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中国知青寻求救国之路

在我印象中的邓小平,经常是慈祥的、和蔼的。但是却不曾想过,他在我们这个年龄在做着什么事,关注的是什么,会担心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吗?会因为作业而烦恼吗?会对未来迷茫吗?

如果我们能活得明白,就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就知道当下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什么。

那我们就不会迷茫,人生从此也就会有方向。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在我们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之前,中国的状况岌岌可危。

又是怎么样的一群年轻人,努力寻求救国之路,才找到这条正确道路的呢?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以二十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青年时期的、邓小平、赵世炎、等先驱与伟人在法国艰辛寻求救国之道并最终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故事。

在这部大型革命史诗题材电视剧中,使我对邓小平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塑造的邓小平(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塑造的邓小平)(1)

二、众人初到法国,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辛亥革命未能挽救国运,一批中国进步青年开始把寻找救国道路的目光转向欧洲,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大批有志青年想勤工俭学的方式,想去法国学习先进的技术,从而带回中国。

当时的邓小平和堂叔邓绍圣一起参加了留法的资格考试,当年他虽只有16岁,却是个有朝气有想法的勇敢青年。后来他们又认识了李火镰、耿照泉。四人便结伴而行 。

初到上海时,看到路上跑的汽车,邓小平等人非常好奇,并立下大志,要让家乡也有汽车,让国家也能提升工业能力,像先进国家一样,有潜艇,有机器。这我以前未曾见过的邓小平,真的很可爱。

后来一行人遭遇贼人,被骗光了赴法留学的费用。于是向驻法公使陈箓求助,不料被陈箓秘书王俊所骗。所幸在上船前一刻遇到辛亥义士、爱国名媛郑毓秀和她资助的学生罗雅屏。

他们才成功上船,踏上去这不容易的去往法国的道路。

去到法国后,环境远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好。

当大家还期待着有牛排大餐的时候,端上来的却是红酒配面包。住宿环境和学习环境都非常窘迫,由于学费太够,他们常常为钱而发愁。

终于在上学的五个月后,邓小平一行人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退学。

这时候,其实大批勤工俭学的学生的境况,都不是交不起学费这么简单了,很多人快连饭都吃不起了。于是他们到处去找工作,但很多工厂见到他们是中国人,就欺负他们。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工地的工作,但是辛苦工作赚的钱,还不够因过分劳损而病倒几天的治病钱。

当时那个还是16岁小娃娃的邓小平,面对艰难的现状,丝毫没有气馁。

工厂里的工头皮埃尔,是他们在上海时遭遇骗钱的贼人。几人不由分说就先把他打了一顿,后来在上班的时候,皮埃尔经常欺负邓小平,故意给他很重的活。不过好在他还有几个小伙伴陪着他一起,帮助他,为他想办法。突然有一天,皮埃尔的老母亲因为交不起煤气费去到工厂找她儿子,众人想起经常欺负他们的皮埃尔,都对他的母亲漠视不理。但邓小平还是选择了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帮助了她。这为日后营救赵世炎,打下了基础。

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邓小平作为一个16岁的血气方刚少年,在经历过赴法一系列被不平等对待的遭遇后,不仅能做到大度,还能将心比心。能深受疾苦之中,依然和善待人。那才是一个贤者的作为。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塑造的邓小平(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塑造的邓小平)(2)

三、目睹资本主义黑暗,走向共产主义道路

后来邓小平亲眼目睹了老工人巴斯卡勒突发疾病、猝死在工厂门口。但是因为差一天工期,工厂拒发退休金给其家人。

这使得邓小平深深的感受到资本主义的压迫和黑暗。此时,共产主义的思想,已经在他的脑海中萌芽。虽然生活窘迫,但他仍然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关心留学生们在刊物上发表的政论。后来受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的引导,逐渐走向共产主义的道理。

