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娃,如今已经四岁半,从两年前就不断有人对我说,你家怎么不学英语?再晚就真输在起跑线上啦!

我之前一直在说,不倡导过早让孩子接受知识培训类的学习。不过考虑到口音学习的关键期,他现在这个年龄,确实也是可以开始学习英语了。

但是,在引导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却遇到了阻碍。原以为他会像我当年那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学英语好处是什么(学英语有什么用)(1)

没想到这娃并没有遗传我的学霸基因,为了不学习,一路和我斗智斗勇,一学习不是头疼就是脑热,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还学会各种讨价还价就为了赖掉几分钟的学习任务。

埃里克森在他的Psychosocial development理论中,明确指出,4-7岁的儿童正处在“责任与退缩”的矛盾当中(initiative versus guilt, 直译为“主动对愧疚”,意思是儿童都有探索世界的主动性,但是这种主动性如果受到现实的打击,例如做不好,就会令其产生愧疚感,从而退缩)。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的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反之,幼儿就会产生自惭形秽感,逐渐失去自信心,今后会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如果能很好地解决这对矛盾,就可以培养出儿童的目标感,他们可以带着更加明确的目标做事。所以,不仅为了学英语,为了培养他学习的毅力、做事的目标感,我也得斗争到底啊!

但我可是一个以爱与自由而著称于北京心理学界巨擘泰斗群的人啊!

学英语好处是什么(学英语有什么用)(2)

人设不能崩,对孩子的学习选择,逼迫是不可能逼迫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逼迫的,还是要以说服教育和引导为主。


1 第一回合 强化与惩罚

咱是谁呀,哥们是心理学家呀,强化和惩罚这点小绝招,还能难倒咱吗?每次他念对单词,就奖励一颗糖果;念不对,就取消10分钟娱乐活动。

这一招开始还管用,但时间长了,他就开始怀疑人生了。每天我和老婆追着他屁股后面循循善诱地说:“宝贝你最爱喝什么?juice~你最爱吃什么?cake~答对了就给你哦~”

结果我儿子说:“爸爸妈妈,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就不能好好说中国话吗?为什么要装外国人呢?”

这句话当时真是把我给问住了。

第一回合,爸爸完败。


2 第二回合 (外部)动机

我对鹿sama说:“孩子问得对,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肯定不会爱学的。强化与惩罚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我们应该让他感受到学英语的用途,这样学习才会有动力。你想当初我们谁也没主动教他认汉字,但是他为了认清各种不同的井盖和水管的用途,自己记住了上面的所有字,还能过目不忘,举一反三,这就是动机的力量呀。”

于是我对娃说:“你看呀,你最爱看的汪汪队、小猪佩奇,他们的原版都是英文的,如果你学会英文,就可以看原版动画片了。”

娃说:“没关系,那我不看原版的,就看中文版的,挺好!”

我说:“那你以后去国外玩或者学习,学好英文才能和别人交流啊。”

娃思考了一会儿,大方地表示:“我可以教外国人学中国话呀,这样我们不就能听懂了吗。”

嗯…他对出国留学还没什么概念,这么说他确实是不懂。

于是我就从他自己的兴趣着手:“宝贝,你不是说长大了想当医生吗?很多医学书都是英文的,你不会英文看不懂书,那可成不了医生啊。”

娃认真思考了一会儿问:“爸爸,学中医还要看英文书吗?”

第二回合,爸爸完败。


3 第三回合 (内在)动机

就在我们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引导小组”的工作开展一度陷入僵局时,这个问题却意外解决了。

这娃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从小爱玩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乐高拼得越来越有模有样,为此没少被人夸。

母上和鹿sama都劝我说:“给他报个乐高班吧,总得报个班吧?总得学点啥吧?”

我一想,玩乐高是他喜欢的,去学学,也好。但是带他听过几处试听课之后问他意见,他却不肯去学。

家人很着急:“这也不学那也不学,这孩子就是不爱学习!可怎么办呢?”

我说:“不爱学习的孩子可能对着井盖上的字自学吗?没人教过他,他都会写好多字了。肯定不是不爱学习的原因。”

于是我问娃:“你不是很爱玩乐高吗?为什么不肯去学乐高班呢?”

娃说:“爸爸,不如你们别让我学乐高,我还是好好学英语吧。”

我和鹿都很意外,这叫什么事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吗?

我问:“为什么?乐高是你喜欢的你不学,怎么又想通了要学英语呢?”

娃说:“因为乐高我会拼,我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来拼,不想按照老师教的拼。但是英语我真的不会,所以我想要老师来教我。”

他说的这番话,让我很高兴。一是因为他的逻辑思维很清晰,目标也很明确;二是因为,他的话让我突然醍醐灌顶,我一直在给别人讲外驱力内驱力,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却又看不清了呢?

所谓目标的动机,都建立在内部渴求的基础之上。你见过真正的兴趣是单凭糖果就能轻易激发的吗?我之前的各种循循善诱“培养”他的动机,始终还是外部压力,无法真正让他提起学习的动力。就好像之前热议的“空心病”,不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内心向往所在,所有的行为都来自于外部动机吗?

但孩子现在从自学乐高这件事上,明白了“学习”的意义,那就是把一件“不会”的事情变成“会”,同时他也享受这个成果,所以萌发了“我要学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回合,不战而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