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肖西亮走上接头倡导"车让人"
"抽调机关300名警力、各分局160名警力,分早中晚3个时段,在全市设150个整治点位、40个查扣点……" 5月24日,西安市公安局多警种协助交警参与交通违法整治,力度创历年来最大。当天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8时,全天共纠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1072例,两三轮非法载客441辆。
其实自5月12日起,西安交警再次推行"车让人"活动以来,纠正不礼让行人的问题已经攀升至4334例,除了数据体现重视程度外,直接推动参与者的规格也引起广泛关注,公开报道显示,西安市几位副局长都是直接参与者。
多警种整治当天,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军、赵亚平等分别到长安路纬二街十字、南门外盘道现场督战,参与纠违。此时距离副局长肖西亮走上街头执勤刚刚过去4天,距离刘军直播晚高峰调研才过去6天,如此密集的动作,如此推动力度,都围绕"车让人"这个关键词,最终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只是在给驾驶员提要求?刘军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席话,可以理解为整个活动的初衷。
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刘军通过网络直播调研西安交通
"日常出行,我还是希望广大交通参与者能主动做到'文明三让',比如面对行人闯红灯,车辆主动礼让;行人在绿灯时段,见到拐弯道确实压车太长,主动让行车辆;还有直行车辆原本可以通行,但是见到十字中间已经形成交通拥堵,于是主动停车等候,让另外两个方向车辆能迅速通行,十字能迅速腾空。"刘军这一番话可以总结为"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交通新理念,也是希望"文明三让"让出畅通。
理想很丰满,现实如何呢?仅靠交警一家,西安真的就能快速成为杭州、深圳这样有着良好交通习惯的城市吗?联想到一位居住在深圳的朋友回到西安时,曾感叹自己竟突然不会开车了。所以,近期"车让人"推行中的全民大讨论也值得关注。
【西安推行车让人已不是第一次 最早可追溯至5年前】
上图为2012年7月,《华商报》关于西安推广车让人的有关报道
事实上,早在2012年7月,西安本地一家知名媒体曾就西安车不让人的现象和杭州、哈尔滨等城市进行了对比,该报道直接推动了西安市交警支队做出"推广'车让人'的决定",此后"车让人"的说法曾沉寂了一段时间。而近期重新推动不过是对此前行动的继续而已,对于记忆力好的市民来说并不觉得新鲜。
5年时间,除了城市框架拉大和常住人口增多外,还有什么变化?查阅数据显示,2012年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才160.82万辆,如今交管部门在多个场合透露的最新数据均超过260万辆。
2017年2月,西安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60万辆
260万辆机动车的体量,从全国范围排名看,已在前列,早晚高峰即便一路绿灯没有事故,车通行起来都比较慢,而电动车、自行车、步行、平衡车等纷纷上路,可以说交通管理形势更复杂,难度更大,因此不少人甚至纠结于 "在交通附属设施不足的情况下,车该不该主动为行人让行。"
也有人质疑,五年前都没办成的事情,现在拿出来再次推动?从哪里来的信心,笔者认为答案只有一个,与时间赛跑,现在不办,将来更难。
【"车必须让人"成共识 提升交通素养就是种下文明种子】"车让人"再次推行后,引起了西安市民的一波舆论热潮,这其中既包含交警部门的主动宣传,也包括媒体和自媒体的热烈讨论。其中从驾驶员和行人两个立场的观点表述异常激烈。
最终大家的讨论结果都是"车应该让人",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车让人理所应当,但在相当数量的讨论中却附加了许多前置条件,使"车让人"变成了在某种条件下车应当让人。
车主刘先生向《西安晚报》表达自己的担忧
私家车车主刘先生认为,在行人乱穿马路的情况下,司机"车让人"起到了不良示范作用。他说,有的行人乱穿马路,如果是一两个人,让就让了,问题是让一个,会有一连串的人抢上来。"'车让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行人闯红灯,不仅耽误时间,还影响后车。"但刘先生忘记了一个合理预设,那就是如果行人乱穿马路,机动车不给其让道的话,极容易出现事故,后果更加严重。
微博网友@凝霜_琳儿则考虑到了人所处的不同位置,会产生不同的衡量标准。她表示,许多人走在路上的时候总想着"车让人",坐在车里的时候总想着"人让车",总之都是以自己个人利益出发,没有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也有网友考虑到,如果自己给违章行人让行导致自己出现违章或者事故,应当如何界定。
