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琴教学中,李老师比较擅长解决学生不练琴的问题,现列举几个例子,供各位钢琴老师和家长参考:
【例1】张熙(化名,男孩,8岁)跟我上第1次课时,兴趣不高,有点懒散的感觉。我了解到,他已经有了1年多的学琴经历。
第2次上课时,发现他根本不练琴,识谱也不行。我给他布置了《儿钢》作业,他不愿意把教材带回家,很明显,带回家,就多了一项任务。那么他的钢琴学习,就是在应付家长,应付老师。前任老师跟我说,给张熙上课的方式,就是用一半时间陪练,利用上课的时间,把作业差不多练熟。
第3次课时,作业依旧没有完成,我布置了新作业《在水一方》。
第4次课时,《在水一方》根本没有练,我又布置了《虫儿飞》。
这时,我就该动脑子了。我说,现在有两个小女孩也在弹《在水一方》,你应该比她们强,还是比她们差?张熙信誓旦旦地说:“我应该比她们强”。这是一个巧妙的提问。对于一个8岁的男孩,已经有了初步的“男子汉”意识,这样的问话,他必须回答比她们强,面子上才过得去。
然后,我拿出了另外两个女孩弹奏的《在水一方》视频,张熙看到后面露难色,两个女孩竟然弹得非常熟练……
5月14日第5次课时,令我惊喜,不仅《在水一方》基本练熟了,上次的作业《虫儿飞》也练熟了。没有几个小时的练习,是达不到这个结果的。我赶紧表扬,并发信息给家长汇报,张熙高兴万分。
原来童年生活的乐趣不仅是玩耍,还有学习上的进步被老师表扬,那种高兴劲可不是玩耍能够代替的。(2014)。
【例2】卢菲(化名,当时7岁)已经变得喜欢上钢琴课了,但是练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为最开始卢菲对学钢琴是极其厌烦的,所以学生回家不练琴,也不能让家长强迫,以免厌学。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强调家长,不要催练琴,言我自有办法。学生在家没有养成练琴的习惯,想练就练一会,全凭兴趣。
见火候差不多了,我在理论课上问大家:
“从明天开始,早上每练琴一次,奖励1分,你们要不要?”
大家齐声回答:“要”!
“谁要把手举起来”。
这时,所有的学生都把手举起来了。这是个集体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好意思说不练,谁也不好意思不举手,旁边的家长赶紧用手机照相。
第二天统计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早上都练琴了。
随后又统计了几天,不仅卢菲逐渐开始练琴了,其他几个学生也逐渐养成了每天早上定时练琴的习惯(2015)。
【例3】张欣(当时9岁)学琴一直不稳定,兴趣不高,进步慢,我一直在思考对策。
2015年8月的一天,张欣上课,我布置了《莱蒙》1-3条为作业。我背谱完整示范一遍,学生佩服。当我让学生试弹一遍时,学生要求自己回去练。我想,张欣回去自己练,肯定错音一大把。
这时,恰好另一个学生朱凯(化名,当时6岁多,男孩)临时来上课,这个学生莱蒙已经进展到第9条了。
我对张欣说:“去年你考过6级的时候,朱凯还在学小汤,记得吗……”?
张欣当然记得,张欣与朱凯与我同住一个院,朱凯比张欣小3岁,个子低十几公分。张欣经常嘲笑朱凯弹得简单,并经常在朱凯面前炫耀自己。
我紧接着把两个孩子拉到一块,比个头,张欣仍然高出一大截,“现在他已经超过你了呀……”!我当着家长的面,当着两个学生面,用一种幽默的、嘲讽的口气说道。
朱凯做了个鬼脸,非常得意,张欣也对着朱凯呲牙咧嘴,愤愤地说:“小p孩竟然敢超过我”!
这时的张欣已近10岁,已经懂事了,面对一个自己一向不屑一顾的娃娃,双方家长又都看着,面子上自然过不去。
张欣是从别的培训中心转来的,纠正问题费了些时日,所以进步慢;朱凯是我从零开始教的,进步很快。去年,我搬了地方,两人上课时间错开了,虽然同住一个院,但是互相并不知道对方的学琴情况。
果不出所料,张欣这一周练琴狠下了不少工夫。
在一周后的回课中,莱蒙第3条竟然真的一点不错弹好了。
我乘机鼓劲:“加油,超过那个小P孩”!
张欣自信地说:“没问题,肯定超过他”!
此后的学习中,进步很顺利。
这正是:强迫练琴不如调动积极性,调动积极性不如激将法(2015)。
【例4】王静近期上课积极性不高,几乎不练琴,我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法。
12日下午的理论小组课共5个学生,加上家长,小小的一个屋子也坐满了,大家兴致勃勃地在学习六度音程。
王静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很少错误,大家羡慕。我对大家说,今天的任务是,先学习六度音程,然后视唱,听音,最后每人表演一个节目。其实表演节目就是针对王静的,我知道她不会弹好,想通过这种方法给她点启发。
听音练习完毕后,表演开始,两个年龄最小的女孩争相举手,先后完美地表演了。两个小男孩也在大家的簇拥下,在家长眼光的压力下,不得不上台应付一下。可以带谱,可以断,也可以弹错,也可以只弹一半,得到的都是掌声。
王静年龄最大,个头也最高,这时就看她怎么表现了——她不停地在教材里找,想找一个可以弹的,却一直找不到,表演开始不久就开始找了。实际上现在需要的不是找到可以弹的,而是敢于上台,没人在乎你弹得好坏。
当所有小朋友表演完毕,就剩王静了,十来个观众都在等着。王静又找了几分钟,实在找不到。这时,我对大家说,王静今天没有准备好,我们鼓掌欢迎她下次表演好不好,大家鼓掌。就像我那篇文章里说的,这个不练琴的王静怎么也得回去准备一下,以应付下一次的表演。
对于王静来说,我可以设想一下她在怎么想:“我年龄最大,回答问题最好,表演也不能落后!我得找一个可以弹的,找啊找……找啊找……,可是实在找不到啊,急得我满头大汗,那么多人看着我呢,呜……呜呜……,练琴是有些痛苦,众目睽睽不会弹琴的感觉可真不是滋味!呜呜……
到了下次课,王静真的表演了,弹了一首简单的曲子。这是一个突破,学生突破的是自信,从不敢上台到终于大胆地上台,我突破了一个教学方法,很久就设想的方法,终于得到了验证。
以此为契机,我制订教学计划,调整奖励措施,安排上课与练琴,王静的学习又步入了正规(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