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议论文阅读

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主要

特点

1.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兼用其他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穿插记叙:用记叙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

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论证

方式

1.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2.驳论——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三要素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三要素

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包括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1.论据的分类: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2.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被论据证明。论据要典型、确凿。

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

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举例论证所选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要真实。真实就是要求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胡编乱造的,即使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时间、地点等)也要仔细推敲,否则会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二要典型。引用事例论证论点,是否能揭示问题的实质。

三要新鲜。议论文论点要新颖,所举事例也要新鲜。如果发议论时总是用别人反复用过的事例作论据,比如一谈刻苦学习,就列举陈景润的稿纸,头悬梁、锥刺股等,难免让人觉得陈旧乏味了。

四要充分。充分并不一定是要求多,它主要是指事例要透彻深刻地揭示论点的内涵。必要的时候,适当地多举事例确实能对论点的阐述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道理论证

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此外还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如《不求甚解》第8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不因小失大”的观点。

比喻论证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可以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易被人接受。

如培根在其作品《谈美》中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这种比喻的运用,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这种方式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让人印象深刻,增强说服力。

如《谈创造性思维》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增强了说服力。

结构

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引论—本论—结论。

在思路上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2.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类型:

(1)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2)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美丑,这样构成的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

(3)层进式:就是“层层深入”式,它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4)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语言

1.严密性(论证严密):议论文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论证方式进行论证,它要求议论语言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无法让人信服,从而失去了文章的说服力。

2.生动性(说理形象):在使用论据论证论点时,为使说理更加透彻、形象,通常会采用修辞手法。这就决定了议论文语言还兼有生动性(说理形象)的特点。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1)

 把握文章论点

概括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必考考点。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涉及题型有以下四种:

题型1 寻找概括中心论点

常见中心论点的确定方法如下:

1.位置“四看”法判断:

一看题目:议论文的标题或直接揭示论点如《谈创造性思维》,或提示论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或提示议论的范围。

二看开头:开篇点题,如《谈骨气》中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中心论点。

三看结尾:篇末揭示中心可留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应该”“必须”“由此可见”“因此”“总之”等。

四看直接表述句: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

2.概括、归纳论点:当文中没有确定的语句可以作为论点时,就要自己根据内容分层理解,加以概括。

题型2 寻找或概括分论点

确定分论点的方法和中心论点的方法大同小异。中心论点要在全文中寻找,分论点只需在部分段落中寻找。

题型3 中心论点提出方法

常见的提出论点的方法有:

1.开门见山。即在文章的开头直接陈述自己的中心论点。

2.巧妙引出。大致有以下类型:缘事入笔。即从某事或某个形象写起,引出中心论点。诠释题旨。即通过对文章的阐释分析引出中心论点。背景铺垫。即先概述提出中心论点的现实背景,然后再提出中心论点。因事设问。即就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发问,进而引出中心论点。

题型4 拟写(选择)选文标题

此类题实质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题目的要求:一是题目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二是文章的中心内容必须紧扣题目;三是标题语言要言简意明,不要拖沓啰唆。拟写的主要方法如下:

1.直接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题目。论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情、某一现象表明的见解或主张,在文中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意思十分明确,或肯定,或否定。因此要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题目,我们就不能似是而非。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题,不但能让读者一开始就明白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而且还可以时时提醒你,论证时不忘紧扣中心论点,不要偏离中心。

2.用文章议论的话题拟定题目。所谓话题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问题或现象等。作者可根据自己的观点提炼出自己的论点,并加以论证。单一型的问题拟定题目时比较简单,为避免与记叙性文章的题目相混淆,也为突出议论文题目的特征,可以在前面加上“小议”“谈谈”“论”“试论”“简析”“浅谈”等词。像《谈骨气》《论雷峰塔的倒掉》等作品,都是属于论题型。

3.题目也可以是表两者关系的。如《想和做》就是这种类型。论证时必须证明清楚两者的关系。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2)

分析、补写论据

题型有以下四种:

题型1 分析论据类型及其作用

分析论据类型时,首先要明确文中列举句子或段落运用了什么论据,然后联系论点具体分析其作用。

议论文常见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①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等。作用: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作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另外,使用多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一般情况下会使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充分。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论证……的作用(或引出论点的作用)。

题型2 两个论据删一个好不好?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用它们来证明论点的时候,都有正面(直接)与反面(侧面)的角度,还有古今中外的角度。如果两个论据的角度是相同的,一般可以删掉;如果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则可以不删。

