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流水账”,是孩子们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我把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划分为四大板块:教材课文学习、课外知识积累、课后题型训练、平时写作运用。今天我们就“平时写作运用”这一板块,单讲“如何避免流水账作文”?
“流水账作文”令人头疼,却普遍存在
“记流水账”,是孩子们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流水账作文”就像写日记,把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内发生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只有干瘪瘪的记录,没有一点文采可言。
上初中时,我记得班上有个同学的作文是这么写的:
“上午的时候,我到食堂去逛了一圈,然后买了两个包子、一个馒头当作早餐;中午的时候,我又到食堂去吃了二两面条,晚上的时候,我也没有吃饭,就去小卖部买了一包方便面来吃。”
如果说这是小学生的,我认为还可以理解,但这是一名初中生的作文,有点令人惊讶。然而高中生的作文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假期,我班上的一个同学的作文是这么写的:
“今天早上,婆婆喊我到菜市场一路去买菜,那个卖菜的老板才叫凶哦,有个人趁她不注意多拿了两根菜放在自己背篼里面,哪个晓得被她看见了,她一阵毛绝,把那个偷菜的人绝得瓜兮兮的,好多人看热闹哦,我们也凑上去看热闹,看了一会就走了。然后我们把菜买起就回家了,回家后我就没事可做,于是都到屋子里面玩手机。”
不管是谁来评判,这段话怎么看都不像是一篇作文。当然,这个同学的语文水平一直不好,写作能力就更是糟糕了。一些语文基础没有打好的学生,写作文大都有这样的特征。
“流水账作文”大凡都有如下特点:
- 1.口水话、方言词汇较多;
- 2.重复、啰嗦;
- 3.书写潦草,字迹不规范;
- 4.缺乏细节描写,内容笼统,主题不明;
- 5.将一切琐碎事情都记录下来,缺乏对材料的选择和提炼。
其中,1—3点属于“形式上”的问题,而4—5点属于“内容上”的问题。形式上的问题要靠家长的监督、老师的引导来慢慢解决,而内容上的问题则需要一定的领悟和方法。
如果说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审美的享受和愉悦,那么一篇“流水账作文”往往给人一种痛苦的折磨。偶尔看到“流水账作文”的人可能会忍俊不禁,但是像我们老师经常看这样的“流水账作文”,那真是一种折磨:不看,不行;看了,气愤!
一些语文基础没有打好的学生,写作文时容易陷入“记流水账”泥潭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避免写这种“记流水账”作文呢?“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早点发现孩子的问题,想些办法兴许还能够补救一下。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六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表达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说到写作文,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开始写。没有思路,没有方向,更要命的是,没有东西可写。这说明,孩子平时就缺少素材积累,而素材积累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观察”。
事事有学问,处处是文章。只要我们对生活“留心观察”“深入思考”,还怕写不出文章吗?当然,“细节决定成败”,对生活的观察,就是要“留心细节”。
比如,杜甫的那句名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写作前观察得就非常仔细:
第一,所鸣之鸟是“黄鹂”,而非其他什么鸟;
第二,所鸣之鸟是“两只”,连数目都数得非常清楚;
第三,所鸣之鸟栖息的树乃“柳树”,而非其他什么树。
这就是“观察”。观察的要点在于“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当然,父母在教孩子观察时首先要自己先做好细心观察,然后才能引导孩子。
“观察”的功夫做足了,接下来就是“表达和记录”的工作了。“表达和记录”的意思就是,在“观察”之后要将将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自己对该事物的感受、联想通过“说话”或“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
只有经过“表达或记录”的观察才会有结果,才会有效力。
如果是少低年级孩子,家长可以通过“问话”的形式引导孩子加强表达,增强理解和记忆;如果是高年级孩子,家长则可以通过让孩子写“观后感”“读后感”等方式,来记录孩子的观察结果。
观察的要点在于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
2.加强阅读,常做摘抄,积累词汇。
写作文实际上就是一次“语言的炫示”。
请注意,这里我用“炫示”一词,意思就是写作者必须将他所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地向读者“炫耀”出来。
我曾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其他小朋友到我家来玩耍的时候,然后我家孩子就把他所拥有的全部玩具,一件一件地拿出来给其他小朋友进行展示,这种展示实际上就是“炫耀”,他在向其他小朋友很自豪地炫耀他所拥有的一切“玩具财富”。
写作文也是如此,我们的孩子写作文时就应该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词汇、句子、诗词、格言、警句等尽可能地在作文中“展示”“炫耀”出来。
比如,有人描述长城的宏伟壮观,他用了这么一句“长城长啊,真特么的长!”这句话显然具有真情实感,但是语言空洞,简单俗气,没有表现力,同时“方言味”“世俗味”极浓。如果我们积累了“雄伟”“坚韧”“蜿蜒”“盘旋”“矫健”等词之后,将其“炫耀”出来就成这样了:
“长城,这座古老的城墙,她以一种雄伟坚韧的气魄蛰伏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像一条矫健的巨龙穿越群山,横贯古今。”
描写“万里长城”就是要将所学到的词汇恰到好处地“炫示”出来
3.写作时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遣词造句。
孩子们写作文之所以“口水话多”“方言词多”,其原因是:
一方面是受到了平时说话及方言的干扰,以重庆、四川、贵州等地较为严重;
另一方面,则由于写作时孩子们是在用“方言”而非用“普通话”进行遣词造句。
例如前文我们所举出来的“上午的时候”这个句子,基本上就是方言造句,普通话一般表达为“今天上午”。 “一阵毛绝”这一句则是更为典型的四川、重庆方言,普通话表达为“一顿乱骂”。
