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几年前的一档节目中,青年作家蒋方舟曾经爆出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从那时开始,讨好型人格这个概念就正式地走入人们的视野,不少人发现自己也和蒋方舟一样具有讨好型人格。

然而,还有一种人格和讨好型人格特别像,但是它们之间又不完全一样,这种人格叫做奉献型人格。

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心理学家林文采就曾说过,具有奉献型人格人格的女性往往都得不到珍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1)

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妈妈,她的烦恼在于自己和丈夫、孩子的关系。据她描述,她的家庭条件属于中等,既不算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差,日子过得还比较宽裕。她自己有一份普通的工作,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丈夫。

平时,她的工作比较清闲,所以她总是会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自己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要为丈夫孩子亲手做饭,保证餐餐营养搭配均衡,丈夫和孩子都非常喜欢吃她做的菜。

她自认为是一个优秀的妻子和妈妈。在出门逛街的时候,她考虑的永远都是丈夫和孩子,她会主动给他们买衣服鞋子。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2)

每天丈夫上班前,她都会体贴地在丈夫包里放一些小零食,怕丈夫在上班的时候肚子饿;每天孩子上学的时候,她也会为孩子搭配营养加餐。

可是令她烦恼的是,丈夫和孩子似乎从没主动这样关心过她。孩子还小,她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丈夫也很少像她这样关心她吗?

每次她向丈夫描述自己有多辛苦的时候,丈夫就会说,他不需要妻子为他做这么多,让她多做一些自己开心的事情,连孩子也没有站在她这边。

她问我,难道是她的错吗?她又错在哪里呢?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3)

其实,这种案例在女性中还挺常见的。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女性往往是要求被奉献、被牺牲的那个。

因此,很多女性从小就被教育要为家庭和丈夫付出奉献,这样的女性往往很容易形成奉献型人格。

当她们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或者自己没有被同等对待的时候,她们就会感到痛苦。

心理学家发现,这类女性通常都缺乏安全感,并不是她们愿意奉献才主动付出,而是因为她们本身就渴望照顾,所以才将这种心理投射到他人身上、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4)

在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投射和合理化都是人类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这个案例中,妻子将自己需要关心和照顾的需求投射在孩子和丈夫身上,明明自己最需要关心,但她却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是他人的需求,并希望通过付出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案例中的孩子和丈夫在受到这种绑架时则采取了“合理化”的防御机制。他们在遭到道德绑架时会感到窒息和痛苦,所以他们内心就极力忽略这种痛苦,并将其合理化,认为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愿的,和自己没有关系。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5)

很明显,妻子是在寻求一种关注和肯定,她渴望那种被照顾的安全感,这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就没有好好地被照顾过,一直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所以她才会通过这种方式寻求肯定和关注。

那么,具有奉献型人格的女性要如何改变当下的现状呢?

首先,这类女性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心理能量是否足以支撑这些奉献和付出。

从前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妻子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她的心理能量显然处于不足的状态。可是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还不断消耗自己,美其名曰无私奉献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6)

然而,付出是有条件的。当一个人内心能量充沛的时候,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去帮助别人,他不会要求别人回报,因为这种付出对他来说是一种充电行为,会让他感到精神愉悦。

但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能力本来就不够充沛,那么她的付出只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只是饮鸩止渴。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鼓励这些女性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家庭成员及时沟通。

奉献型人格的人往往都会用“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又为了做什么了”这种话语进行沟通,而恰当的沟通方式应该是“我有某个需求,如果你能这么做,那真是帮了我大忙。”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7)

而且,女性也不应该将家务都揽在自己头上,这个家不是女性一个人的家,而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的家。

让其他家庭成员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到这些工作中的不易,才会让他们更加了解你的付出。

此外,奉献型人格的人还要搞清楚他人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可能你的伴侣希望得到一个苹果,但是你却一直强行给他剥橙子吃。

在你眼中,剥橙子是一种付出,可是在伴侣眼中,你只不过是把他不需要的橙子强行塞给他而已。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8)

最后,奉献型人格的人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很多奉献型人格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来获得他人的肯定,这种人很有可能存在自卑心理

在他们眼中,付出就等于价值,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付出,那么自身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

这正是这类女性需要调整的地方。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指的是个体可以对外部世界产生影响的那部分价值,也就是说你可以为别人带来什么。第二个是个人价值,指的也就是你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9)

奉献型人格的人往往都会把全部的关注点都放在社会价值上,他们过于在乎外界的评价,希望通过外界的认可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忽略了自己的本真价值。

《庄子》中有一个关于“无用之用”的故事,探讨的就是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当一棵树过于有用的时候,它就会被人们锯断用来做家具,这就是一棵树的社会价值。

但如果一棵树没有用,人们反而不会砍伐它,它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这就是它的个人价值。

因此,具有奉献型人格的人要多关注自身的个人价值,不要太在乎外界的看法和评价。

心理学的人格感悟(心理学家:奉献型人格的女性)(10)

同时,这类人群也要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多给予自己鼓励,克服自卑心理,多多发掘自己身上的优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