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确,想要活好,先得有锋利的工具,著名的洛阳铲就是考古行业必不可少的趁手工具,甚至可以这么说,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要知道,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可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考古教学洛阳铲(轻松一课考古学神器)(1)

喜欢盗墓小说的朋友对洛阳铲大概不陌生。没错,洛阳铲最早是盗墓者的工具,据传,洛阳铲是20世纪初河南洛阳人李鸭子发明的。盗墓之风自古就有,但自打有了盗墓神器“洛阳铲”,洛阳邙山这个中国古墓最集中的区域就被盗得十墓九空,大量文物因此外流,洛阳铲也因此恶名远播。但工具为人所用,利用工具可干坏事也能干好事。最早将洛阳铲改邪归正的是考古学家卫聚贤,他发现了这种工具之后马上意识到其在考古上的价值,便积极推广在考古活动中使用。现在洛阳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考古、钻探、建筑等领域。

那么,洛阳铲在盗墓、考古中的功用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打探洞,取土样。洛阳铲的铲身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铲坚刃利,安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半筒形的铲头可带出土样,通过对土的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分析,就可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洛阳铲逐渐被淘汰。洛阳铲的木杆已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每段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携带方便。而今,洛阳铲的家族已经发展壮大了,更省力高效的电动洛阳铲应用在考古、钻探活动中,洛阳铲这个传统工具焕发出新的面貌。现在,洛阳铲甚至成为一件特别的工艺品,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赠送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给该国同行作为礼物。若有机会去洛阳,会发现洛阳铲已经被洛阳地区视为城市名片之一,作为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在街头摆卖。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陈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