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竹枝:济南清初元宵节风情的全方位展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济南元宵节怎么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济南元宵节怎么过(济南古时的元宵节)

济南元宵节怎么过

上元竹枝:济南清初元宵节风情的全方位展示

元宵节,古人称上元节。此节自古便是国人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

在济南,在清代,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一节日的呢?它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习俗呢?今节日临近,本文拟就文献所及,与读者诸君分享之。

护城河 | 摄影:邵凯

据乾隆《历城县志·地域考三》:

“元夜,通衢张灯,放花炬;男女群游,谓之:走百病。过桥,放河灯。是月也,女辍针工,童子入墅,农于耜。”

康熙年间,济南府著名诗人唐梦赉写有《济南上元竹枝词》,且有十四首之多。

可贵的是,诗作不仅是写元夜,而是自白天至夜晚,自官员至百姓,自市井到名胜,自扮玩到灯彩,并男女老少,一一写来。实堪称清初康熙间济南元宵节热闹、纷纭状况的一次全方位描述与展示。

唐梦赉(1627—1698)字济武,号岚亭、豹岩。清济南府淄川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改庶吉士 ,三年后擢翰林院检讨。上疏言事,被责以言辞“切直”,罢官后怡然归籍,专意著述。著有《志壑堂集》,编纂康熙《济南府志》《淄川县志》。工诗文,王士禛称其:“诗近东坡,文类蒙庄”,平生所著数十万言,皆穷极理奥,斐然成家。

以下是唐梦赉《济南上元竹枝词》(十四首):

七十名泉卖酒旗,鹊湖风漾绿差池。

西郊得得游人盛,趵突泉看御制碑。

千佛灵岩一路青,五峰道士夜弹经。

楮钱香马闲钲鼓,拜到天孙普照亭泰山敕建亭额。

军符尽遣罢樗蒲,父老闲街儘醉扶。

鱼鑰丽谯三箭后,闲巡小队执金吾张中丞南溟严禁,一是博徒绝迹。

息烽解甲太平秋,十一年余此更游。

祠庙时时催社鼓,笙歌总让寿亭侯。

獠牙面具舞郎当,解使终南进士忙。

一派笙箫何处下,缠头高髻大蕃王。

翠裙掩袖笑声低,侲子当街簇彩旗。

头颤头摇肩背上,姜婆姜老鬓如丝。

踏歌闷待月华升,分队斜阳暂跳绳。

一阵香街惊玉勒,乍从江北舞龙灯。

转马鳌山太熟生,纱笼面面写崔莺。

何人幻出良工手,几树葡萄湖石明。

荡桨渔舟去复回,松阴殿角小衔杯。

明湖何处挑青好,北极高台谒庙来。

风俗香闺不出门,郭郎鲍老任嚣喧。

盘花冶服谁家子,酒肆垂帘打十番。

又造歌筵见小伶,画屏珠海照繁星。

温公司马春联好,直作横渠座右铭谓怍庭司马。

不减山阳旧酒徒,少年裙屐拥当垆。

呼卢捉尘浑闲事,自忆吟春高达夫忆念东先生。

白雪高楼接吕祠,问山亭子昨题诗。

少陵子固堂堂去,卖饼难寻旧侍儿。

赵令园林供佛陁,芙蓉北渚闭门多。

开心剩有东流水,每得扬鞭载酒过谓张泗水园亭。

清刻本《志壑堂后集》卷之五

摄影:邵凯

据唐梦赉《志壑堂集》,本诗作于丙寅,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正月,距今三百三十余年。

第一首第一句为:“七十名泉卖酒旗”,展示了济南元宵节典型气象:大大小小的泉边酒肆,几乎全部飘荡着招徕顾客的酒旗、酒幌,济南人用清泉水酿就的美酒,成了节日的主打,用今天的时髦话语,这是“泉水经济”的繁荣。这一景象与康熙在趵突泉上题写的“激湍”二字刻就的所谓“御制碑”,成为元宵节最为亮眼的事物。

第二首:“千佛灵岩一路青”,是早春济南青葱景致。然而,此诗的着眼点是写济南人春节至元宵节的“谒神”活动。据乾隆《历城县志·地域考三》:“孟春月……遍谒诸神祠,宴亲友。”这一谒神的队伍,自济南的千佛山、灵岩寺、五峰山,直至泰山,可谓壮观之至。

第三首:“军符尽遣罢樗蒲”,写节日期间严禁赌博,平时亦然。值得注意的,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的宴请娱乐诸项活动,且看,“父老闲街儘醉扶”,这一个个醉醺醺的状态,便可知济南父老此时全在节日“过把瘾”的气氛里。

