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一天天长大,我们的停车、行车难也一天天加剧周口停车场供需失衡,交警警力严重不足,中心城区行车越来越难而作为城市标志交通工具的公交车,却未能有效缓解交通困境以及市民出行问题,未能跟上周口城区扩张的脚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周口公交最新消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周口公交最新消息(周口公交拿什么拯救你)

周口公交最新消息

城市在一天天长大,我们的停车、行车难也一天天加剧。周口停车场供需失衡,交警警力严重不足,中心城区行车越来越难。而作为城市标志交通工具的公交车,却未能有效缓解交通困境以及市民出行问题,未能跟上周口城区扩张的脚步。

□东方今报记者 张希 见习记者 于露 摄影 张昆鹏

【现状】 公交公司改制失败 国有私有并存

关于周口公交不便造成出行困扰的现状, 今报也曾多次报道。为何会出现周口市民口中“半个小时都不见一辆车”的现象?带着疑问,东方今报记者走进周口市公交公司,寻求问题背后的答案。

“周口的公交事业始于1975年,当时公司只有4台车。”公交公司负责人说,从那时起,周口市正式有了自己的公交车。1991年开始发展至十几台,隶属于周口市建委。“当时的公交车没有任何政府补贴,由于缺乏资金,周口公交靠买旧车增加车辆和线路。”从1路、2路两条主线发展到现在14条线路共251辆车,这是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2003年,公交公司实行体制改革,但后来,事实证明公益事业搞承包是不可行的。”但自体制改革以来,公交公司实行内部承包经营,12条线路由职工个人内部承包,自负盈亏。当公共事业转为以盈利为目的,其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程度在“饿着肚子”面前变得微不足道。“而且,因为体制问题导致线路分配困难。”

根据相关政策,城市公交线路需要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及时调整和补充。公私合营的体制下,线路的调配往往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人多、乘客多的线路就比较抢手,一些私营业主不愿意自己的线路被调配到其他地方。因为相对来说,线路的延长也意味着运营成本的增加,这直接触动到私营业主的利益。”公交公司负责人说,公交公司在管理和调配方面常常受阻。

2005年,面对改制遭受的失败,周口公交根据国家趋势开始相继收回国营。但因无力收回所有线路,周口公交逐渐陷入了另一个“怪圈”——国有、私有并存。目前的14条线路中,6条由私人承包。在承包线路中,有的线路客流量大,收入稳定,有的线路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的线路维持现有车辆尚且艰难,更不用提增加班次以缩短等车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周口公交乘客总是抱怨:“周口公交服务太差劲了,等个公交死活等不到。”

【活力】 持续的财政支持成为救命稻草

2009年至2011年期间,周口市政府共划拨200万元用于扶持周口城市公交。“这是周口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对公交事业的财政支持,确实解决了很多困难。”2011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109号文件《周口市加快发展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了公共交通对于城市交通的重要意义:“公共交通是中心城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促进中心城区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中心城区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息息相关。”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公交扶持力度。文件同时指出,公交公司每年更新一至两条公交线路。

2012年,周口市投资1000多万元购置30辆燃气新能源空调客车,结束了东新区无公交的历史,更是周口公交优先发展策略迈出的重要一步。2014年,周口市政府投资800万元购置20台公交车。

持续的财政支持让“气息微弱”的周口公交事业有了一丝新的活力,成为周口公交的救命稻草。

缺车缺人待遇差

周口公交很“贫血”

城市在发展,政府对于公交车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可是由于公交“造血”功能微弱,周口公交公司仍然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等车难?到底周口市公交公司这一国有企业陷入了什么样的困境?

【等车难】 缺车缺人待遇差 多方原因成现状

●原因之一:

车辆短缺 加天然气耗时

等车难的问题首先源于缺车。

公交公司负责人举例说,以1路车和9路车为例,1路车双向共8辆车,交通正常的情况下,1路车走完一遍线路需要49分钟,单向1路车为4辆,这样1路车等车时间间隔就是12分钟左右。相比9路车,这已是不错的状况。

9路车线路较长,走完一遍需要60多分钟,这样正常路况下等车间隔就是20分钟,遇上拥堵路况,让乘客等上半小时以上的确不足为奇。目前,周口市区仅有公交车251台。

对于中午11时40分左右就有公交车拒载的现象,周口市公交公司负责人解释说:“并非公交车中午下班,而是公交需要加气,而加气不像加油那么快,一辆车加一次天然气需要20分钟时间。再加上往返加气站的路程耽搁,每次加气都会耽误一圈的车程,造成这段时间‘公交下班’的假象。”公交负责人表示,目前公交公司正在与加气站协商制定出更加省时省力的加气方案,每天9时开始错班加气,错开客流高峰,以避免乘客坐不上车的现象。

