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1)

六点半吊儿浪棍

找钱华天资过人,又有基础,所以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技巧,功力也随之大增。于是,赞先生开始传授他咏春的器械功夫。

咏春的器械功夫种类也不多,其中较著名的有六点半棍和八斩刀。

赞先生将六点半棍又称作“六点半吊儿郎棍”。所谓“六点”的招式分别为“湘子吹萧”、“天罗”、“地煞”、“猴子偷桃”、“右遮拦”、“左插花”。“半点”为“美人撑船”。

教罢招式,又传发力:“将急劲发挥在棍尖上!”

练习发力的方式是用棍尖打碎放在坚硬地板上的橄榄核。菱形的橄榄核坚硬圆滑,不会发力往往将其打飞。

赞先生告诉找钱华:“棍有弹力,将弹力和吊力连在一起就是点劲。会用点劲才能打碎橄榄核。”

找钱华按照要领刻苦练习,终于成功。

“光会发力和招式还不够。实战中你的对手不是死物,你还要练习击打活动标靶的准确性。”

赞先生设计的练习方式是在半空中置一个碗口大的圆环,在其后悬吊一个小铁球,让找钱华用棍子的棍尖穿过圆环刺中小球。

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2)

“功夫要苦练才能通,艺要醉心求才考究。你按照拳诀中‘眼到手到’的要求用心练吧!”

找钱华遵师嘱闷头苦练,赞先生依然按照以往的方式轻松生活。但有一伙人却在想方设法算计他们。

这伙人是无恶不作的江洋大盗,为首的姓莫,人称“莫老爷”。

莫老爷用他多年明抢暗夺来的财富在镇上开了个钱庄。找钱华就在他那里当负责找钱的收银员。找钱华偶然听到莫老爷要暗害镇长取而代之的阴谋,不料为自己惹来了塌天大祸。莫老爷派人杀他灭口,殃及其老母被杀。找钱华奋力逃脱,被赞先生的徒弟肥春救回师傅家中,才有了赞先生收徒传艺的一段。

莫老爷见找钱华投奔了赞先生,岂肯罢休。他设下陷阱,给了赞先生一个突然袭击。赞先生不慎身受重伤,虽拼命抵抗,最后仍被害惨死。

莫老爷除去了劲敌,更加肆无忌惮,派手下恶徒三兄弟一路打上赞先生的家。找钱华、肥春与师妹金凤侥幸逃脱。

功夫片里的人物无论好坏,都不会顾忌官府和法律。莫老爷可以滥杀无辜,找钱华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实施报复。找钱华等分析了三兄弟的武功特点,决定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即肥春用黏手近打对付腿功王;金凤用八斩刀克制长枪客;自己用六点半棍击破铁布衫。

一场激战开始,却因为肥春的粗心将计划全部打乱。他们只好将错就错,凭借功夫、勇敢和机智,将三个坏蛋全部击毙。杀敌一万自损八百,师妹金凤牺牲,找钱华和肥春也筋疲力尽。

可还没有等到二人喘口气,更强劲的敌人又出现了。莫老爷卸掉了老态龙钟的化妆,露出了血气方刚的真面目,施展“地螳螂”,将他们打的连滚带爬。

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3)

在这场最后的决战中,我们又看到了咏春拳的另一大特点,那就是“黏连不放,有打无逃”。这一点是看过电影之后的感受。只见肥春拼命地扑上去死缠住对方,任对方在他肥胖的身体上连施重手,也绝不放弃。找钱华则乘机攻击不绝,直到莫老爷禁受不住,倒地气绝。

在影片中扮演找钱华的是韩国跆拳道高手卡萨伐,他在表演中不光用咏春的招术,而是不时发挥他的特长——腿功,包括一记长距离的转身回旋踢。

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4)

李小龙与咏春拳

在岭南“五拳十三家”中,咏春拳的地位原本并不高。它在现代所以有名,除了本身的魅力以外,还主要得益于“功夫之王”李小龙超强的跨界影响力。

李小龙在功夫方面的成就是创立了截拳道,其基础就是咏春拳。

看过电影《李小龙传奇》的人或许都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李小龙因为打架斗殴,被父亲送去美国避祸。在临行之前,他特意到自己学艺的咏春拳馆向师父告别。师父嘱咐他:“你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为中国功夫争口气!”

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5)

李小龙恳切地要求:“师父,你再跟我练一次吧!”

师父点头应允。师徒二人随即手搭手,对练了一回黏手。

这位师父就是当代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大师叶问。

在电影里饰演叶问的正是他的长子叶准。

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6)

李小龙曾拜在叶问门下学艺,但他的咏春功夫主要学自他的师兄黄淳梁。

黄淳梁也曾在功夫片里出现。那是一部模仿李小龙的影片,名叫《精武指》。主角由吕小龙扮演。该片中不仅有李小龙的“银幕恋人”苗可秀,还有他的授业师兄黄淳梁。

黄淳梁年长李小龙五岁,是叶问他最出色的弟子。

叶问的武功讲究实战,不但教授功法和套路,而且鼓励门徒试手。香港当地将“试手”称作“讲手”,黄淳良因每打必胜,有“讲手王”的美誉。

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7)

李小龙年少轻狂,经常打架斗殴,惹是生非,为了增强战斗力,拜师叶问。他在身型上与黄淳梁接近,见大师兄威风,非常佩服。除了接受师父指教,他每日必缠定黄淳梁学习,因此功力日进。

当时,黄淳梁等的“讲手”已经突破了同门范围,到外面去和其他拳种门派的人切磋。这种丝毫不涉及恩怨的比武,完全不是社会上好勇斗狠的私斗,而是约定规则设置裁判,纯为争武艺之长短。依李小龙的个性,自然热心参与,并逐渐成为己方的骨干。

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8)

据黄淳梁日后回忆,李小龙在香港期间参与的最后一次讲手,是与一个姓钟的北少林拳手进行的较量。比武的地点设在九龙城联合道唐楼的天台上。规则以一方不支令教练叫停告负,其间按两分钟为一回合,但不限制总的时间。黄淳梁担任了拳证即裁判。

第一个回合,李小龙打得保守,落于下风。对方身高臂长,将他的眼角打中流血。李小龙顾忌面部受伤影响拍戏,有意退出比武。这时,黄淳梁上前示意他继续坚持,并指点他说:“你要按照咏春拳的思路去打,他打你也打,尽量抢攻,中线进击。他人比你高大,你必须反其道行之,打他的面部!你拳抢中线,他两手必然被阻隔在外,而你的拳刚好成三角形,既可以攻击对方,又可以防守面部。”

第二回合,受到点拨的李小龙如法炮制,抢步向前重击对手面部,得手后再接再厉,发挥咏春拳连续快速的特点,一举将对方击败。

还原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咏春(电影银幕中的功夫风采展示)(9)

这次讲手对李小龙的影响极大。姓钟的一方不肯甘休,比武结束后欲加报复,亏得黄淳梁每日到李的校门去接应,才避免了更大麻烦。但几日后,有警察到校搜查李小龙的书包,因此惊动了他的父亲李海泉。李海泉已经被此类的事情折腾得不胜其烦,又担心儿子安全,才想起送他远赴美国读书。

这次比武的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李小龙,尤其是最后以数秒钟击倒对手的结果,令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天份充满信心,从而坚定了继续钻研武功的决心。难以想象,如果他当时怯阵退出,日后还会不会有我们熟悉的那位功夫巨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