭氏字辈:“万代自强新强开有象明德为心克绍家传世美贤仁”。

湖北江夏彭氏字辈:“祖宗好善昔作永康荣华锦世孝友开创”。

湖北石首彭氏字辈:“宏开景向德必时敦”。

湖北南漳彭氏字辈:“楚本有才家国之光”。

湖北彭巷彭氏字辈:“贵应昌明盛英贤继泽长”。

湖北汉川彭氏字辈:“彦仕学之应世为德光宗耀祖尹大修业兆瑞由秀”。

湖北十堰彭氏字辈:“云天明应九 文永必如习 君恩元有贵 民安定国帮 大爵庆昌全 士禄连高升 宇宙齐振兴 中华各族盛 图强立壮志 万代显闻名”。

湖北麻城彭氏字辈:“天有兰治正遵世文永宏绍元先思良汝其照宗长才德同发玉家国大显扬”。

湖北吴山彭氏字辈:“先宜达义方易书承世泽”。

湖北京山彭氏一支字辈:“大学之道守中明德”。

湖北云梦彭氏一支字辈:“祥明宽仁厚德”。

湖北云梦彭氏一支字辈:“鲁国宏仁忍金华治道新廷洋赛正修佳法克良建”。

湖北黄陂彭氏一支字辈:“为仁正启光荣显大”。

湖北黄陂彭氏一支字辈:“从先锡祖世立同”。

湖北黄陂彭氏一支字辈:“绍启贤能光前雨后”。

湖北监利彭氏一支字辈:“宏光志远大孝友绍先业”。

湖北监利彭氏一支字辈:“贵应昌明盛英贤继泽长”。

湖北宜昌彭氏一支字辈:“仕大兴顺永培善”。

湖北宜昌彭氏一支字辈:“承基绪宜永大光中代兴万年长”。

湖北宜昌彭氏一支字辈:“性善仁之本,明心乃复出,修身全大德,永世颂诗书”。(江西吉安迁至)

衡阳市衡南县泉湖镇源泉一派彭氏字辈:(自十五世始)惠迪家声振,美彰肇发扬,观光逢盛世,怀宝焕宗邦,骏起人文萃,联开甲第长,千秋国贵显,百代绍琳琅。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21)

四川成都彭氏字辈:“仕文荣永茂时景兴国昌殷熙洪施德忠良振朝邦”。

四川大竹、陕西镇巴彭氏字辈:“益良学正升家贵立清荣志世天明道”。

四川达县彭氏字辈:“乾坤有道□□名经现世代开文明”。

四川南充彭氏字辈:“永久光明大世代多荣华”。

四川自贡富顺彭氏字辈:“仁义礼智信 树古松之胜 明维万代长”

重庆奉节彭氏一支字辈:“惠迪家声振,美章树栋梁”。

重庆九龙坡彭氏一支字辈:“傅元恩真代,希尚朝廷应,绍端永方仕,万年定洪光,本大华昌德,以一启成登,志孔思正宗,祥瑞吉兴佳”

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文化兴祖德,武功建业勋”。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彭楼村:“年德希宝振,吉汝世佳俊“。

彭氏一支字辈:

“鲁国宏仁忍金华治道新廷洋赛正修佳法克良建”。

“均子文志启魁宗思深洪正修光祖德齐”。

“显仲仁大万宗尚永时(仕)光明”。

“修德家和作仁邦怀敦笃培基嗣世泰来”。

“文华时昌运道有光国正天宝永世安康”。

“懋期玉时(石)清忠厚永光明世(仕)泽照本作肇开必大成”。

“肇源敦本毓俊钟英懋功广业兆庆锡荣先畴勤服古训恪遵保民辅国百禄齐臻章显谟烈纬武经文麟凤献瑞海宇清平”。

“万发(华)德从远(启)微泽濡长守光前烈纯武裕……重纲”。

“德祖康忠厚传家宝贻兴世昌永远绍书香”。

广东云浮鹏石彭氏字辈:“文士昌盛,世忠佐国,继祖应兆,永定元勋,启发广贤,振兴邦家,立志远大,光耀荣华”。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22)

九、姓氏名人

彭祖,尧的臣子籛铿《唐书》载风姓。陆终氏第三子,帝颛顼之孙,历虞夏至商,相传活了七﹑八百岁。因封于彭城,故称为彭祖。后世用以比喻长寿。

彭蒙,战国时齐国的隐士,田骈之师,思想与庄子的齐是非说相近。

彭越,西汉初昌邑(今山东省金乡西北)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时,将兵三万余归刘邦,攻占梁地(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屡断项羽粮道。不久率兵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南)。封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为刘邦所杀。

彭宣,淮阳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汉哀帝时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

彭俞,宋代进士,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官至终朝散郎。著有《君子传》、《循吏龟鉴》等传世。

彭春,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康熙时历任太子太保、副都统、都统等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统兵驱雅克萨沙俄侵略军。后参与准噶尔部平叛,败噶尔丹于昭真多(今属蒙古)。

彭孙,浙江省海盐人,明代进士,工诗,才华横溢,与王士祯齐名,号称彭王。

彭龟年,字子寿,号止堂,南宋清江人,宋代文学家。少好学,喜深思。读程氏《易》,至废寝忘食。从朱熹、张□问难质疑,其学益精。主要门人为子彭钦、彭铉。崇尚儒家的仁政,强调君主应当审明“用心有义利,主德有诚伪,用人有邪正,听言有是非。”著有《止堂集》传世。

带有彭字的姓氏字体 彭-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23)

彭孙贻,浙江省海盐人,字仲谋,清代诗画家,以贤孝著称,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时受到贤士推崇,当时人称“武原二仲”。

彭兆荪,江苏省镇洋(今太仓)人,清代诗人,龚自珍曾以其与舒位并举,赞其所作“清深渊雅”。

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清代书画家。雍正五年(1727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从雍正七年起,历任河南、云南、江西及顺天等乡试考官。累迁至右中允,官至兵部尚书。

彭绍升,江苏省长洲人,清代著名学者、居士,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及第,授县官,辞不就。因结织罗有高与阅读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动而归心佛法,尤深信净土。他在净土教义上除莲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闭关念佛,发愿回向。着有一行居士集、居士传、阿弥陀经约论、一乘决疑论等。对清代净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响。曾用禅学精神解释儒书,企图调和儒佛两家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省衡阳渣江人,湘军首领,曾国藩之股肱,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剿灭太平天国居功至伟,官至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后以疾病开缺回籍。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荀卿庠 >>>

1.《千字文》-每日一字练字视频。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3.《荀子》-传统文化,国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