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让世界发抖”的顽童

名人,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出名之后,人们都喜欢探究其成长历程,试图探究出一些成为名人的“规律",墨索里尼也不例外。

墨索里尼完全出乎父母对他的期待,秉性骄野。他小时候不但淘气,而且霸道,在全村都出了名。同别的孩子玩耍时,他总是充当指挥的角色,而且说一不二。假若有谁不服从他的命令,轻者一顿臭骂,重者一通恶打,就连他的弟弟妹妹也不例外。

二战风云录之燃烧的太平洋(二战风云之墨索里尼乱世崛起2)(1)

1890年,墨索里尼被送到一所离家较远但较有名气的学校,但他野蛮与暴戾的秉性却丝毫没有改变:随意破坏学校纪律,不听教诲,屡教不改,更不懂得尊敬老师,班里许多同学都挨过他的打。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把邻座同学拧得嗷嗷惨叫。老师批评他,他却和老师顶撞起来。老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手板。他认为受了委屈,气呼呼地回到座位上,抄起桌上的墨水瓶就向老师扔去,差一点打中老师的脑袋。还有一次,他同班里一位同学为件小事发生争论,由于辩论不过那个同学,便用铅笔刀把那位同学的手割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学校为严明纪律,最终决定将其开除。

二战风云录之燃烧的太平洋(二战风云之墨索里尼乱世崛起2)(2)

墨索里尼的父母对他虽然非常失望,但仍然设法将他送进了另一所小学继续读书。在新学校里,墨索里尼仍然是个出名的闹事者,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头疼不已。不过,他的聪明的确是出众的。老师夸奖他是“栋梁之材",这更助长了他的狂妄。一天,市政府开音乐会,因为不让他进人,他便翻窗而人,抢占了一个座位。在父母的道歉声中,墨索里尼勉强完成了小学学业。

二战风云录之燃烧的太平洋(二战风云之墨索里尼乱世崛起2)(3)

二战风云录之燃烧的太平洋(二战风云之墨索里尼乱世崛起2)(4)

墨索里尼的青少年时代,真是像疾风骤雨,变化莫测。当时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帝国主义、封建极权主义,各种思潮竞相泛滥。在墨索里尼头脑中充斥着种种幻想。他非常向往罗马,希望到罗马一游。不久,他同母亲到拉文纳旅行,瞻仰了大诗人但丁的坟墓,深为但丁的文采所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