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年间,明代将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事件。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当天,朱祁镇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天顺元年(1457年)一月二十二日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等人。

二月初一,朱祁镇废朱祁钰仍为郕王,迁于西内。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时年三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谥曰戾。由此,在夺门之变后,不管是于谦还是明代宗朱祁钰,都没有获得好下场。那么,问题来了,朱祁钰有皇权,于谦手握重兵,为何还会让朱祁镇成功复位?


朱祁钰怕于谦夺位(一个掌皇权一个掌兵权)(1)


首先,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凭借着成功击退也先、守卫京城的战功,再加上兵部尚书的官职,于谦确实执掌了明朝的兵权。比如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各地出现叛乱时,都是于谦来安排调派兵马的事务。另一方面,夺门之变发生在景泰八年(1457年),也即朱祁钰已经在位八年了。通过这八年左右的时间,朱祁钰掌握皇权,不是一位傀儡皇帝。可是,朱祁钰和于谦,一个掌皇权一个掌兵权,却还是让朱祁镇轻易复位。

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夺门之变和明朝初期的靖难之役存在一个相似之处,也即这都是明朝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的较量。因此,对于大部分明朝大臣来说,不管朱祁钰当皇帝,还是朱祁镇当皇帝,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明朝皇室的血统。


朱祁钰怕于谦夺位(一个掌皇权一个掌兵权)(2)


同样的道理,靖难之役中,朱棣攻下南京之后,根本不需要再去平定其他地区,就可以登基称帝了。与此相对应的是,不管是李自成还是清朝,攻占京城之后,显然不会意味着天下就唾手可得了。因此,在夺门之变中,除了朱祁钰的心腹,其他人自然不会为了他和朱祁镇拼命。另一方面,恰恰是朱祁钰的病重,导致他的心腹叛变了。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将石亨召到病榻前,亲自殷殷嘱咐。在病重之际,朱祁钰想到的人是石亨,而不是于谦,这说明在朱祁钰心目中,更加信任石亨,而不是刚直不阿的于谦。在此之前,朱祁钰还将石亨加封太子太师等官职,这也体现出朱祁钰对于他的器重。不过,石亨亲眼看见朱祁钰的病态,内心已经打起了主意,也即准备拥立朱祁镇复位,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朱祁钰怕于谦夺位(一个掌皇权一个掌兵权)(3)


至于夺门之变中的关键人物曹吉祥,是在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时,被加官至司设监太监,这说明朱祁钰对于他也是恩宠有加的。结果,曹吉祥和石亨一样,都为利益所驱使,选择帮助被囚禁的朱祁镇复位。在他们看来,帮助朱祁镇复位,显然可以更大的封赏。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如他们所愿,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

那么,问题来了,掌握兵权的于谦,为何没有携手朱祁钰阻止夺门之变?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景泰年间,朱祁钰和于谦维持了表面上的和睦关系,但是,在内心深处,朱祁钰还是不够信任,甚至猜忌于谦的。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夺门之变时,朱祁钰突然听到前面撞钟擂鼓,立即问左右:“莫非是于谦不成? ”意思是问是不是于谦谋反篡位了。


朱祁钰怕于谦夺位(一个掌皇权一个掌兵权)(4)


最后,在封建王朝下,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一旦握有兵权,无疑会遭到君主的猜忌。比如白起、韩信这样功高震主的武将,其结局更是非常凄凉。所以,在夺门之变时,朱祁钰甚至一度怀疑于谦谋反,这也是他对于谦不信任的直接反映。而就于谦来说,虽然握有兵权,却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等人支持朱祁钰即位,乃是非常情况的应对策略,因此明朝以朱祁镇为太上皇,现在朱祁镇和朱祁钰争夺皇位,刚直不阿的于谦,既不是朱祁钰的心腹,也不会和石亨等人一样进行投机,所以其只能选择沉默。


朱祁钰怕于谦夺位(一个掌皇权一个掌兵权)(5)


至于明朝的其他文臣武将,在夺门之变后,已经认可或者默认朱祁镇的复位之举,这就更让于谦没有干涉的资格了。如果真的贸然出兵,无疑会被诬陷为有谋反意图。在夺门之变后,于谦对于自己的结局,其实早已心中有数,他淡然接受了被冤杀的结果。也即于谦没有任何辩解,正如同孔子所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