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之间的信任危机(莫把同性依恋当)(1)

莫把“同性依恋”当“同性恋”,正确对待青春期同性依恋

最近,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接到一位妈妈打来的咨询电话。这位妈妈说,她周末帮正上高三的女儿整理房间时,无意间发现女儿和另一位高中女生的通信,两人之间互称“亲爱的”、“宝贝”,语言很是亲密。她因此担心女儿是同性恋,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然而,心理咨询师和这位妈妈深入沟通后发现,她女儿更有可能是“同性依恋”,而非“同性恋”。

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大致需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婚恋期。在两性疏远期,个别青少年可能出现青春期同性依恋现象。

同性依恋和同性恋的区别在于:同性恋属于性取向,同伴之间会涉及性话题和性行为;同性恋较为排斥异性。同性依恋则无。同性依恋的小伙伴交往时,有时也会出现抚摸、拥抱、谈情说爱、喊对方“亲爱的”“宝贝”等言行,但这些不该被视为同性恋行为。

同性依恋是青春期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一种过渡行为,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心理逐渐成熟,它会慢慢消失,孩子将步入正常的与异性交往、恋爱阶段。

同性之间的信任危机(莫把同性依恋当)(2)

莫把“同性依恋”当“同性恋”,正确对待青春期同性依恋

当孩子出现青春期同性依恋现象时,家长需要慎重对待,如果处理不当,误将同性依恋当作同性恋,很有可能弄假成真,将孩子推向同性恋群体。对此,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欧阳向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1、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成为孩子的心理支撑点和“情绪容器”,减少孩子对外界的心理依赖。

2、不要阻止孩子和同性伙伴交往,同时鼓励孩子多和同龄异性交往。

3、密切关注孩子的社交情况,当发现有危险的时候,立即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干涉。

4、父母要互相恩爱,和谐相处,在家中经常互相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欣赏。这可以给孩子在异性交往、恋爱、相处方面树立很好的榜样,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图片作者

@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 莫把“同性依恋”当“同性恋”,正确对待青春期同性依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