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宽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在行书学习的过程中《圣教序》是绕不过去的一件法帖,每个书家都在里面取适合自己的营养,尤其是在结构处理方面,为了便于思考和总结其规律并逐渐形成自己结字习惯,按照自己的理解,逐一总结,仅为方便自我学习提炼。

一、采用方法:

原计划按照汉字结构总结分析,但字数较多,难免会存在统计分析不全。因此,采用逐字分析,同时对比历史上不同书家在相同字上面的处理方式;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

NO.1:大

一、处理方法:不居中;空间留白在右边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2)

二、 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在交接点、以及上部空间,下部空间上做不同的处理;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3)

NO.2:唐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4)

一、处理方法:“点”与“竖”轴线不重叠,上部分作为一个整体部件,形成上连下断之趋势。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广”字头的处理,“点”的位置或交接或断开,或偏中或偏右上角,同时内部的处理方法皆有所不同。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5)

NO.3:三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6)

一、处理方法:呈现一种“△”趋势,同时,第1-2横的空间距离<第2-3横的空间距离。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米芾曾云“三笔三画异”,在这个字上最能直接的表现处理,三笔的起笔角度不同,三笔在:笔势、空间、长短、形态、线条形态等各不相同,同时可以延伸到不同字相同笔画上中去。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7)

NO.4:藏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8)

一、处理方法:

1) 重心整体向左移,同时通过“钩”的角度,去平衡整个字的平衡,内部空间放在右边;

2) “艹”字头采取“一断、一连,形成局部对比处理”;

3)整个字在头尾两部分采取的方式很特殊,既不齐头,也非平脚。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

基本上内部空间多在右边,同时在上部空间的疏密、以及最后“钩”的处理方式来处理字的平衡角度。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9)

NO.5:圣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0)

一、处理方法:

1) 整体字的外轮廓略似“高脚杯”一样;

2) 重心中轴线基本保持在中心点,但是上下两个竖笔画上不重叠,错位;

3) 空间的布局,连带处理方式,同时三个部件中,实际上采取了:大、小、中组合方式。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基本上处理方式大同小异,合理分布“三个部件”的组合方式,整体外轮廓基本保持“高脚杯”的形式。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1)

NO.6:教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2)

一、处理方法:

1、这是一个典型的“左右结构”字,该字在结构处理上并无奇特之处,只是简单使用的一个:左高、右低,不齐头平尾的方式。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

1) 基本上都是采用了同一的方式,即:左高右低,平脚不齐头。只不过是在各部件上稍微变化了。

2) 通过这个字需要拓展反思,该字难道只能如此处理?为何很少人采用相反的角度去处理:如:左低右高,左大右小,左小右大,齐头不平脚,平脚不齐头?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3)

NO.7:序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4)

一、处理方法:

1) 该字在结构处理上,妙在一个“抛物线式“的笔画;

2) “点”的位置安排,以及内部空间大留白方式,圣教序在结构处理方式上,大部分字都有“齐脚”的趋势。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

1) 基本上内部部件的处理方式大致相同;

2) “广”字头的处理方式多样化,舒展与短促皆可用,“点”画的位置,可交接,可远离等。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5)

NO.8:太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6)

一、处理方法:

1) 该字在结构处理上与前面分析的“大”字类似,交接点稍微偏离横笔画的中心点,达到破匀的效果;同时一贯使用了“齐脚”;

2) 下部分空间及外形,形成“△”,以求一种稳定趋势。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

1) 在上部分交接点之处,共性处理皆采用不居中之方式,同时在上部分的笔画处理上,各不相同,可长可短;

2) 该字最有意思的也是最容易变化的就是哪一”点”的位置,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可中、可……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7)

NO.9:宗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8)

一、处理方法:

1) 该字的外轮廓大方向略有“□”的一个趋势,上部分“宀”部首,“点”的交接出,大致向左移,常用方法之一;

2) 可以将该字看成:上-中-下三个部首,中部缩小,犹如人的腰部一样;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

1.上部分“宀”部首,“点”的位置多元化

2.“上-中-下”三个部首大同小异,不外乎瘦长与否,”点 -点 -点”的位置处理方式特别重要.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19)

NO.10:文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20)

一、处理方法:

1) 常规方式,呈现“△”姿态;

二、历史上不同书家的处理方式(例):

方法借鉴:

1) 该在结构处理上可看成两个部件,上下,上部分处理方式大致分为:点与横,或者简写方式

2) 下部分是稳定整个字重心的地方,尤其是最后一笔的方式多变,可收,可放;

圣教序知识点讲解(II系列第1期-专题圣教序I单字分析)(21)

......后续持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