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陕西渭南县人他是李白、杜甫之后名声最大的唐代诗人,诗作近3000首,比李、杜二人诗的总和还多(李诗近1000首,杜诗1400余首),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妇女和儿童都能欣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他17岁时写的诗句,受到当时在京都长安作官的老学士顾况的热烈赞赏,拍案称奇到而今,诗句成名言,千古流传,过目成诵,成为白居易诗的闪亮品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白居易官职几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白居易官职几品(白居易的官职工资知多少)

白居易官职几品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陕西渭南县人。他是李白、杜甫之后名声最大的唐代诗人,诗作近3000首,比李、杜二人诗的总和还多(李诗近1000首,杜诗1400余首),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妇女和儿童都能欣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他17岁时写的诗句,受到当时在京都长安作官的老学士顾况的热烈赞赏,拍案称奇。到而今,诗句成名言,千古流传,过目成诵,成为白居易诗的闪亮品牌!

更奇的是,他一生在唐朝的中央和地方做过什么官,领取多少工资(俸禄),都一一写进诗中,使我们这些生活在1200年以后的人,还能知道唐朝做官人拿的工资是多少,实属难能、可贵。

他在诗中说,刚上班时,为政府机关校书郎,是个专管图书和抄抄写写的文秘:

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

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校书郎是专管图书的官员,校刊典籍,以秘书专管图书收藏及抄写任务。月俸是一万六千(钱),相当优厚,青年白居易感到相当满意,“日日常晏如(平静,安逸)”,日子过得很开心。

不久,白居易因才华出众,表现不错,升为左拾遗,在皇帝跟前当谏官,工资翻了一番,“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名,职务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才。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等都分别任过右、左拾遗。白居易身为谏官,手请柬纸,忠于职守,首先奏请免去江淮赋税以救助在水深火热中的灾民,又请求罢免宦官吐突承璀的“招讨使”职,对此,宪宗不听,白居易当面说他犯了严重错误……最后导致公元815年(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赶出京城。

此后,白居易开始了当地方官的生涯,先后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忠州(重庆忠县)、杭州、苏州刺史,是一个地市级干部。苏杭二州,是江南头等富庶之地,历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白居易在这里做官,当然俸禄不薄,油水更多,他写诗说:“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二千石禄”是太守、刺史级官吏的实物月薪,对此“敢言贫”,颇有些财大气粗的味道。

随后,白居易调回京城,为宾客分司时,负责接待工作,工资已是他参加工作的好几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最后,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名义上是一个辅导太子,教育太子的官,实际上已是一种荣誉性的虚衔了,工作相当清闲,可工资和级别都很高。对此,白居易写诗坦言:“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闲人。”直到晚年,白居易退居洛阳龙门香山养老,他还能领到百分之五十的养老金:“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据《中华英才》李国文《白居易的工资》)

综上所述,白居易一生在京都长安先后接任校书郎、左拾遗、宾客分司、太子少傅等官,在地方上担任过江州、忠州、杭州、苏州的司马和刺史,多有政绩,颇有政声。既有从政的经验,也带有文人从政的弱点;既有迁升,也遭贬谪,反映了他的官场生活真实。

唐朝做官人拿的工资是多少,恐怕谁也难以说清,可白居易居然把他的工资收入一一写到诗里,为我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唐朝”的工资制度、货币交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提供了一个官职和工资怎样挂钩的典型事例。白居易不愧是大牌诗人,他具有下笔成诗的魅力和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