●原因之二:

A照司机短缺

待遇差留不住人

不仅车缺,而且A1、A3驾照司机也极度短缺。

“公交车司机要求高、待遇低,公司留不住人才。”负责人说到这里,神情中有说不出的苦涩。“由于公司效益不好,公交司机收入远低于长途汽车司机,再加上现在公司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都欠交,只要是有条件出去的A1、A3驾照司机,大都不愿意待在公交公司。无奈之下,我们大力起用年迈的司机和女司机。”

除了待遇低,公交司机长期开车,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质疏松都是司机常见的职业病。“大病患者更是无奈,由于公司医疗保险欠交、保险账户打不开,无法给患病职工及时报销医疗费用。”

【恶性循环】

公交越不给力

越没人坐越没收入

尽管一路荆棘丛生,但作为周口公交公司的员工,他们也尝试过多种方式拯救周口公交。

去年夏天,周口公交公司把线路延长到19时40分交班,支付司机每天20元加班费,但一个夏天跑下来,延长时间获取的投币额还不足以支付司机的加班费,赔付的燃气费和车辆耗损让周口公交公司更加负重不堪。目前,公交公司的交班时间是18时40分,这就意味着交班时间之前的一班车就已经开始拒绝乘客上车。诸如1路车,在17时50分左右是最后一班,在17时50分至18时40分的路线中,已经不能再接受乘客上车。如此一来,也就产生了市民下班、公交也下班的不便现象。

“然而,路线是需要培养的。培养前期必然会经历一段赔钱跑空车状况,但现在由于公司赔付不起,导致恶性循环,公交班次越少,就越没人坐车,越没人坐车,公交公司就越没有经济能力增加班次。”负责人的忧虑,亦是周口很多公交乘坐者的忧虑,长此以往,周口难保不会失去公交车。

借鉴他山之石 发展畅通周口公交

据周口市公交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周口公交运营速度小于等于15km/小时,公交在城市客运中的分担率小于10%,14条线路运营长度315km,覆盖率建成区约60%,中心区约90%。”这一公交水平在河南省所有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一。而对于周口市公交公司,他们最期待的便是:“政府能够效仿他山之石,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政策,让周口公交逐步走向畅通之路。”

老年乘车卡没有补贴

望完整的补贴机制

“依照国家要求,70岁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我们执行政策花费大量资金给公交车都装上了系统,给老人办了寿星IC卡,但是对于刷卡系统和老人刷卡次数,政府并没有进行任何补贴。老人坐公交车,公交公司承担的不仅是载客成本,更难以承受的是事故赔偿,一旦老人在公交上出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都是找公交公司负责。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求老人在办IC卡的同时,必须买保险。”

“不只是老年人乘车,周口对于公交没有完整的补贴、补偿机制,这样我们举步维艰。”说起老年人乘车,也有令负责人哭笑不得的现象,“一些新公交车空调较足,一些老年人就带着孙子孙女儿从家门口坐一圈回来,活似坐小火车玩。还有老人坐在车上择菜,菜择完了也到家门口了。毕竟,周口公交不似其他城市那样拥挤,空座率较高。”

对于公众现在很不满意的公交卡迟迟不能办理问题,负责人说:“十几年前,周口公交在发行月票这方面做得还是相当给力的,家长当时对公交很放心,给小学生买了月票送到车上让孩子独自去上学,一度还是令我们骄傲的事情。可现在,为市民办公交卡的报告报给发改委一直批不下来,乘客换零钱不方便时多有怨言。”

停车场存在安全隐患

愿政府考虑开发停车场

停车场地也是令公交公司负责人发愁的一大难题:“公交没有专门的停车场,也没有公交车枢纽站,大量公交车停在公司院子里是无法消除的安全隐患。本来说北环有一处地皮可以作为停车场,但是公司没有资金去开发使用。”

无序竞争更忧心

希望能有一个有序的环境

做好公益事业的同时,还要兼顾自我生存和发展。这是公交面临的挑战,但挑战还不止于此。随着社会发展,无序竞争是令公交车更加头大的难题。近年来,公交遭遇可以随意上下车的小中巴和小三轮“抢生意”,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方便前往东区和新火车站的市民,我们开通了7路车。其中一天4辆7路车单车平均收入36元,每天一辆车得有300元往里贴。”负责人说。

自营广告以求盈利

“公交站牌广告、车体广告、多媒体电视广告收入不能解决公司的资金问题吗?”对于记者的这一疑问。负责人回答:“目前公交公司的广告都是承包给广告公司来做,收入并不高。”

“如果公司内部人员成立广告部门,自己公司来做这些广告,少了中介从中拿走的利润,收入岂不是更可观?”记者问道。负责人回答:“这不失为一个盈利的办法,我们将会考虑尝试这一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