《人民日报》在报道杭州车让人时使用的图片
类似这样的声音确实不少,也有媒体报道有司机主动让行人,导致自己车被追尾。也有司机发微博称自己主动让行,并未被肯定,甚至有行人投来挑衅目光,意思有本事你撞啊。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也有网友称让行路人给自己竖大拇指,感觉很荣耀。
上图为2010年至今,媒体关于西安处罚行人交通违法的报道
事实上,西安对行人路面违章也进行过处罚,有关新闻报道从2010年延续至今,处罚金额也从2012年的罚款10元上升至2014年的50元,但似乎效果并没有多大起色。毕竟,以西安市现有的警力来说,要对每一例行人违章进行处罚尚不现实,那么如何才能规范行人的路面行为呢?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就在最近,交警处罚了一例面对车辆让行依然在路中间玩手机的行人。
现实生活中,交通参与者随时转变角色,早晚高峰可能驾驶乘坐机动车,午餐时或许变身行人正在过马路,因此看似对驾驶员的礼让要求,同时也是对行人的教育,只有换位思考,才会体会深刻。轰轰烈烈的"车让人"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场全民交通安全素养的集中教育。
网友:一起播下文明的种子,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引用一位在杭州生活过的网友留言,他说历史的车轮永远都是往前走的,人类的素质总会不断提升,杭州推行车让人政策比西安早了七年,现在杭州的整体形象已经大不一样。"我们相信只要一件事情是对绝大多数人有利的,就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当大家一起播下文明的种子后,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过街设施建设已有一定成效 未来还需多部门共同努力】除了人的因素外,不能不忽略设施。因此也有不少人表示,我们对标杭州、对标深圳时,也最好对比下基础设施和收入水平。不得不承认,网友的质疑是客观存在的,差距就在那里,不仅体现在硬件,同样也体现在软件,这也才有了追赶超越,有了行政能效革命,有了"店小二"精神。
2015年西安推行礼让斑马线活动
有网友在西部网微博下互动留言,点明讨论实质是"一边堵一边疏",如果用处罚手段让驾驶员让,用文明约束让行人不闯是"堵"的话,那么让大家方便出行,方便过马路,自觉自愿省时省力通过就是"疏"了。
各路口行人和机动车通行的灯时配比是否科学?要不要增加过街天桥?交通护栏是否有必要扎?地下通道究竟几点关合适?要不要设置减速带……这些问题都是涉及如何疏导,建设足够的通行设施是最简单的选择。
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西安交警在西安的主要十字路口投放了50处语音提示桩用来规范行人过马路,还在多个车流量大的路段进行了红绿灯配时优化,争取把机动车等待行人通行所透支的时间补回来。
上图为西安投放的可以刷卡的红绿灯
此外,西安交警还在部分学校门口投放了可以刷卡的红绿灯,只在学生上下学时段运行,平衡了学生过街需求和机动车通行之间的矛盾,在部分路面加装护栏,强制行人走天桥或地下通道,但这些远远不够。
据透露,几个月前,西安交警还针对停车难专门举办过一次"吐槽大会",车没地方停,有没有小区将地下车位只卖不租,报建时是否都强制规划地下车位,闲置的车位是否合理利用起来?一系列问题按照"吐槽"设计初衷,属于交警的责任交警承担下来,属于其他部门的责任,媒体应该隔空喊话,用舆论倒逼懒政。
西安交警举办的吐槽大会
事实,不知道是出于某种考虑,最后的"吐槽大会"变成了交警一家的诉苦讲措施活动,并没有分解责任,喊话其他部门,停车难依旧存在,没盘活的车位资源依旧沉淀。
回想当时"吐槽大会"上,有市民质疑为什么不能建更多的天桥和地下通道,交警部门负责人当时的回应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对于城市发展比较热心的朋友听明白了,建天桥修通道并非交警一家说了算,还需要规划、设计、建设、市政等多个部门的参与,看似与交通出行无关的部门其实也和市民的出行安全紧密相关,为了"品质西安"的建设,为了西安市民的安全,这些部门也不应一直沉默。
网友向媒体吐槽,钟楼地下通道电梯迟迟还不好
最后引用刘军接受采访一句话结尾,"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这三种情况是法律没有硬性要求的,但交通参与者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更迅速通行,为交通更畅通而做出的礼让,这就是文明的体现,我就应该感谢他们。(网友一棵草和小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