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是楹联的大宗从使用角度讲,挽联不像名胜联那样长久悬挂于景区,也不像婚联、寿联那样展示完了之后予以收藏,一般是用后即焚化,存在时间很短但联语往往被编入哀挽录,一些佳联被收入联话等书籍,得以流传于世,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挽联七言对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挽联七言对联(对联中的挽联佳作)

挽联七言对联

挽联是楹联的大宗。从使用角度讲,挽联不像名胜联那样长久悬挂于景区,也不像婚联、寿联那样展示完了之后予以收藏,一般是用后即焚化,存在时间很短。但联语往往被编入哀挽录,一些佳联被收入联话等书籍,得以流传于世。

一、挽人

挽人联以寄托哀思为主,宁拙勿巧,一般不用双关、谐音、析字之类特殊的修辞手法。有通用挽联,可根据对象选用,如《楹联丛话》所载:

挽妻联: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挽亲友联: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看。

称觞尚忆登堂事;

挂剑难为过墓情。

挽达官联:

岘山碑堕羊公泪;

浚县图留陆子型。

兄挽弟联:

同气遽分途,原隰秋风魂不返;

异时谁共被,池塘春草梦难通。

女婿挽岳父联:

浮白自惭苏子美;

垂青空忆李文公。

弟子挽师联:

问字感当年,重谒元亭空洒泪;

传经珍此地,载瞻绛帐暗摧心。

不难看出,这些挽联有共同的特点:用典、用律诗句式,显得端正典雅,适合悼念的气氛。

当然,从艺术鉴赏的角度,那些个性化的楹联更有价值。如纪昀挽朱筠联: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纪昀、朱筠这两位大学者,都是乾隆甲戌(1754)科进士,谊属同年。他们学术路数不同,但私交很好。这副挽联把公私两层关系交代得很清楚,哀悼之情很真挚。

曾国藩挽弟曾国华联: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啼。

曾国华是曾国藩的二弟,战死于三河镇之役。俗谓鹧鸪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多以之入诗词。曾国藩用来挽胞弟,可谓贴切。联语风格婉约凄美。

民国时期,名流撰联挽名流,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中有些出于代笔,但以其名义发布。这类挽联不仅寄托哀思,还传递一些特别的信息。

孙中山挽黄兴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随陆无武,绛灌无文”,语出《晋书·刘元海载记》,用古人反衬黄兴文武双全。下联表达了对战友先逝的哀痛惋惜之情。

段荃第挽黄兴联,则大用洋典:

创共和似华盛顿,善战阵似拿破仑,遥遥东西,生见英雄造时势;

椎祖龙惊博浪沙,造罗马惊嘉富珥,赫赫声绩,死为人类壮模型。

联语用四位中外历史名人来与黄兴作比,很切合黄兴的功绩与地位:华盛顿是美国开国总统,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椎祖龙”句指汉代开国功臣张良;嘉富珥,今通译加富尔,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开国三杰”之一。

易顺鼎代拟小凤仙挽蔡锷联,也很切合双方关系:

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挽名人联还可看出一个人的立场观点。试比较挽孙中山先生的两副挽联:

章炳麟挽孙中山联,将孙氏与洪秀全、朱元璋做比较,彰显了章氏强烈的“排满”思想:

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

生袭中山称,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蔡元培挽孙中山联,则从孙氏领导人民推翻帝制立意,表达了蔡先生的民主主义立场: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赵元任挽刘半农联,把歌曲名写进联语:

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赵元任和刘半农合作的经典之作,刘作词,赵谱曲,多年传唱不衰。联语中的“他”字移指刘半农。流行歌词入挽联,处理不好会显得轻佻不敬,由于赵刘二人的关系,此联还是得体的。

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间也还用挽联这种形式表达悼念。如金岳霖挽林徽因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下联用林徽因诗歌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

除了为个人去世而作的挽联,也有挽集体的,如抗战胜利后长沙军界挽抗日阵亡将士联:

雪百年耻辱,复万里山河,秦汉无此雄,宋元无此壮;

写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中共中央、八路军合挽武汉地区三大空战烈士联:

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

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

挽联用白色纸张。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一般在逝者遗像两侧悬挂主联,其他楹联则可以副为单位悬挂在合适的位置,或书写在花圈的两条白纸上。

二、自挽

自挽,就是生前为自己所作哀挽文字。陶渊明作《自祭文》、《挽歌》开其端,历代文人自挽成风,其中以楹联形式撰写的称为自挽联。挽人联属于交际用联,基调是肃穆哀恸;自挽联则类似文人抒情小品,多为总结人生,展示豁达与智慧,风格上也较活泼,时有调侃之言。如杨荣绪自挽联:

一死便成大自在;

他生须略减聪明。

认为死亡是人生的解脱,而此生吃了聪明的亏,下辈子要糊涂一些。与苏东坡“我被聪明误一生”同一感慨。

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写过不止一副自挽联,这副最为洒脱: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清道光年间进士庄俊元七十二岁临终时自撰挽联,也别具一格:

一百八晨钟声,醒了醒了;

七十二逆旅客,归欤归欤。

以死为醒,以人生为逆旅,颇得庄子旨趣。

黄遵宪自挽联则把药名都串了进去:

药是当归,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对联话·哀挽三》载某人自挽联,通达洒脱:

既死莫伤心,好料理身后事宜,休弄得七颠八倒;

再来还是我,且撇下生前眷属,重去寻三党六亲。

另一副自挽联更让人忍俊不禁:

百年一刹那,把等闲富贵功名,付之云散;

再来成隔世,是这样夫妻儿女,切莫雷同。(题额:这回不算)

张元济自挽联则表达了生前及见太平之世的欣慰:

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如今可要交却了;

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

“正经”一点的自挽联,则总结自己的人生得失,如俞樾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上联回顾著述,下联自述襟怀。

梁同书自挽联:

读书十年,作官十年,归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

儒林无传,循吏无传,隐逸无传,死之日,尚何言哉。

毕沅自挽联: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自挽联不像挽人联那样书写悬挂于灵堂,因而不用考虑篇幅的长短。上举俞樾自挽联已属长联,而左宗棠自挽联更长达118字:

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萎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为谁来歌骚歌曲,鼓琵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枯木秋魂魄,情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喜今朝化鹤东还,一瓣香祝完本性,三身月显出金身,愿以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热心肠,逍遥半世,只怕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附带谈一下陵墓联。陵墓讲究风水,因而陵墓联多从吉地荫庇后世生发。如联:

吉人眠吉地;

佳偶奠佳城。(夫妻合葬墓)

依水傍山大福地;

步云攀桂有缘门。

历史名人陵墓联,则多用以表达景仰与纪念之意。如大禹陵有乾隆御书楹联:

绩奠九州垂万世;

统承二帝首三王。

杭州西湖周边有许多历史名人墓,如岳坟、张苍水墓、于谦墓等,均有佳联陈设。位于西泠桥畔的小小墓,在一个小小的慕才亭里挂了十二副楹联,成为一大特色。在此选录几副:

桃花流水杳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也有些墓联,因是新修时撰写陈设,类似挽联,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