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传媒网讯(抚顺晚报记者 田 旭)如果早些年提起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南天门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感到陌生,但如今提及它想必很多人都会很熟悉,那么,是什么让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这短短的几年内名声大噪呢?对于这个问题,南天门村的村民和山水花草都会给出答案。

南天门成了“网红村” 农闲已成“过去式”

8月,农闲的季节,但南天门村今年的农闲季与以往大为不同,农民不但没闲,反而更忙了。

抚顺一日游有什么好地方(上抚顺南天门村感受下那里的好日子)(1)

小山村成了“网红地”。图片由南天门村提供

在南天门风景区的路旁,整齐划一地排列着40余个遮阳棚。每个棚下各种农副产品、旅游食品、旅游用具琳琅满目,摊主们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土特产品,络绎不绝的购买者们精心地挑选着,一派热闹景象。

这一个个遮阳棚是村民们自己的摊儿,村民想卖啥自己说了算,赚多少钱都揣自己的腰包,景区和村里分文不收。

2019年,投资9000余万元的玻璃悬索桥项目在南天门村破土动工,投资130万元的马池沟生态旅游度假村着手兴建,随着机械设备的轰鸣,南天门村的大山、河流换了新颜。时隔两年,南天门村已经形成涵盖玻璃悬索桥、马池沟民宿、关东大院、星空露营、红色旅游教育景点的“网红村”。

抚顺一日游有什么好地方(上抚顺南天门村感受下那里的好日子)(2)

南天门景区丛林穿越。图片由南天门村提供

南天门村火了,南天门村的村民也更忙了,农闲已经成为南天门村村民的“过去式”。村民于洪亮一家每天都会到南天门景区卖些食品、饮料、特产等,一天的营业额最多可达400余元,最少也将近100元。村民岳忠仁和于洪亮一样,每天到景区卖货,最多时一天卖过700余元,最少也在100元左右。

自己的家门口能这么“火爆”,两位摊户代表是怎么都没想到,能有一天当上小老板,不过,时下的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红火,他们是打心眼里高兴。“以前总在电视里看到哪哪致富奔小康,这现在我们过的不就是小康生活嘛!村里有大产业,我们有小产业,现在我们可是生活有保障,致富有希望。”

驻村工作队带来的“效益 ”打开旅游发展大门

今年以来,南天门风景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新晋“网红打卡地”这个名片每天都刷新了到南天门旅游观光的人数。南天门村的名片亮了,名气大了,人气旺了,当地老百姓自然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但更为之喜悦的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驻南天门村工作队。8年的驻村帮扶,他们是桥梁,是纽带,为南天门村的发展壮大铺路、搭桥,南天门村8年的完美蜕变,少不了他们的辛苦付出。

抚顺一日游有什么好地方(上抚顺南天门村感受下那里的好日子)(3)

整齐划一的售卖摊位。图片由南天门村提供

前不久,为了解决景区农户售货摊位问题,保持景区环境布局整齐美观,驻村工作队特争取专项资金5万元,采购45套售货柜台和遮阳伞,规范农户经营行为,一改景区摊位的“散简杂”。

8年前,驻村工作队进驻南天门村。他们立足大苏河乡和南天门村自然资源实际,组织校内经济、旅游管理专业专家教授组成项目论证小组,多次深入大苏河乡和南天门村实地考察调研,与乡、村两级班子成员多次座谈交流,提出了基于美丽乡村建设下的生态养生旅游开发规划,依托“红河水系发展轴”建设“南天门疗养度假带”和“南沙休闲娱乐带”,形成“一轴两带”全域全季旅游方案,开启了南天门村旅游业发展的大门。

大产业支撑 小产业旺民 小康路上大步前行

2014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驻村工作队协助南天门村两委班子组织成立了清原浑河谷农业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发展旅游产业,60余户村民变身股东;2015年,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引入清原满族自治县熙龙岗旅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民宿建设,第一个项目“关东大院”于当年年底对外营业;2016年,熙龙岗旅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清原浑河谷农业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双方共同投入300万元,构建“合作社 公司”模式,以合作社形式运营,建设完成转水湖漂流、红叶谷竹筏栈道等景点及体验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收益;2017年,金沙滩水上乐园建成,进一步丰富了南天门村的旅游资源,用年年换装形容南天门村一点都不为过。

抚顺一日游有什么好地方(上抚顺南天门村感受下那里的好日子)(4)

游人在转水湖漂流尽情游玩。图片由南天门村提供

2018年,南天门村将20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奖补资金投入合作社,合作社和熙龙岗旅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入166万元,进行股份重组,村集体占股30%、熙龙岗旅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占股34%、合作社占股36%,构建“村集体 合作社 公司”合作模式,以公司形式运营,有了这份经济支撑,南天门村的家底更厚了。

眼下,无论是景区务工,合作社当股东,亦或是自己当老板,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下的南天门村村民腰包鼓鼓的,小康路上大步走的劲头更是足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