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有多种形式皮肤损害的反复发作的炎性皮肤病,不是“潮湿”状况下才会出现。您可能会问那干嘛叫“湿”疹?湿疹的“湿”指的是 “渗出”倾向。简单地说就是皮肤表现为小水疱或流水的状态。皮肤干燥也是湿疹加重的原因之一。秋冬季空气干燥,皮肤水分脱失,正是好发季节。还有中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也是好发人群。

湿疹的症状和治愈方法(湿疹的预防方法)(1)

临床表现

湿疹皮疹呈多行性损害,如丘疹、疱疹、糜烂、渗出、结痂、鳞屑、肥厚、苔藓样变、皮肤色素沉着等。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分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 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1)局限性湿疹

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

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湿疹的症状和治愈方法(湿疹的预防方法)(2)

什么原因导致的湿疹?

湿疹的病因尚不清楚,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相互作用所致。内因有糖尿病、静脉曲张、免疫功能异常、遗传过敏体质等。外因有吸入物、食入物、接触物致敏等。

中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虚实夹杂,急性期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期以脾虚不运为主,慢性期以血虚生风为主。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如果怀疑自己是因为吸入物、食入物或接触物致敏导致的湿疹,可以通过检测过敏原或斑贴试验来帮助寻找可能的病因。但是湿疹的病因复杂,临床很难确定。

如何治疗湿疹?

湿疹的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

西医多采用抗炎、止痒的方法。外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其中,外用糖皮质激素,包括低效(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曲安西龙)、高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系统药物治疗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具体药物应用须遵从专科医生的专业处方和医嘱。

中医治疗湿疹,讲究辨证论治,治法包括中药内治和外治。

湿疹内治: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方药常选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亚急性期治以健脾利湿,方药选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慢性期治以养血祛风,方药选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

湿疹外治:宜清热除湿、润燥止痒。中药湿敷法、浸泡法适用于湿疹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慢性期,临床疗效确切。中药软膏(黛柏膏、黄柏膏、樟脑霜、青黛膏等)适用于湿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湿疹的症状和治愈方法(湿疹的预防方法)(3)

如何预防湿疹?

1、贴身衣服选择纯棉或真丝质地。

2、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致敏食物。

3、保持居处清洁干燥。

4、洗浴建议选择硼酸皂等温和洗涤剂,同时注意皮肤保湿。

湿疹还需要注意什么?

1、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

2、穿宽松的纯棉衣物,不穿易致敏的衣物,如皮毛制品等。

3、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避免摄入易致敏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辣椒、浓茶、咖啡等;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玉米、红薯、菠菜、鸡蛋、乳制品、猪肝等;应戒除烟草依赖,限量饮酒。

4、暖气房中多喝水,使用加湿器或摆放绿色植物等,增加空气相对湿度。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小编:胖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