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每年春节,都有不少市民选择去庙会感受年味儿。从正月初一开门迎客以来,通州运河文化庙会人气爆棚。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运河庙会文化气息十足,处处体现大运河元素,并首次开办“书香大运河 阅读贺新春”全民阅读新春特展、通州记忆老照片展。

“2019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庙会”将营业至大年初五,每天9时至17时,市民可随时到此感受“运河文化”。

通州运河文化庙会票价(通州运河文化庙会)(1)

正月初四上午,通州运河文化庙会挤满了前来逛庙会的市民。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10多种非遗文化亮相庙会

正月初四早上九点刚过,通州运河文化广场门口已经摩肩接踵。广场牌匾下,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透着喜庆,不远处锣鼓喧天,年味十足。不少市民与亲朋好友结伴,涌入运河文化公园。

顺着人流前行,穿过“美食林”,商家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老北京爆肚儿、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周村烧饼、南京鸭血粉丝汤、重庆酸辣粉……来自京杭沿线18个城市的美食悉数亮相,种类丰富,小吃摊位前游客扎堆,生意火爆。

来自河北的李女士每年都从老家来北京陪女儿过春节,今年也不例外。因为女儿家住通州,逛运河庙会也成了她春节期间的固定行程。在她看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运河庙会文化气息重了不少,逛庙会不再只是“逛吃逛吃”。

庙会现场,民俗杂耍好戏连台,戏曲、歌舞、杂技、舞龙、舞狮、小车会、高跷会、空竹、二人转、小丑魔术,半小时一场,每天演6场,共计30场,每天都不重样。栩栩如生的毛猴、现场泼墨的书法绘画……泥塑、骨雕、毛猴、玉器、风筝、秸秆扎染、京剧脸谱等10多种非遗文化也云集运河庙会。

通州运河文化庙会票价(通州运河文化庙会)(2)

今年运河庙会特别设立全民阅读新春特展,两位市民在书展区一角看书。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书香庙会游客“淘书”忙

今年,“书香大运河 阅读贺新春”——全民阅读新春特展首次在运河庙会上亮相。特展负责人张晓楠告诉记者,全民阅读新春特展以“多媒体展览 现场书展 作家签售 亲子阅读活动”的形式,为庙会增添文化韵味。

书展现场,儿童绘本、当代文学等种类繁多的图书正在集中展卖。书展摊位前,通州居民张女士正埋头给自己的孙女挑选绘本。她告诉记者,自己逛过北京不少庙会,书展还是头一回见到,“庙会设书展特别好,我自己喜欢看书,平时也经常带孙女买书,可以培养她的阅读兴趣。”

现场还有多台多媒体阅读设备,供读者了解黑洞起源等宇宙科普知识,也可以免费下载图书回家慢慢品读。读者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还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

书展门口的一座大红色朗读亭外,等待免费体验的读者排起长龙。步入朗读亭,读者在电子屏幕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文章,拿起话筒朗读,就可以实时录制,也可以发到网上由大家共享,还可以扫描二维码保存在手机里带回家。

上午十点,京味儿作家、文化学者崔岱远的文化讲座《北京年俗》在书展展厅中央准时开讲,可容纳几十名听众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春节福字怎么贴、春节为什么吃年糕,崔岱远一一道来。

张晓楠介绍说,初一至初五每天下午两点半,全民阅读新春特展都会举办读书会或亲子故事会,还有知名作家现场签售。初五上午十点,人大附小老师刘叶翎将带来《汉字里的国学》文化讲座。

通州运河文化庙会票价(通州运河文化庙会)(3)

今年运河庙会首次设置了通州记忆老照片展,透过镜头追忆通州消逝了的人文景观,体会通州百年的历史变迁。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150张老照片回顾通州百年历史

今年运河庙会还首次设置了通州记忆老照片展,透过镜头,追忆通州消逝了的人文景观,体会通州百年的历史变迁。

本次共展出150多张老照片,以时间轴顺序排列,照片从黑白到彩色,像一道深邃的历史长廊,展现通州从1860年到如今进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时代的历史变化。

不少通州地标性建筑在老照片中频频亮相,其中10多张照片里都有燃灯佛舍利塔的身影,展现着各个历史时期燃灯塔的模样。通州居民王先生在老照片前驻足,“过去,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码头,从南方过来的船都是远远看到燃灯塔,就知道北京快到了。”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出的很多老照片来自通州档案馆等内部资料,从未在公开场合或期刊杂志公开发表、出版过,都是首次作为公众展览的形式对外开放。

不少观众向工作人员打听,这些老照片什么时候再展、有没有画册能带回家慢慢翻。“这个正好对上老百姓的情怀,是不少老人对通州的记忆,通过这次展览把记忆都唤醒了。”王先生说。

新京报记者 许雯 彭子洋 编辑 刘丹 校对 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