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只会打理孩子的吃穿住行已经不再是“好妈妈”的标准,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塑造好性格才是“好妈妈”的重要任务。而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心灵脆弱、做事拖沓磨蹭等问题,经常让妈妈感到苦恼,也阻碍了孩子自身的发展。下面这十个方法将提供给妈妈教育孩子的思路,帮助妈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孩子勇敢自信、勤劳善良的好性格。

去掉“自我中心症”

“自我中心症”的最大特点,是不管自己需要的(包括物质和情感)合理不合理,都必须得到满足才行,一切都以自己的需求与意志为中心。越早去掉孩子的“自我中心症”越好,其中有几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让孩子明白没有“理所当然”

最简单的方法,是不管为孩子做什么,都要求孩子表达感谢

哪怕为孩子倒一杯水,也要求孩子说“谢谢”。感恩,从让孩子学会说“谢谢”开始。

孩子只有学会分享,才不会产生对什么东西都必须独占的心理。

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不管吃什么,哪怕是孩子最喜欢的,也要求孩子同时分给大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享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

例如,儿子小的时候,妈妈要求儿子吃东西前,先分给别人,尤其是长辈。没想到有一次奶奶吃了儿子送的樱桃,儿子竟然委屈得哭了起来。一问原因,儿子的回答竟然是:“以前奶奶都会说‘奶奶不吃,留给宝贝吃’,但这次她却真的吃了!”这就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的分享,分享不是装样子,父母必须通过切实的言行,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分享的精神内涵。

让孩子学会付出。

付出是双向的,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但也要让孩子懂得为父母付出。比如,父母与孩子可以共同讨论孩子能为父母做的事情:为下班回家的父母倒一杯水;每周为父母擦一次皮鞋;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准备一顿早餐;让孩子学会付出,可以从最简单、最容易做的事情开始,并慢慢变成一种自主的行为和习惯。

2鼓励孩子换位思考

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这也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突出表现。到底怎么才能让孩子从只考虑自己到也能关注别人的感受?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亲自体验,鼓励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结果会有多么糟糕。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1)

儿子放学回家后,兴冲冲地对坐在沙发上的父亲说:“老爸,你知道今天……”爸爸抬头看了儿子一眼,马上面无表情地继续低下头看手机,没有表现出丝毫兴趣。被浇了一盆冷水的儿子不甘心地来到厨房,谁知刚开口就被妈妈不耐烦地打断了:“去去去,没见我正忙着啊!”从没见过父母这种态度的儿子,先是感到失落、委屈、伤心,最后忍不住愤怒地冲爸爸妈妈喊道:“你们到底怎么啦,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这时妈妈非常严肃地对儿子说:“我们刚才的态度是不是让你感到伤心、生气?那么我告诉你,当我们平时跟你说话,你爱答不理,只顾着低头看手机的时候,我们和你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如果你不希望别人用这种方式对你,你就得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对孩子的“热要求”进行“冷处理”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还表现为想要的东西就必须要得到。这时候,妈妈要学会对孩子的“热要求”进行“冷处理”,不能“有求必应”。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2)

用“冷处理”对待孩子的“情感要挟”柳鲍娃夫妇有两个孩子,小的是男孩,叫舒拉。对于最小的孩子,父母难免有所偏爱,这也让舒拉养成了任性的毛病,经常哭闹来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时间一长,柳鲍娃夫妇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会让舒拉产生一个错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哭闹的方式解决。一天,舒拉想在午饭前吃本应该饭后才吃的粉羹,柳鲍娃夫妇没有答应,于是舒拉便像往常一样开始哭闹。这次,柳鲍娃夫妇没有理会,而是离开了房间,将舒拉独自留在那里。过了一会儿,舒拉发现没人理他,就停止了哭泣。但是,当柳鲍娃夫妇一进去,他又准备开始哭闹。这时父亲严厉地告诉他,如果再哭闹,就让他继续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知道父母不会再迁就自己,舒拉没有再哭闹。还有一次,舒拉一边哭一边偷偷观察父母的表情,发现父母都在做各自的事情,根本没有理他的意思,于是就自己停止了哭泣。碰了几次壁后,舒拉逐渐改掉了任性哭闹的毛病。让孩子懂得努力才有收获如果“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会觉得一切来得都很容易,不愿意付出和努力,甚至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因此,妈妈不妨在生活中制造一些“小障碍”,让孩子懂得“付出才有收获”。比如,让孩子通过做相应的家务来获取自己的零花钱,通过照顾好家里的金鱼、小猫、小狗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等等。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3)

不当“玻璃人”

