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苏大地,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这是辛苦耕耘许久的农民们最为欢乐喜悦的时刻,腰间的荷包也随之越来越鼓。房前屋后的欢笑声记录着鱼米之乡蒸蒸日上的生活故事,那是从心底喷薄而出的幸福之音。融媒体新闻行动《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系列综述今聚焦:《春华秋实 岁稔时康》。

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奏响“致富曲”

金秋时节,蟹肥菊黄,五谷丰稔。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钟粟全诗(春华秋实岁稔时康)(1)

蟹塘中,村民张勇正忙得起劲儿,捕捞网一撒,挥舞着大钳子的螃蟹们就被框到网中。张勇是土生土长的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张福河村人。因为村里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水面和滩涂,所以大家世代都靠捕捞生活。

1999年,村里开始转型发展螃蟹养殖,张勇成了第一批上岸养蟹的人,螃蟹养得膏肥油黄。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钟粟全诗(春华秋实岁稔时康)(2)

现而今,张勇养殖的螃蟹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全家人受益。“天气、市场价格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收益,去年纯收入大概100万左右。我家弟弟在水产批发市场,中秋节前后,他每天对全国各地发货都在5000~1万件以上。”

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夯实“地基”,特色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立起“顶梁柱”。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模式新业态则是赋能加持,乡村特色产业蒸蒸日上,农民口袋鼓鼓囊囊。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钟粟全诗(春华秋实岁稔时康)(3)

“哈喽!直播间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佳富村的直播间,我们今天的直播间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佳富村的黄桃……”1997年出生的盐城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村党总支副书记董惜杨,正在直播带货。

桃果产业,正是佳富村口袋充盈的“密钥”。从剪枝施肥到采摘运输,果园串起的产业链,实现年收益3000万元,带动5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钟粟全诗(春华秋实岁稔时康)(4)

村民郭中龙笑着说,现在日子过得很滋润,“田已经流转给村里了,现在我在锦绣果园干活。土地流转加上我的工资,一年总在4万块钱左右,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物阜民丰

绘就鱼米之乡新图景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钟粟全诗(春华秋实岁稔时康)(5)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让农民增收“掷地有声”。

国内首个六次产业园坐落在无锡万马村,探索着乡村振兴新模式。园区提升农业种植技术,打造了多个名牌农产品,譬如尚田草莓等有机果蔬,通过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实现时鲜果蔬的直送、直销,延伸农业产业链,再加上科技、人文、旅游等元素的融入,让这里成为新乡村胜景。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钟粟全诗(春华秋实岁稔时康)(6)

园区负责人曹熙忠说,为农民持续增收开辟了新的有效路径,还吸引了10多个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园区28个农场组建了农场联盟,二产三产用好一产的农产品,品牌价值不断凸显,采购价格也是逐年提高,比市场上的价格要高20%以上,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钟粟全诗(春华秋实岁稔时康)(7)

产业兴,口袋富,生活旺。每逢傍晚,白墙黑瓦处传来的吴侬软语吟唱,便是这个新发展面貌的最好展现。万马村党总支书记赵志诚说,希望老百姓能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羡慕的环境里面,出门移步换景,尽是自然风光,也希望老百姓能够共同富裕,享受乡村振兴的红利,拥有获得感。

镇江丁庄村的葡萄、苏州东林村的大米、扬州市合心村的黑莓……越来越多的乡村写下了自己的“致富经”,走上了“康庄大道”。不止如此,江苏的乡村还有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文明乡风生生不息。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耿献辉说,民康物阜心安乐,才是新时代的鱼米之乡,“因地制宜发掘区域特色资源,打造全产业链的乡村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优化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把更多的利润内化在农村,带动农民增收。这样特色农业的发展就有了可持续的动力,使得每一个人各有所居、各得其所,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达到幸福的状态。”

春播一粒籽秋收万钟粟全诗(春华秋实岁稔时康)(8)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 顾倩颖、沈杨、金晶、李秋雨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科学院、省规划设计集团、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合作承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特别支持:中国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