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大家应该明白什么是品德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依据社会道德行为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品德由知、情、意、行四部分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行为是非善恶的认识,是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品德的内部动力、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困难的体现,道德意志是一种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人们按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中学生品德教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学生品德教育(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教育

对于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大家应该明白什么是品德。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依据社会道德行为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品德由知、情、意、行四部分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行为是非善恶的认识,是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品德的内部动力、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困难的体现,道德意志是一种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人们按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提到2-5岁是孩子道德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是无律期,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6-8岁是权威阶段,他律期,这时孩子们把规则看做是固定的,不可变的,他们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9-10岁是可逆阶段,自律期,不把规则看做是一成不变的,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11-12岁是公正阶段,倾向公正、平等、同情和关心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服从为了避免惩罚)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只考虑符合自我利益)习俗水平9-16岁:阶段三寻求认可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谋求认可和赞赏)阶段四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秩序定向阶段(尊重法律,认为法律不可变)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法律不是绝对的,认为法律可变)阶段六普遍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公正平等道义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