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想用"火"这个字,但我知道这部电影一定会火

文/陆地上的海蛎子

话说,有一类电影自带爆款属性,特点总结起来就是——真实事件改编 灾难 令人动容的英雄形象。比如,在美国有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全飞机乘客性命的《萨利机长》,豆瓣8.3,全球卖座。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1)

在韩国,《熔炉》一具促成了韩国"熔炉法"的成立,豆瓣9.3,一播出就成功登顶韩国票房冠军。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2)

在中国,《我不是药神》讲述了推进医疗改革的"中国药神"的故事,豆瓣9.0,成为2018年的票房黑马。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3)

这些影片都因为真实的故事和主角感人的精神而深受观众喜爱,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基于此,就在昨天,当我看到电影《烈火英雄》最新发布的"留言"版预告片时,我就知道,这部片子它一定也会火。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4)

首先,这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故事来自鲍尔吉·原野的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讲述了4200名参战消防官兵经过15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扑灭了一场油爆火灾,完成了一次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其次,故事讲述了一场发生在码头油罐区的大爆炸引发的灾难:油罐爆炸,整个码头陷入火海,消防员面对逐渐失控的大火,情绪也渐渐失控,他们要如何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整部电影最为揪心的看点。

最后是令人动容的英雄形象,和之前几部电影不同,这一次的英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略,但无论谁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们,他们永远会在第一时间出现……这个设定非常像大片里的超级英雄,然而,这些英雄没有盔甲没有神力没有超能,有的只是一副血肉之躯,还有强大的意志力。他们就是——消防员。

预告片中,一场爆炸引发的巨大冲击将一群赶来抢险救火的消防员们震倒在地,不少消防员被突如其来的爆炸烧伤,痛苦地在地上打滚试图熄灭身上的火苗,现场不断有人高喊 "快点救人",场面真实得令人触目惊心。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5)

另一边,一个小队被大火重重包围,逃生无门,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年轻的队员似乎从未见过这样的凶险场面,终于憋不住发出绝望的呐喊:"我们现在怎么办?我们在这等死吗?我不能死啊队长,我不能死啊!"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6)

这细节太过真实,之前也几乎从未在这类题材里看到过。以往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消防员形象似乎永远是帅气的、勇敢的、毫不畏惧的,但这一次,在《烈火英雄》里,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恐惧。

怕,是真的;痛,也是真的;又怕又痛过后依然选择为了保护更多人而直面危险,一样是真的。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7)

当队员们在队长的安抚下逐渐稳定情绪,开始对着手机镜头给亲人留言的时候,眼泪再也止不住了。生死面前不需豪言壮语,对父母家庭的牵挂,就是最闪光的人性体现。在镜头前,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地笑着,但眼泪也在无法控制地流,这一刻,这些"平凡"的英雄真实得让人心疼。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8)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9)

电影之所以能拍出"留言"如此感人的片段,绝非天马行空的想象,仅凭一条预告就让无数人泪目,是因为它是根据真实经历改编的,所以才显得如此真实。

据悉,导演陈国辉在拍摄电影前曾收集过大量的消防员救火的资料,访问了大量的消防员,其中有一位就讲述了他们在一次遇险过程中,队长要求录一段告别视频留给家人的故事,而当时录制视频的战友在后来的任务中不幸牺牲。这段经历让这位消防员每次提起就哭得停不下来,而这个片段也让陈国辉下定决心要把这段拍进影片中,"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恐惧、也会痛苦,也有日夜牵挂他们的至亲,但在危难面前他们愿意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消防员的使命和责任感。希望大家看过这部电影之后都能在日常多注意用火安全,不要再给这些消防员当英雄的机会。"

灾难足够震撼,故事足够感人,英雄值得铭记,加上少有消防题材影片可以做到这样的真实和严谨。所以,相信《烈火英雄》会火,也希望它会火,希望更多人可以通过这部电影重新认识我们的消防员。

当时很火的电影现在却没人看(虽然不想用3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