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它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强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人们通过不懈地努力使唐诗成为朝代的文化标签,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穿越唐朝,思接千载,诗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精益求精让我们钦佩不已,炼意、炼构、炼字、炼句,洗练简洁却形神俱备、直抵人心。

本文收集10首题目只有一个字的唐诗,体验诗人笔下的风花雪月、世间沧桑。

【一】《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曾三任宰相,“文章四友”之一,他对唐代律诗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他写过《书》《龙》《云》《马》《牛》《羊》等许多题目为一个字的诗,这首《风》最为脍炙人口。

全诗没有一个风字,却把风的万种风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秋天风解落叶,春天风吹花开,风的柔情让人感动;风急浪高、风狂竹伏,风的性情变幻莫测让人敬畏。

【二】《花》

(唐)戴叔伦

花发炎景中,芳春独能久。

因风任开落,向日无先后。

若待秋霜来,兰荪共何有。

美丽的花朵在春季和煦的阳光中开放许久,被风吹拂开开落落,沐浴日光不分先后,如果等到秋季天气变凉,再美丽的花朵也不能同兰荪竞艳争芳。

诗人出身于隐士家庭,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诗人虽然在青年时期踏入仕途、寻求发展,但是诗人晚年却主动上表自请为道士,高洁、淡泊的高尚品质从这首并不华丽的诗中得以体现。

唐诗名句100句欣赏(10首题目只有一个字的唐诗)(1)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三】《雪》

(唐)杜荀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杜荀鹤由于出身寒微,且仕途不顺,所以他的作品能够反映晚唐社会的混乱,以及人民遭到的苦痛。

这首《雪》从所听、所见描写了刺骨寒风卷挟着暴雪铺天盖地而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暴雪将房屋道路都遮盖起来,完全不见原来模样,最后一句通过拥袍公子与跣足樵夫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达官贵人的讽刺和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四】《月》

(唐)杜牧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这是一首宫怨诗,“金屋藏娇”已成过去时,无数个凄清的夜晚陈皇后独坐长门宫,只有天上的月亮陪伴,照见她期盼复宠的拳拳之心。

生活中诗人同样也有怨恨和期盼,对“旧人”陈皇后的同情与理解,使这首诗中的月被“拟人化”,寄托了诗人的情思。

唐诗名句100句欣赏(10首题目只有一个字的唐诗)(2)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五】《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此诗虽然描写的是自然景物,实际却是在赞叹一幅画,远与近,有色与无声,花常在、鸟不惊,多组反义词语的灵活应用,使这首诗更像一首韵味十足的猜谜诗。

【六】《竹》

(唐)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麟。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春光里,中空竹子绿色的倒影在水面轻轻动荡,竹笋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青苔轻轻擦拭着竹根上的白霜。竹子可以织成给美丽姑娘纳凉的竹席,也可以制成钓竿钓鱼;三梁冠的衬里也是用竹做成,且砍下一节,献给王孙。

竹林的美景和竹子的用途在诗人笔下绚丽多彩,让人如临其境,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感编织进了诗里,竹子君子般潇洒的风度、高尚的气节、被朝廷重用的状态,才是诗人羡慕和感慨的重点和弦外之音。

【七】《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同李峤一样,诗人罗隐也写过多首类似《梅》《兰》《竹》《菊》等题目只有一个字的诗,他的这首《蜂》是传诵最广的一首。

这是虽为咏物实是讽喻的一首诗,七年不第的诗人心灰意冷,看到在田间辛苦劳作的人民,想到部分不劳而获碌碌无为的朝廷官员,心生愤懑,于是写下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千古名句。

唐诗名句100句欣赏(10首题目只有一个字的唐诗)(3)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八】《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咏蝉诗是“咏蝉三绝”之一(另外两首是:李商隐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鸣蝉》),这首诗的独到之处在于诗中歌颂的是蝉的品格,从而引申出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九】《又》

(唐)王昌龄

眇默客子魂,倏铄川上晖。

还云惨知暮,九月仍未归。

诗人暮年被贬远离家乡故土,仍心存报国之意,此诗实际上是《赠李侍御》的续篇,所以诗名《又》,前半部分报国,后半部分思乡。虽然诗人被称为“七绝圣手”,但是这首五言律诗也展现了王昌龄“诗家夫子”的文学造诣。

【十】《泪》

(唐)李商隐

永巷常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诗人常年在“牛李党争”夹缝中求生,此诗是大中二年李德裕被贬所作,全诗以泪为主题,列举人生的悲伤之事: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等典故,“未抵”道出伤心种种均不及青衫寒士送别玉珂贵胄感伤深重。

诗人一直在宦海挣扎,却总是阴差阳错,好不容易得李德裕赏识,可是未待大展宏图,就因李德裕的被贬折戟沉沙,李德裕的被贬变相宣告了李商隐的仕途进入至暗时刻,“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绝望的诗人将所有的壮志难酬和感伤至极的情绪都融入到这首诗中,虽然题目仅有一个泪字,却道尽了不甘和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