在著名的"八二八请愿"中,年仅17岁的邓小平有勇有谋,面对众多留法学生的集体利益受侵害之时,找到关键证据,助蔡和森和众多被拘留的留学生脱离困境。

1921年6月,北洋政府特使朱启钤、财政部次长吴鼎昌前往巴黎,与法国政府密商卖国借款一事。当时周恩来、赵世炎、和蔡和森先后发表讲话,痛斥卖国政府,号召大家发布中止卖国借款的声明。声明正要通过之时,宗旭之忽然唱起反调,提出了赞成借款、以借款资助留学生的修正案,成功地欺骗了部分学生,修正案获得通过。

邓小平机智地发现端倪,最后和周恩来一同揭露借款内幕,使得宗旭之勾结反动政府之事完全暴露。最终保护了学生组织。

后来邓小平又在经历好友耿照泉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李火镰被抓后,依然决定留法对命运的不公发起抗争。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塑造的邓小平(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塑造的邓小平)(3)

四、中国共产党雏形渐露,邓小平担当重任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蓬勃生机的,我们从小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

却鲜少有人记得,在巴黎郊区布罗尼森林,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

在1922年6月18日的早晨,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三国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代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郑超麟,王若飞, 李和笙,李富春等l8人,集中到了巴黎的西郊布罗尼森林公园。他们每人租借了一把铁折椅,围坐在一起,举行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即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赵世炎、周恩来、李和笙当选中央委员会委员。

随后,邓小平、蔡咸熙等人在蒙达尼市宣誓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不久,少共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当选书记,而邓小平则是当时旅欧少共最年轻的成员之一。

受组织委派,赵世炎、王若飞、陈氏兄弟等准备前往莫斯科学习,少共内部刊物《少年》杂志由邓小平负责刻印。

他的字既工整又美观,印刷清晰,大家不约而同将"油印博士"美誉戴在了邓小平的头上。

当时,邓小平家人来信,催他回家成亲,就连当时跟他一同赴法留学的小叔邓绍圣也指责他。决心留在法国的邓小平写信回家,表明追求革命理想的决心,并让父母退掉娃娃亲。虽说革命面前也能谈爱情,但是当时忙于革命事业的邓小平能抛开陈旧思想的束缚,投身于更有意义的革命事业,着实令人敬佩啊。

1923年,李富春、蔡咸熙结为夫妻。邓小平成了他们的证婚人。

同年,国民党开始寻求与中共合作,他们派王京岐前往法国,希望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组建旅欧支部。虽在之前,收到宗旭之等人的阻挠,但周恩来与邓小平商议两党联合下的革命形势,决心排除一切阻力,促进两党合作。

在国共旅欧组织共同努力下,国民党旅欧支部终于成立。在新的形势下,周恩来受组织委派,回国内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临行前,周恩来向邓小平交待组织工作。

1924年7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入选书记局,成为旅欧共青团的领导人。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国内爆发五卅运动。邓小平得知消息,率领进步学生在华侨协社举行抗议,面对威胁,他绝不妥协,用智慧和勇敢化解重重困难。

五、回顾法国五年,在苦难中逆风而行

回顾这一段邓小平赴法留学的经历,说是勤工俭学,但是怕是只剩下勤工了。

除了一开始到达法国的那5个月,其他时间,他都用来谋生计和投身革命事业了。

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邓小平的留法学习是失败的,在学业上成效不大。但五年的经历却也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也正是因为在法国的这几年,让邓小平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更开放的思想,做过基层的工作才能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了解民生疾苦才会痛并思痛。有过思想开放,才能提出改革开放。

有勇有谋的他,绝不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正因为他淳朴的个性,再加上早年在法培养出来的吃苦耐劳,再加上周恩来这个伟大的引路人的指引。

使得邓小平在青年时期,就形成了丰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说,这段艰苦的赴法学习经历,他收获最大的,是在实践中学习,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理。

少年时期的邓小平,有一个青年该有的热情与活力,看到危难疾苦却毫不害怕,面对弱势人群,也会摒弃偏见去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这个小平同志真的是太可爱了。

文/老夏分析师

如果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讲过的每一话,做过的一个举动,

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

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欢鄙文,那就在下面点个赞呀,也可以转发或赞赏!

您的鼓励是老夏最大的动力和支持,岁月静好,愿你幸福,一起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