“玻璃人”的特点是过于脆弱,承受不了一点挫折或者不如意。对于妈妈来说,要让孩子明白,挫折和不如意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

1早一点打“预防针”,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不会有求必应,即使不如意也很正常,不妨早一点给孩子打“预防针”,这样孩子才不会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甚至采取错误的做法。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4)

罗斯福小时候特别争强好胜,做什么事都想赢。妈妈觉得,只能赢不能输的个性,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天,母子俩像往常一样在一起下棋。这次妈妈没有“手下留情”让着罗斯福,而是连赢了他好几局。“常胜将军”变成了“常败将军”,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小罗斯福根本接受不了,一生气,将棋盘摔到了地上。罗斯福的妈妈很严肃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发脾气?你可以赢,别人为什么就不能赢?” “以后你就会明白,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就像下棋一样,总会有赢有输。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就看你怎么面对!”母亲这番话对罗斯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当罗斯福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使他失去了行走能力。面对意想不到的厄运,是母亲曾经说过的话让他找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能够康复,罗斯福付出了十年的努力,很长一段时间,他还坚持每天爬楼梯。最终,罗斯福战胜了病魔,并积极参加竞选活动,成为美国总统。

2吃苦就是“进补”,从小给孩子吃苦的机会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适当吃苦就如同“进补”,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增强责任感,还能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因此,妈妈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吃苦”的机会。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5)

著名演员、导演徐静蕾八岁的时候,父亲下海经商,由于刚开始缺乏经验,父亲赔了不少钱。有一个月,家里的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父亲于是找来一堆废料,全家人有空就坐在院子里,将废料中值钱的部分挑出来,然后拿出去卖。尽管徐静蕾当时才上小学,但父亲还是给她布置了每天挑两小时废品的任务。当时正是冬天,奶奶看徐静蕾双手冻得又红又肿,心疼不已,想让她回屋暖和暖和,但却被徐静蕾的父亲阻止了。其实,父亲也很心疼女儿,第二天就买了双棉手套给她戴上,但始终坚持让她和全家人一起干活。在父亲看来,可以关心女儿,但该有的磨砺一定要有,否则孩子一旦养成怕苦怕累的毛病,将来只会一事无成。

3不当“小绵羊”,鼓励孩子迎难而上

面对挫折和困难,孩子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想要后退,这时,妈妈要学会鼓励孩子,让孩子能够迎难而上。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6)

著名京剧演员郑子茹和法国丈夫结婚后,生下了混血女儿欢怡。她发现女儿的胆子比较小,不该忍让的时候女儿也会忍让。一次,郑子茹带女儿去公园玩。法国的公园都有供小朋友玩耍的软沙坑,小朋友可以拿小水壶到水池边接水,然后到沙坑里盖城堡。她发现女儿过了半小时还没有接到水,于是问她怎么回事。欢怡回答说,别的小朋友总是抢,总不让她接。于是郑子茹告诉女儿,水池是为所有小朋友准备的,每个人都可以接水。如果再有小朋友来,你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排队。为了锻炼女儿,她仍然让女儿自己去接水。当欢怡走到水池边时,有一个小男孩过来试图推开正要接水的欢怡,因为有妈妈的鼓励,这次欢怡没有退让,而是按照妈妈教的让小男孩排队。由于欢怡的坚持,这一次她顺利接到了水。

4让孩子明白“生气不如争气”

孩子遇到挫折和不如意,往往会感到沮丧、生气,甚至会觉得不公平。这时候,妈妈要学会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孩子明白生气无济于事,“争气”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7)

十四岁的女儿这几天非常懊恼,因为她在班长竞选中落选了。女儿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班长,所以这次落选对女儿打击很大。妈妈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并选择在周末和女儿一起去公园玩的时候,讨论起了这个问题:“看得出来,因为落选的事,这几天你很不开心。”女儿低着头,没有说话。“你是不是觉得心里很委屈?”女儿点了点头。“你愿不愿意和妈妈谈谈你的感受?”“他们说我架子大,平时总爱教训人。还有,我的口才不如罗丽,前几天还在辩论赛中输给了她。”罗丽在这次竞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班长的职位。妈妈安慰她说:“其实你也有很多优点,比如热心帮助同学,去年你同桌的脚受伤了,整整两个月你每天都背着她上下楼。我想,这些同学们都会记在心里。“落选已经是事实,生气也没有用,不如我们想一想如何改正缺点,找一些提升自己的方法,相信你很快又会赢得同学的尊敬,赢得下一次的竞选。你说好吗?”女儿想了想,点点头。从那以后,女儿开始有意识地改善和同学的关系,慢慢地,大家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同时,妈妈还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小型的家庭辩论赛,第一次辩论的主题就是“挫折有没有积极作用”。这不仅锻炼了女儿的表达能力,还让她通过思考,提升了自己对挫折的理解。第二学期,女儿几乎以全票通过,又当上了班长。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8)

