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担任过鲁国大夫,公务员身份。

古人提出道德养成行之有效(古人柳下惠坐怀不乱)(1)

关于他坐怀不乱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柳下惠在一个破庙里睡觉,半夜中进来一个女子,冻得瑟瑟发抖,柳下惠不仅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女子,还让女子坐在自己的怀中为她暖身子,但却仅仅如此,二人一夜都没有其他逾越之举。

其二是说柳下惠在一个雨天走进一座庙中,突然看见一个女子光着身子在拧湿透的衣服,这时的柳下惠十分尴尬,就走出庙门来到庙前的一颗槐树下避雨,因此才有了坐怀(槐)不乱的美谈。

古人提出道德养成行之有效(古人柳下惠坐怀不乱)(2)

暖身之说可信度不高,古人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纵是柳下惠热忱之心,无邪念,当时的时代,女子为声誉也断然不敢,以后还怎么嫁人。柳下惠躲避到树下的佳话设为原型到较为可取。

但无论柳下惠坐怀不乱是真实事件还是演义传说,表象上不必认真推究,本质上它都是在传达了中国古代君子正德、尊重理法的道德价值观念,对于古时社会和谐发展是满满的正能量传染。

柳下惠得到了儒家代表的高度评价,孔子评其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其为“和圣”。 在历史的长河中,柳下惠成为了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代表。这一典范的树立,相信后世十个、百个、千个——的“柳下惠”就可能真实出现过。不少历史佳话或演义故事,不得不说也是受到这种传统道德观念影响,而得到世人的赞誉。比如说关公护二嫂,夜守屋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古人提出道德养成行之有效(古人柳下惠坐怀不乱)(3)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指的是精神层面。男欢女爱,也是人的本性,这个性指的是身体方面。两者没有产生违和、矛盾,精神层面的引导很关键。人一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接受的环境是阳光鲜花,还是雾霾泥污,对后来的成长,对社会思维的走向,具有很大的区别影响。

古人提出道德养成行之有效(古人柳下惠坐怀不乱)(4)

时下,各国各民族的信息通达,人们思维活跃,崇尚个性。人生观念不断在自身民族性格与它族性格融合交集中优化发展。有人就用现时的观念怀疑柳下惠坐怀不乱是虚构的,或是调侃柳下惠是性无能,要么那女子长得丑。用现代的眼光比量还不知地球是圆的古人的观念,也无可厚非。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吗。

古代柳下惠坐怀不乱,得到的或许是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更多敬重。换了现代女性,说不定就有认为他是装十三,气的拿板砖拍他的呢:木头。这也是一种社会观念的变化,你能说孰对与错吗?

但,无论怎么变,中华民族一些好的传统道德观念,不能塀弃,因为那是咱们汉族一脉独有的性格特色。柳下惠坐怀不乱,再怎么说,至少传达的是一种行为端正、尊重女性的正能气场,不容置疑。

古人提出道德养成行之有效(古人柳下惠坐怀不乱)(5)

和圣柳下惠故里——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柳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