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次元群体来说,A(动漫)C(漫画)G(游戏)N(轻小说)一直是他们日常娱乐时的绝对中心。

“二次元”是ACGN亚文化圈的专门用语。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

日本动漫一直是全球最发达的产业,经典作品数不胜数,日漫的忠实拥趸遍布全球。

但还有一个分支被不少人忽略了-----特摄剧。

由于和动漫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虽然有人不把特摄剧纳入二次元群体,但实际上不少人的潜意识里将特摄剧划分到了动漫部分,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特摄剧是由真人演绎的类型剧。

特摄,日文名为“特撮”,即特殊技术摄影,把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用镜头拍摄下来,并展现给观众,让观众看到真切的实物,更加具有震撼力。

但是现在,特摄有了另一重意思,就是日本以特技摄影制作的一系列作品,比如《哥斯拉》、《奥特曼》或《假面骑士》等。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2)

和欧美的特效电影不同的是,日本特摄不借助任何CG或动画,而是由皮套演员和模型配合演出,虽然70年代的《星球大战》以及60年代的《星际迷航》由于技术限制也借助了皮套和模型,但并不算特摄剧。

由于这两者都是欧美的科幻作品,本质上属于SCI-FI(科幻)作品,而特摄是日本为SCI-FI题材创造的词汇,所以虽然早期欧美科幻作品的拍摄手法和特摄有相似之处,但不属于特摄剧范畴。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3)

1954年,日本公映了特摄电影《哥斯拉》。剧情设定中,哥斯拉是一条侏罗纪时代存活下来的恐龙,由于受到核辐射而变异,化身成具有破坏力的恐怖怪兽,口中更是可以喷出炙热的气流,设定中,哥斯拉身高50米,体重两万吨,抗打击能力极强。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4)

1958年,日本电视映像史第一位英雄“月光假面”诞生了。

♪虽然不知道他从何而来 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何人♪

♪月光假面大叔 是正义的伙伴 大善人♪

♪如疾风般现身 又如疾风般离去♪

这首名为《月光假面究竟是何人》的主题曲在1958年的日本唱片发行量上创下了十万张的成绩,虽然1958年的日本电影史已经凭借着黑泽明、本多猪四郎等著名导演迅速发展。但电视业却犹如襁褓中的婴儿。

那时的电视机对于日本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奢侈品。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5)

这台TV3-14T电视机售价是17万5000日元,折合现在人民币约8902块钱,对于60年前的日本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那时候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月薪在10000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508元)。

《月光假面》拍摄时期,从导演到制作人再到演员,基本都是没有什么经验的新人,尽管班底缺乏经验,制作经费严重不足,就连夜景也是为了压缩成本而采用了在镜头上加了个暗光滤镜来实现。

但这部特摄剧播出后大受欢迎,平均收视率达到了40%,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了67.8%,与此同时,市面上还出现了许多月光假面的盗版玩具,直接卖到脱销,考虑到玩具也带动了知名度,导演最后也没有追究盗版玩具商的责任。

1966年,由圆谷株式会社拍摄处女作的“空想科学特摄电视剧系列”的第一部连续剧《奥特Q》播出,这也是由圆谷英二亲自监修的作品,在日本特摄史上有极高的威望。

《奥特Q》主要是以人类视角描写每次遭遇的不可思议事件,多半与怪兽有关。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6)

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奥特Q》中的演员樱井浩子,也是后来《奥特曼》中“科特队”的女队员。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7)

虽然是黑白作品,但后来的彩色修复版为这部古早的特摄剧赋予了不一样的魅力。

由于大受欢迎,圆谷株式会社随后推出了《奥特曼》,正式开始了特摄剧的传奇时代。《初代奥特曼》播出后在日本达到了42.8%的惊人收视率,这部作品正式拉开了奥特曼历史的序幕,初代也成为了经典。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8)

随后的1967年,《赛文奥特曼》播出,由于经费充足,这部作品的特效制作以及故事内容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创新,不过由于主题偏成人向,风格阴郁,导致收视率降到了15%左右,完结后,心灰意冷的圆谷英二停止了奥特曼系列的开发。1970年,圆谷英二去世,为了纪念他,圆谷株式会社拍摄了《杰克奥特曼》(也叫归来奥特曼),这部作品将之前两个奥特曼的世界观融合,让其他奥特曼也出现在剧集中。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9)

由于《杰克奥特曼》重新走轻松子供向路线,所以再次大获成功,圆谷株式会社干脆重启IP,先后推出了《艾斯奥特曼》和《泰罗奥特曼》,后者让系列迎来了空前的成功。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0)

随后圆谷再次尝试暗黑风格,阴郁悲惨的《雷欧奥特曼》让收视率跌到了冰点。系列再次停播,不过随着日本影视产业的变革,特摄片数量变多,圆谷株式会社在拍摄了《爱迪奥特曼》之后,便将版权卖给了澳大利亚和美国,有意让这个系列寿终正寝,自然死亡。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1)