当你在头脑里面运思、造句的时候,你要用方言,那写出来的文章便自然是“记流水账”。
当方言词汇的幽默俏皮消解了普通话语言的严肃正式,“写作”就成了“说话”。当然,这离优秀作文的标准就越来越远了。先生
“普通话思维”是避免“流水帐作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4.学会挑选“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写作。
为了能够“凑字数”,孩子们在写作的时候,只要是自己能够想到的一切,都统统写进作文当中。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根本没有进行任何的选择和提炼,既琐碎,又凌乱。
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除开语言上要尽可能的精炼以外,还要在内容上尽可能的“简明扼要”,既要删去多余繁复的东西,又要突出重点和主题。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选择和提炼呢?方法其实很简单,概况起来就是:突出细节。
写主要人物:
如果我们要找一个描写人物的经典事例的话,最好就是鲁迅的小说《祝福》。在这篇小说里面,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传统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经典形象,她就是“祥林嫂”: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作者鲁迅写“祥林嫂”的时候抓住了这么几个细节:头发、神色、眼珠、破碗、竹竿。尤其是对“眼珠”的刻画,最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孩子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详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某些人物特征就可以了。
写人物就是要突出其“细节特征”,如外面、神态、眼睛、衣着等
写主要事件:
实际上,“写事”就是“写人”。咱们在“写事”的时候,一定要跟人物联系起来,因为人物的形象除开靠“细节描写”进行突出之外,还有就是靠“故事情节”进行塑造了。
概况起来就是三个要点:一是确定描写的人物,二是确定表达的主题,三是写这个人物与主题有关的事件。表现手法主要有两个:详写和略写。
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下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
首先确定描写的人物,文章提到了祖母、父亲和我三个人物,作者选择的描写对象是“父亲”。
其次确定表达的主题,作者在文中写了父亲的两个方面,“不断地唠叨”和“深切的关怀”,最终的主题确定为后者“深切的关怀”。
最后写这个人物与主题有关的事件,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多个事件,比如“我从北京赶到徐州”,还有“祖母死了”,再有就是“典卖家当办丧事”,最后一个事件就是“父亲决定亲自到车站送我”。
与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有关的事件就是最后一个“父亲决定亲自到车站送我”,在这个事件中,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式,“详写”了父亲讨价还价,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父亲回来时蹒跚费力的模样等细节,而对其他的几个事件则采用“略写”的方式一笔带过。
写事件需要巧妙地采用两种表现手法:详写和略写
5.在句子中多使用动词和形容词。
毫无疑问,“流水账作文”语言苍白,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当我们把“口水话”和“方言词汇”都删去以后,如何进行词语的填充呢?其实很简单,方法就是:多用动词和形容词。
在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行走的消逝中》里面,作者有这样一段描写,其中有不少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表现力非常强:
“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淡淡地,和着些许清凉,令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无奈;抬眼望去,暮色里,那起伏不平的田野里,那养育一方百姓的黑黝黝的泥土啊,你们,又将孕育怎样的生命?”
描写“田野”就是要用动词和形容词来增强读者的感受,再现画面之美
6.学会“修改”作文。
如果我们想在写作文的时候“一挥而就”,这可能需要像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那样的才华。但是,我们没有那样的才华,就只能边写边改,在不断修改中获得进步。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然而我们的学生、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一挥而就”,他们写完了就撒手不管了,甚至连错别字也不检查一下就直接交卷。
这种习惯是万万不行的。初学者更要进行反复修改,才能改出好文章来。因为,这修改文章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品味语言”的过程。
比如说前文提到的这个句子:
“有个人趁她不注意多拿了两根菜放在自己背篼里面”。
句子中的这个“拿”字用得准不准确?这个动作究竟是“拿”还是“偷”?
如果是“拿”,则情况没那么严重;如果是“偷”,则性质完全不同。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语言,我们就必须对“拿”和“偷”这两个字进行推敲品味,在这个推敲品味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用“拿”和用“偷”,两种情况人物的形象塑造是完全不同的。具体用哪一个词?这个就要看当时的具体、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了。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经过这样一番思考,那么便懂得推敲语言的方法和修改语句的重要了。
修改文章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品味语言”的过程
结束语:“流水账作文”的形成,一方面可能与孩子本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家长、老师的期待和要求有关。如果家长和老师对这个孩子都没有什么期待,都放松要求,那么孩子的作文水平是永远不可能提高起来的。
【本文属原创作品,享有版权,欢迎转载,但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