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中医学中会出现“争秋夺暑”一词,何为争秋夺暑?其实是指立秋(8月7日立秋)和处暑(8月23日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秋季在气象意义上已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后,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将迎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体检科副主任中医师陈群雄介绍,此时正是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盛衰也随之转换,这个季节起居作息、饮食养生也要相应地调整,养生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

处暑养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争秋夺暑时养生划重点)(1)

图/视觉中国

天气特点:热、湿、燥共存

要养生,先了解气候特点。陈群雄介绍,这段时间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特别是在不下雨的时候,仍是高温晴热天气。夏末时节,岭南地区雨水特别多,一旦下雨,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交蒸为特点,人会感到很难受。

与同样湿热的夏季不同,干燥是秋天气候的一个基本特点。夏末秋初就会出现,下雨的时候湿热,一段时间不降雨,就会燥热。“燥易伤肺”,这就是很多人这段时间会感到咽干舌燥、声音嘶哑、想多喝水的原因。

养生要点:饮食起居做起来

起居——早睡早起养精神  

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之际,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换做现代标准即,每晚最好在10:30上床, 11:00以前进入梦乡;中午有条件的最好睡一觉,即使躺在座椅上闭眼养神15分钟也很好。

日常——少吹空调多喝水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等疾病。此外,此时天气较为干燥,人体感觉皮肤紧绷、起皮脱屑、嘴唇掉皮、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故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理疗——秋季养肺吐纳法

争秋夺暑之时,可以按摩具有补阴作用的穴位,如太溪、三阴交、照海和肺俞穴。

都说“秋天养肺”,陈群雄推荐养肺吐纳法:临睡前或刚起床时,躺在床上做腹式呼吸,缓慢地深吸气后再吐气,反复30次。也可以在晚餐后2小时,先慢走10分钟,然后站立,两目平视,两足分开与肩平,全身放松,两手掌重叠放在脐下3厘米处,重复做上述腹式呼吸。

饮食——滋阴润燥为主

由于人体经过一整夏的炎热侵袭,易热积体内,喜凉贪饮。应注意处暑之后,天气开始干燥,人们普遍出现舌干咽燥,饮食上宜酸补,忌辛辣。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秋梨、莲藕等,而银耳、百合、莲子、麦冬等清热润燥安神之品,有助于秋季的睡眠。

食疗方

毛冬青杞子菟丝子煲瘦肉

材料:毛冬青30克,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熟地10克,瘦肉300克,生姜3片。

功效:毛冬青性寒味辛苦,能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杞子性平味甘,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菟丝子性温味甘,滋补肝肾,熟地滋阴补血。此汤清热滋阴兼化痰,对痰热型老慢支有一定的辅肋治疗作用。

荷叶荔枝干肉炖老鸭

材料:荷叶(干鲜均可),荔枝干10个,光老鸭750克,生姜3片。

功效:荔枝干能营养肝血,美容润肤,通神益智,宜解津液不足和胃寒之用。不会助火生热,且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燥,养胃消食,调气舒郁之用。荷叶性平,味苦,有清暑利湿之效。老鸭肉在《本草汇》中称其滋阴除蒸,有清补之效,阴虚体质宜食。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