题型3 补写事实或道理论据

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如果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更有说服力,并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其次,一定要围绕论点去写。论据补写“三要”:①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②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③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注意】写道理论据时,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警句、谚语、诗句等直接引用时要与原文对照,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3)

理解文章内容

题型有以下三种:

题型1  词语含义

看词语的指代义:

(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这些都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2)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指代词所指代内容在上下文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后。(指出代词的指代内容类试题,一般来说,“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

(3)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①找关键词。②找关键句(即找中心句)。③无关键词句时,先要统览有关指代内容,理清其内部关系,用自己简洁、准确的语言来概括。找出指代内容后,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题型2 句子含义

理解重要词句含义:

必须扣住语境(句子的上下文)。具体方法如下:

(1)找到加点词语,分析加点词语的本义,注意语境品味。这适用于那些要求对词、句的深层含义或感情色彩等内容进行品味的题,答题从词义本身入手。

(2)然后揣摩感受语境,具体分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答题时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词语的本义和延伸意义着手,结合议论文语言严谨、生动、简明、准确的特点概括总结。

(3)最后将本义和语境意相结合,组织语言作答即可,答题时如果该词语使用了修辞,一定要点出使用了某种修辞,结合文章内容表达出这种修辞的作用。

题型3 要点概括

解答要点概括类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审清题干,从题干找出关键字眼,确定搜索答案的范围和答题方向。

(2)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来选定答题区域,然后重点阅读这些段落。

(3)仔细阅读重点段落,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重要信息进行概括。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4)

品味议论语言

题型有以下两种:

题型1 语句表达效果赏析

语句表达效果赏析题一般是从修辞用词、论证方法及作用等方面设置,所以在备考时要注意掌握常见修辞手法、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题格式】先判断句子特点(修辞手法、写法、论证方法等)+(修辞手法、写法、论证方法等)作用(突出、具体有力等)+表达内容(观点)

题型2 议论文语言特点

设问形式1:选文第×段中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设问形式2: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一般有:严密、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考查最多的是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分析词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时可从以上特点进行考虑。

【答题格式】判断(能或不能删去)+词语所起的作用+删去后语言的意思+总结(即删去后的效果,表达不严密,论证缺少说服力)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5)

辨析论证方法

提问方式:

1.某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3.某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考查论证方法作用的分析题,要求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判定→分析构成→结合具体内容来说表达效果。

判断句子或语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首先了解常见的5种论证方法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找语言标志或特征标志词来辨别。如①举例论证,具体事例或人物,一般具有故事性或叙述性;②道理论证,引用含哲理的古诗、名言警句或纯粹地讲道理,进行说理性的叙述;③比喻论证,一般都能找到本体和喻体,将相关联的放在一起,借用常见易懂的事物作喻来达到对论点的论述;④正反对比论证,一般有正面和反面两方面的内容;⑤引用论证,有名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名言来帮助观点的论述。

【答题格式】

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也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科学、更深入。

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6)

分析论证思路

题型1 论证思路

1.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2.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层次须抓住与文章结构有关的符号或关键词句:①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往往表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②起到分层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段、过渡句等,既是层次转换的标志,又是文章组合的手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有这些很明显的标志,遇到此种情况学生就要通读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文时层次结构的“隐性标志”(指文章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此外,表述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时,注意须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概括层意时,注意运用能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如“分析”“论证”“证明”“提出”“提示”等。

提问方式:

1.分析某段的论证思路。

2.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答题格式】首先运用了什么论据或提出了什么论点→再用什么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再次论证论点(补充论点)或得出什么结论。

题型2 论证结构

做此类题把握考点的关键是:

1.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此外,常见的结构还有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此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和论证思路的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及串联情况掌握清楚。

2.理清结构,就要分清顺序,逐段概括要点,对段意进行同类合并,仔细体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要抓住这些具有标志性的语言,更好地进行判断。明确段落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

(1)照应关系。需调换的段落前或段落后,往往有一句话或一段内容与之呼应,形成照应关系,这种情况下的段落顺序是不能调换的。要注意对全文的整体感知,而不能只限于部分段落的思考。

(2)递进关系。段落之间步步深入,逐层阐述,调换后容易造成逻辑的混乱。这种情况下,段落顺序是不能调换的。

(3)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有些文章论述某一问题时,先论述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再论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论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一环扣一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这种情况下,段落顺序是不能调换的。

3.理清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及思路。

【答题格式】先表明态度(能或不能)→再考虑有哪些理由,并结合文章筛选理由→结合议论文结构作用(体现了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性)。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7)