第四首:“息烽解甲太平秋”,时代进入康熙中期,老百姓已有几十年没有战火烽烟的太平日子,而唐梦赉,也大约有十余年没在省城过元宵节了。而上面谈到济南人浩浩荡荡的“谒神”活动,然而,其中最具声势的神祗是谁呢?是关羽、关圣帝君,汉寿亭侯是他的封号。京戏《甘露寺》中乔国老有一大段唱腔无人不晓:“他(刘备)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济南人最崇拜的品质是:仗义。济南的关帝庙非常之多,这是因为,关羽身上的浩然正气折服、感染了崇文好义的济南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关羽正是这些至大至刚精神的全面体现者。

第五首:“獠牙面具舞郎当”,则描绘了济南人节日期间挂钟馗像,跳钟馗舞以祈福驱邪的情景。“终南进士”,钟馗之雅称,钟馗为唐初雍州终南故城人,相貌奇异,在道教被封为“镇宅赐福圣君”。

第六首:“翠裙掩袖笑声低”,则是表现元宵节民间扮玩的热闹场面。当街簇面面彩旗,威风无比;然而,老百姓最为熟悉、欣赏的还是“姜老背姜婆”,这些表现普通百姓夫妻恩爱的“头颤头摇肩背上”的滑稽表演最接地气的呀,难怪平时笑莫漏齿的翠裙少女也忍不住低声地掩袖而笑了!

摄影:斩云剑

第七首:“踏歌闷待月华升”,说的是人们正在焦躁地等待夜来好能赏灯的时刻,此时此际,却有想不到“奇景”出现了——那是夕阳斜照的下午,人们正分队做着“跳绳”的游戏,突然充满年味的“香街”上,传来了足以惊动马车的动静,玉勒,玉饰的马衔,指马;原来是,舞龙灯的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舞龙灯,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风格豪迈劲健。以江南为胜。而济南在三百年前,便十分盛行了。

第八首:“转马鳌山太熟生”,终于轮到赏灯时刻了。鳌山,元宵节用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显然,这是大型的花灯灯组。至于单个的各种彩灯,人们最喜欢的还是西厢记的故事,以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为内容题材而制作的灯彩最多,这也显示着济南人的浪漫与多情,特别是对于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吧。元宵节,是能工巧匠大显身手的时刻。得到唐梦赉盛赞的,是大明湖畔挂在绿树之上,巧妙地与绿树融为一体的类乎晶莹葡萄的美丽造型,我们已经无法描述这些灯彩的形状,只能通过唐氏的诗句来想象了:“何人幻出良工手,几树葡萄湖石明”。

第九首:“荡桨渔舟去复回”,却是宕开一笔,写大明湖的元宵节景致。在大明湖的松荫殿角之处,便有衔杯饮酒、节日行乐的人们,特别是,他们在北极庙“谒神”前后,会享受“挑青”的美食。清明吃螺狮,用针挑出螺狮肉,叫做“挑青”。因为清明前的螺狮,肉质肥嫩,口感最佳。这是大明湖、也是济南作为水乡的天赐特产美食。

第十首:“风俗香闺不出门”,说的是济南节日期间酒肆茶园的文化娱乐活动。

“郭郎”“鲍老”是傀儡戏里对傀儡的两个称谓,此代指词曲等说唱艺术之类。此时济南的风俗虽是“香闺不出门”,而那些个年轻的文人墨客,却是乘着节日,非要饮酒唱曲、疯玩一把不可的。

摄影:陈铟

第十一、第十二首则是写诗人好友,两位高官兼诗人孙光祀、高珩的节日生活。

兵部侍郎孙光祀(号怍庭)致政后,家在司马府(今泉城路百货大楼对过),又在济南城北有砚溪村别墅,他会不时举办由歌者(小伶)唱曲劝酒的歌筵,其晚辈诗人王宜绳有《满庭芳·过孙怍庭年伯别墅留题》,称其“投闲洗沐,红袖舞霓裳”“喜尊前,斑衣绚缦,玉树碧琳琅”(见清刻本《梅亭小草》),所述皆是其歌筵情景。不过,孙光祀还有专长不为今人所知,由此诗看到,他如同宋代的“温公”司马光一般,都是写春联的高手,他题写的春联,可以与“横渠先生”有的一比,横渠,北宋思想大家张载是也,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而吏部侍郎高珩高念东先生,则是另一种人物形象,“不减山阳旧酒徒,少年裙屐拥当垆”,可见其不拘小节、甚至我行我素的卓绝风采,而“少年裙屐”又见其青春不老、特别是对于美的追求与热衷,这在高官中实为“另类”。而这另类是需要真本领真才学的,特别是对于审美人生的独特感悟。

(未完待续)

作者:侯林 侯环

来源:风香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