告别“拖延症”

上学时间快到了,孩子还赖在床上不起床;一个星期前老师布置的作文,第二天就要交了,孩子却还没动笔;本该是做作业的时间,孩子却还坐在电视机前不肯走……类似的情景,几乎每个妈妈都曾遇到过。

1“要事优先”,让孩子先做作业再去玩

所谓“要事优先”,就是先做重要的事情。具体到做作业,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先完成作业,才可以做别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或者出去玩。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9)

从儿子上学前班开始,妈妈就给儿子定了一条规矩:放学后马上完成作业,否则全家都不许吃饭。刚开始儿子有点不适应,想先看看动画片或者出去玩一会儿,但妈妈丝毫没有让步。一天,儿子放学后经不住小伙伴的劝说,没有写作业就出去玩了。等儿子回来开始写作业,已经快到吃饭时间了。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厨房做饭,而是陪儿子做作业做到晚上七点多。饥肠辘辘的儿子催妈妈去做饭,她却告诉儿子,得等他做完作业才能去做饭,因为没有事情比学习更重要。那天晚上,全家八点多才吃晚饭,往常例行的饭后散步和讲故事也都取消了。明白了“没有事情比学习更重要”后,儿子开始主动做作业,逐渐养成了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磨蹭”会逐渐减少

有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件事没有做完,就想去做其他事情,或者同时被好几件事情吸引,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坐不住的孩子,可以跟孩子约定,如果他能安安静静地坐上十分钟(或者更长),就可以吃一块巧克力;对于没有耐心阅读的孩子,可以每天准备一个不太长的故事,如果他能一次阅读完并讲出故事的内容,就可以获得奖励。

3实施限时制度,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很多时候,孩子的拖沓与缺乏时间观念有关,导致原本能够很快做完的事情拖了很久还没有完成。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10)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11)

为了提高女儿王霄的做事效率,冯莉开始给王霄规定时间,比如吃饭不超过二十分钟,早上的洗漱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晚上做作业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如果超过时间,就必须停止做这件事。一次,王霄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冯莉不让她继续做。第二天因为交不了作业,王霄被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冯莉看了,心里也不好受,但她并没有因此迁就女儿,而是告诉女儿,该做的事情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得自己承担后果。不仅如此,她还要求女儿不能因为追求速度快就马马虎虎,而是要在仔细的基础上提高速度。为了让女儿挑战自我,冯莉还特意给王霄买了一本“监督台历”,让她每天将自己吃饭、做作业等事项所用的时间都记录在台历上,然后进行比较,看是否每天都有进步。为孩子制定限时制度,是一种帮孩子战胜“拖延症”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比如给孩子设定闹钟等。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可以适当给予孩子一些奖励。

本文选编自:著名方法学家、自主管理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吴甘霖和著名母亲素质教育专家邓小兰的新作《好妈妈总有好方法》

图片来源:百度经验、腾讯育儿、中国网图书推荐

如何改善和孩子亲子沟通的经验(好妈妈应该掌握的十个教子方法)(12)

好妈妈总有好方法

吴甘霖 邓小兰 著

★百万畅销书《方法总比问题多》家教版

★不费劲教出优秀孩子的管用绝招

★100多个真实案例,100多种实用方法,招招解决父母、老师最揪心的教育难题

★著名教育专家 知心姐姐卢勤、国际象棋冠军妈妈谢军诚意推荐

★中央电视台《教子一招鲜》栏目多期播放,好评如潮“

本应是孩子听你的话,为什么你却被孩子‘控制’了?本应越努力越轻松,为什么你却越努力越受累?……”针对当今父母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各种揪心问题,作者明确提出“妈妈有爱还不够,妈妈更要有方法”,并通过对众多鲜活案例分析,从3大方面,总结出100多种不费劲就能教出优秀孩子的管用绝招,如“让孩子守规矩:笑的嘴唇,铁的牙齿”“有效批评的四先四再原则”“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指导”“负面沟通步步雷区,正面沟通处处阳光”等,不仅让孩子更好成长,也更能改善家长、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技巧性。本书主要面向父母,尤其是妈妈,同时对老师们如何掌握方法教育学生,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发现你的阅读!关注天鹅阅读网swanreads,精彩继续!本文来源于天鹅阅读平台http://www.swanreads.com/,版权及最终解释权归天鹅阅读平台http://www.swanreads.com/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登陆天鹅阅读平台http://www.swanread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