分析句段作用

题型1 分析标题的作用

议论文标题的作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点归纳:

1.是否点明论题或论点。

2.标题运用哪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有的文章在点明论题或明确论点的同时,还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使标题增加了艺术效果,答题时也应该指出来。

3.看标题是否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题型2 分析段落的作用

考查段落的常见题型:

1.开头段的作用。由……名言(故事、现象等)/ 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论题)/ 作为……论据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这几段之间的关系,是层进式(对比式,时间顺序,由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由小到大),/同时兼顾这几段是否与上文或下文相照应。或补充论述了……(内容),/完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严密。

3.结尾段的作用。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强调……的中心论点。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8)

主观拓展探究

主观探究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题型1 谈认识、写经历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紧扣论点谈认识或感受,从作者的观点出发延伸,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清楚该观点在自己人生经历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表达自己领悟到的启示。切忌写名人事例,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语言组织上要注意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题型2 析观点、作评述

答此类题要注意结合文章的思想观点,尽量用正面的思想去理解和阐述。①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意见;②建议紧扣阅读材料;③评述要全面,合乎情理;④陈述理由,能自圆其说;⑤答案分条陈述,一目了然。

题型3 作探究、提建议

材料探究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紧扣作者的正面观点,与文章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②从容易作答的角度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不能模棱两可;③可从原文中提炼支持自己的观点、结论的论据,语言表述要简洁;④思路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提建议措施类题:①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建议;②建议紧扣阅读材料;③要合理,可操作性强;④陈述理由,能自圆其说;⑤答案分条陈述,语言简洁,一目了然。

【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廓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好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4.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得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1月30日)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说说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3.补写一个能够证明“做一个有趣的人”的事实论据。

4.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有删改)

【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特色。

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全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拥抱自己的不完美

魏薇

①又到年底了,忽然发现年初制定的种种计划,到现在几乎没有一项百分之百完成。反躬自省,完不成计划的原因有种种,如懒惰、突发意外、工作繁忙、能力不足等等,但同时,有的时候也是因为完美主义作祟。比如我在年初曾经计划写一本小说,可惜因为写不出一个完美的开头,迟迟没有进展。

②完美,无疑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可是,真正的完美,却往往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过度执着于完美而自缚手脚,就是走入了一个人生迷局。

③著名的老牌科幻电影《千钧一发》曾讲述了在一个过度依赖基因评定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培育最优基因组合的后代,在如此的社会中,拥有完美基因的“优等人”的一生似乎在受精卵形成的一刹那就已经是被写好的剧本,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完美运行,绝对不会出现因为懒惰、遗忘甚至智商不够而造成的失误。然而,即便是拥有如此完美基因的人,人生的结局也并不让人羡慕。

④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完美有一个重大缺陷,它往往是无趣的。”更何况,完美从来没有统一的定义,今天的完美不一定是明天的完美,今天的某种理解,明天就有可能被颠覆。在模特行业,完美的长相和身材,无疑是竞争的最大优势。然而,不久前, 一名患有白癜风疾病的模特却出人意料地登上了国际著名秀场——长相身材的不完美可以通过气质来弥补。一些条件并不完美的模特,因为在千篇一律的模特界独树一帜,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⑤人生不会因为生来完美就事事顺风顺水,也不会因为生来不完美就此生无望。维纳斯并不因断臂而缺少一丝美丽,霍金也没有因为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就禁锢了他智慧的大脑。____________。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并不完美的小人物,包括你我,也正是靠着不甘心、不放弃、不认输的勇气在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别样精彩人生。

⑥正是因为个体的种种不完美,在朝着完美的人生奋斗过程中,在品尝着命运带来的酸甜苦辣中,在踏破荆棘中展现出来的人性之光、力量、梦想,才让人欣赏和崇尚。若是一切都被设计好,就像电影《千钧一发》里的“优等人”一样,他们也就会因为丧失了梦想和奋斗的力量而黯然失色。

⑦其实,那些不完美啊,就如同制定年初计划一样,若是一切都按照计划完美运行, 没有突发、没有变化,既不符合常理,也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还会因此错过更为重要的机遇。调整好姿态,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或许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4 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在文章第②段找出“转移话题”和“推进论证”的词语。

3.请根据文章第⑤段的内容,在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命中有很多的不完美,对于人生的不完美,你有什么看法?你能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5.联系选文,说说下面链接材料告诉你什么道理。

【链接材料】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 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那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总结(初中语文复习资料)(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