1996年是奥特曼三十周年,社长圆谷一夫决定重启这个系列,拍摄出了《迪迦奥特曼》,这部作品还被引入到了中国,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随后推出的《戴拿奥特曼》和《盖亚奥特曼》被称为“平成三杰”,当然,这是后话了。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2)

1975年,日本特摄剧的另一个代表《超级战队》开始播出,这部作品的制作公司是东映株式会社。

相比《奥特曼》系列,《超级战队》就显得没那么波折。1975年播出的第一部作品《秘密战队五连者》是石森章太郎的第一支超级战队,也是迄今为止播出集数最多的作品(84集)。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3)

1977年,石森章太郎的第二部作品《JAKQ电击队》播出,不过由于剧情走向偏成人化,导致收视率不佳,成为了系列最少集数的作品,仅播出了35集,后来这部作品也被追认为超级战队系列的作品。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4)

随后,从1979年的《战斗狂热J》到2022年最新的《暴太郎战队咚兄弟》,四十余部作品,都由八手三郎编剧,可以说,超级战队系列是一部横跨了日本三个时代的作品(昭和、平成、令和)。

不过八手三郎并非一个人名,而是笔名,可以理解为一个编辑团队。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5)

《奥特曼》和《超级战队》系列是日本特摄影视的代表作品,加上1971年播出的《假面骑士》,这三部作品被并称为日本三大特摄,也是日本特摄行业的铁三角,其地位不可被撼动。

《假面骑士》和《超级战队》相同,都是东映制作的电视剧系列,主角“假面骑士”都是由石森章太郎担任形象设计,东映的平山享和阿部征负责企划并命名,系列被按照日本的年号进行划分,分别为“昭和骑士”、“平成骑士”和“令和骑士”。不幸的是,石森章太郎于1998年去世。为了致敬系列的奠基人,东映在“平成骑士”和“令和骑士”系列作品都会注明原作“石森章太郎”,以表纪念。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6)

从1971年就开始播出的作品截止到今天将近40部作品。目前最新的作品是《假面骑士VICE》。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7)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

日本三大特摄,东映就占了两个,奥特曼的制作公司圆谷株式会社也想分一杯羹,创作了《恐龙特急克塞号》,该剧被冠以惊险特摄片之称,整个剧情涵盖了包括时空旅行、恐龙时代、外星侵略者等元素。

为了粉碎宇宙侵略者格德米斯星人的邪恶计划,恐龙战队变身超人和敌人战斗。

1976年,北海道地区挖掘出日本第一个食肉恐龙化石,掀起了持续数年的“恐龙热”,当时的圆谷公司处于1976年到1979年为期三年的调整期。这段时期由于《雷欧奥特曼》收视率不佳,所以暂时没有新的奥特曼作品出现。

也是创新,也是试水,圆谷公司制作出了独特的系列《恐龙三部曲》,其中《恐龙探险队》和《恐龙大战争》分别在1976年和1977年播出。

为了尝试特摄片创新,圆谷公司采用了动漫人物和模型场景相结合。这两部作品可以说是动画特摄片。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8)

不过由于观众群体还是希望看到纯粹的特摄片,所以圆谷最终决定回归真人和模型的特摄手法,拍出了《恐龙特急克塞号》。

创作者长坂秀佳曾参与过《杰克奥特曼》和《艾斯奥特曼》的编剧,不过圆谷公司并不真正看重这部特摄作品,再加上当时欧美市场上的《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掀起了科幻风以及日本国内经济低迷,影视行业制作成本大幅度增加,导致《恐龙特急克塞号》生不逢时,也未在日本国内掀起太大的水花。

和《假面骑士》系列比起来,《恐龙特急克塞号》的服装设计也没什么太大亮点,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人戴上了摩托车头盔,再加上玩具质感的模型和跟不上时代的特摄视效设计也不符合当时日本的审美潮流。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19)

总之,这部作品在日本收视率惨败,剧集中的演员拍完之后也基本都退出了影视行业,饰演男主角格吾的大西彻哉在拍完这部作品后又饰演过一些配角,之后便退出演艺圈,如今是一名高尔夫球教练。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20)

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恐龙特急克塞号》因为机缘巧合被引入到了中国,成了小孩子们争相模仿的英雄人物。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

人间大炮二级准备!

人间大炮,发射!

这几句台词是不少70后和80后的童年回忆,80年代的中国电视荧幕的半壁江山都是国外的译制片,比如《加里森敢死队》,高仓健的《追捕》以及美国科幻片《来自大西洋底的人》等,对当时的人而言《恐龙特急克塞号》依然足够新鲜。

日本三大特摄剧玩具(60年前就能用皮套和道具以假乱真)(21)

结语:

由于欧美电影工业的碾压,现在的特摄片早已不是主流,但这么多经典IP依然活跃在银幕上,无限期地延续了特摄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