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有哪些启示(人们为何对天书奇谭情有独钟)(1)

文|天水

超22万人打分,近3万条短评,豆瓣评分高达9.2,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是很多影迷心中最好的动画电影之一。近期,4K纪念版的《天书奇谭》首次登陆全国院线,令不少观众直呼“童年又回来了”,上映9天后票房成绩已超过1800万元。

从小时候家里的彩色电视机,到如今影院的4K大银幕,38年里,人们为何对《天书奇谭》情有独钟?

说到《天书奇谭》,往往离不开“经典”二字。从聚宝盆里变爸爸到狐母狐女跳舞,从蛋生转着圈吃饼到狐子阿柺单腿跳跃,从小皇帝那句“我最喜欢鸟”到袁公被抓走时蛋生呼喊的“师傅”……这些经典的人物、经典的造型、经典的台词、经典的桥段,早已镌刻在人们心中,伴随着一批又一批小观众慢慢长大,成为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天书奇谭有哪些启示(人们为何对天书奇谭情有独钟)(2)

这一次,4K纪念版《天书奇谭》上映,无疑为这部埋藏在时光中的经典之作迎来了生命第二次“高光时刻”。

《天书奇谭》的故事很多观众都不陌生。在天庭看守“天书”的袁公为造福人类,将天书上108条法术刻在石壁上,却不慎被三只狐狸所利用,欺压百姓、为祸人间。危难之际,从天鹅蛋里跳出来的孩子蛋生决定为民除害,在袁公的指引下,他学习法术,开始与狐狸精斗智斗勇、生死周旋。

影片改编自罗贯中、冯梦龙编纂的神魔小说《平妖传》,这部小说虽然不算很成功,但是里面蛋子和尚、狐狸精等几个人物却十分有趣,被编剧王树忱和包蕾保留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小皇帝、府尹、县令等新角色。

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天书奇谭》中一些设计不仅妙趣横生,还颇有“超前性”。例如,白云洞口装有“摄像头”功能的镜子,能够记录往来人等的模样;聚宝盆仿佛一台“3D打印机”,可以复制出多个爸爸;蛋生治理蝗灾时召唤来一群燕子,与现代的生态环保理念不谋而合。

天书奇谭有哪些启示(人们为何对天书奇谭情有独钟)(3)

翻开长51.45米的“天书”装帧分镜台本,343张草图渐次展开,鲜活地诠释着这部动画经久不衰的视听密码。影片联合导演钱运达如今已至耄耋之年,在影片结尾花絮中一语道破其中“天机”:“动画片嘛,就是三个字:奇、趣、美。”

“怎么有趣怎么玩,玩到极致”是时任美影厂厂长的特伟对影片提出的要求,在这一口号的感召下,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人大胆创作、推陈出新,开启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创作历程。

当我们对当下动画片中越来越多的“网红脸”审美疲劳的时候,《天书奇谭》中各具特色的人物造型不禁令人眼前一亮。造型设计柯明广泛涉猎各种不同的美术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脸谱、门神、泥娃娃全部运用到人物造型中。蛋生俨然一个年画里走出来的胖娃娃,小皇帝则像是一只木偶玩具,三只狐狸的造型参考了戏剧脸谱,将狐母的阴险老道、狐女的妖艳狡黠、狐子的傻气贪婪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书奇谭有哪些启示(人们为何对天书奇谭情有独钟)(4)

在美术设计方面,马克宣擅长夸张,黄炜擅长写实,在设计园林、宫殿、庭院、山水等景观时,用工笔重彩绘制人文,用淡雅水墨绘制自然,将明代“吴门画派”的风格揉进了动画创作之中。

影片的音乐极富民族特色,许多观众表示,电影音乐一响起就“泪目”了,童年往事随着跳动的音符一起涌上心头。钱运达回忆,作曲家吴应炬在创作音乐时,一看片子心里就有数了,他创作出的音乐和片子风格很快就能适应到一起。

奇、趣、美,简简单单三个字,做起来却何尝容易。

为了这部动画长片,画师们日夜加班,一画就是三年。“我们做动画都是一张张先画到纸上,拍铅笔稿,好了以后交给描线,描线把它的线条描在赛璐珞(合成塑料)片上,再由上色车间根据我们决定颜色的编号,把脸、手各处都涂上颜色,然后把赛璐珞片和画在绢上的背景贴在一起,再用摄影机拍出来。”钱运达谈道,《天书奇谭》中这样的画有好几万张,绘制过程中充满艰辛。

然而这样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日渐衰老、日渐暗淡。打开胶片盒子,修复师们发现有些胶片的接头部位已经脱胶了,胶片上也生出了霉点,需要尽快进行修复和数字化处理。

天书奇谭有哪些启示(人们为何对天书奇谭情有独钟)(5)

2018年,美影厂全面启动《天书奇谭》修复项目。为了达到大银幕要求,更好地向观众进行呈现,工作团队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首先对原底进行整理和扫描,然后开始了颜色校正、逐帧修复等工作,在不断测试中找到最优解。

同时,在声音方面邀请到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老艺术家们为影片重新配音。为“蛋生”配音的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当时已经65岁,在处理这个熟悉的角色时,她明显感到声音里“有了负担”,原来“顺嘴就说”的台词现在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但她仍然不断尝试,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力度准确还原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给“小皇帝”配音的曹雷当时已经78岁,在处理口齿不太伶俐的小皇帝时,她会先含上半口水再发声,用丰富的配音经验再度塑造这一角色。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4K纪念版的《天书奇谭》在配乐上更具气势、更有现代感。在重新配乐的过程中,声音制作团队加入了大量西洋交响乐元素,并且与侧重民乐表达的老版配乐混搭使用,力求使影片每一部分都拥有最精准的意境。

“没想到修复版做得这么好,看着像新片子一样。”钱运达感慨道,“《天书奇谭》现在还有人喜欢,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大的安慰了,就没白干。”

影片结尾的花絮中,讲述了《天书奇谭》创作之初的一段往事:80年代初,英国广播公司(BBC)想要和上海美影厂合拍一部动画长片,却在剧本创作阶段因为资金问题退出了,因此美影厂便独立制作了《天书奇谭》,从而也成就了这部带有浓厚中国民族风的“里程碑式作品”。

电影修复,修复的不仅是胶片,更是光影和时间。当影片褪去时间的磨痕、清晰地出现在银幕上时,许多曾经参与创作的老一辈艺术家已经逐渐老去,许多曾经对着电视机捧腹大笑或者暗自落泪的小观众们也已经长大,而更多的孩子正走进影院,和父母家人一起感受这部跨时空经典动画的独特之美。

在修复中发扬传统,在纪念中坚守信念,同时引领更多国产动画电影不断创新、不断前行,这也许就是《天书奇谭》时隔38后回归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文字:天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