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者的王蘧常教授,博古通今,知识淹精、学富五车,尤精研经史、著述 等身,为一代硕儒。他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他良好的家学渊源、出色的良师益友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天的禀赋、父兄的庭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便受到古文化的熏陶濡染,幼年便有神童之誉,是少见的奇才,加上他的勤奋刻苦,少年王蘧常以其聪慧过人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在他19岁拜沈曾植为师时已是颇有名气、“诗文、书法均能独立" 的嘉兴才子。后来他的几位老师和朋友康有为、唐文治、梁启超、王国维、唐兰等都是名士硕儒、国学大师,这都为他走上治学之路,成为学者、诗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谈到王蘧常的博闻、强记这里有一则佳话:26岁时,他被聘到无锡中学任教,初为人师,许多年纪比他大的学生,视其年轻,气傲不尊。他上课不携片纸,仅凭强记讲述,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或有故出难题者,以古文奇字相质,则有问必答,无不佳妙,乃全班肃然。自此皆心悦诚服。

王引之训诂方法(简述王遽常深厚的国学根基)(1)

王遽常

王蘧常在浙江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受历史老师的影响,便萌发了治史、作三代史及撰秦史的念头,那年他才14岁。在无锡国学馆读书的五年间,是他系统学习,小有所成,于治史奠定深厚基础的五年。毕业时,他已写出《商史纪传志表》若干卷、《夏礼可徵》二卷、《清代艺文志权舆》十六卷(当时《清史稿》尚未问世)。他的一篇毕业论文《太极赋》深得老师好评,唐文治评他的文章“融贯中西,包罗古今,前人未有也。"这是他作三代史的初步尝试。

25岁起,他致力于考据、治史,并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被聘为私立无锡中学国文教员),实现了他“学孔子之教人与孟子之得天下英才为乐"的愿望。在此后 6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呕心沥血,于繁 忙的教务之余,以满腔热情,严肃认真的态度,致力于史学研究,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甘于淡泊,清操自守,始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抗战时期,他宁肯挨饿却拒绝伪职,在清寒中勤奋著书,文革期间或是后来卧病在床,他都没有中断自己的学术研究,并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直到临终前,还在继续修补完善他的《秦史稿》。

王引之训诂方法(简述王遽常深厚的国学根基)(2)

图29

他评古论今,旁征博引,考据详实、缜密严谨,穷幽极微。亦擒亦纵,时庄时谐,如椽巨笔,纵横捭阖,如海风浩荡,闳中肆外, .于经史研究独树一帜,深得学界好评。代表作有《商史汤本记》、《商史典坟志》、《礼经大义》、《诸子学派要诠》等。

历来学人之笔多质而不文,文士之作多华而不实,而王蘧常为文直追汉魏,文质并茂,于朴实中见神采、缜密中见雅致,穷事理之奥,及文心之变,或疏荡、或茂密、或委婉、或奔放,各尽其致。天地万象、融铸人文,浑然无迹曲尽其妙。写于 抗战期间表扬忠义爱国、抨击社会黑暗的文章,如《先生妣事略》、《严几道先生文稿手迹跋》、《海宁吴子馨教授传》、《杨大雄烈士殉国碑记》等,时而感悼哀婉,时而慷慨激昂,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爱憎分明,情真意切,一腔爱国热情倾注笔底,令人击节赞叹!

王引之训诂方法(简述王遽常深厚的国学根基)(3)

王遽常书法赏析

在书学研究方面,他著有《书法问答》十余篇,在其中的“自叙篇"中,他把 “专一、敏速、诚正、虚心、博取、穷源"列为学书“六要",并分别论述,如专一,举张芝、锺瑶、释智永为例;敏速,举姜夔、康里羡羡、赵孟颊为例;诚正,举柳公权、程颢、陈献章、傅山为例;虚心,举赵宦光为例;博取,举邓石如为例;穷源,举宋克、祝允明、文徵明为例。这篇书论可谓发前人所未发,见解独到。他的另一篇《章草书法略谈》(图29),在“结构篇"中,

王引之训诂方法(简述王遽常深厚的国学根基)(4)

王引之训诂方法(简述王遽常深厚的国学根基)(5)

(由于部分字体电脑无法显示,采取截图形式展现)

王蘧常的诗,与杜少陵、韩昌黎、李 义山、苏东坡诸家用力极深,而落笔陈言务去,自铸雄词,如天葩奇芬,清雅奇绝。如五律佳句:“长烟写真意,春水养诗 魂。" “懒云随意卧,野鸟自成家。

“人静鸟窥户,两骄屋作航。庭花随意大,檐溜放情狂。"皆造意新奇,不落古人俗窠。王蘧常作诗,不仅造意炼句,别开天地,而且其声调高下徐疾,皆合律吕,吟之如闻韶乐,韵味悠长。如《六月十五夜游西湖得两气一联足成》:“又向西湖纵马蹄,临安花草总凄迷。无多春色牵江色,几处莺啼又燕啼。两气欲浮山脚动,日光若熨浪头齐。东风吹老垂杨影,几树能添梦里题。"他的七绝,能以宋人造意炼句,而以唐人之风调出之,可谓匠心独运。《放林者》:“人自无言月自斜,碧阑干外即天涯。垂垂一树相思子,隔着银河自放花。"《晚立》诗:“隔江时报两三砧,敲断秋来雨后吟。屋角斜阳红不尽,还留一线照诗心。"清逸隽永,自出新意,堪与古人相颉顽。作为抗战时期的诗集《抗兵集》中“再望长江":“春草扁舟眼暂明,江涛还是旧时清。曾留故国山河影,似带中原战伐声。直下何辞千折尽,长驱会有万峰迎。天回地转终填海,莫再呜咽意不平。"读来荡气回肠,脍炙人口。

王引之训诂方法(简述王遽常深厚的国学根基)(6)

王遽常书法赏析

收人《明两庐诗》中的“坠地":“无端坠地百忧谋,风雨纵横看九州。傲骨三年成百折,狂奴 双泪亦千秋。眼前月明从头去,身外文章与命仇。十二万春成一瞥,要携春草人扁舟。"跌宕多姿,俊爽豪迈,有笼罩乾坤,凌烁万象之概。读其诗如见其倜傥洒脱、超迈旷达之襟怀。愈到晚年愈是炉火纯青,如陈年佳酿,余味无穷。他在给挚友钱仲联论诗书中云:“尊作伉爽有奇气,渐脱清人气味,如能于豪放中求深沉,空灵中求密致,则更加胜人一等,古人未有不从密致中下工夫也。自从以后尤须精 研训诂,细窥物理,求句句锤炼,句句沉着,无空响,无捐义,如此方能亘古如新,觉有一种光气,常动荡于字里行间,不可捉摸,不可遏抑,不袭古人声音笑貌,而自有声音笑貌。此段话语是他夫子自道为诗甘苦之谈也。"钱仲联在《梦苕庵诗话》中评王蘧常诗:“清代嘉兴有三大诗人,竹诧、箨石、乙庵,鼎立于三百年中,瑗仲于三家外,亟称吾家街石先生之作。"王蘧常诗集有《明两庐诗》、《抗兵集》、《国耻诗话》等,另有专著《顾亭林诗集汇注》,与郭绍虞、钱仲联合著《万首论书绝句》等。

我们说王蘧常首先是个学者,然后才是书家。冯其庸教授在评价王蘧常书法时说:“瑗师之书,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而不是书家之书。" “真书中之阳春白雪也。"我们观王蘧常书法,不独赏其笔墨,更在观其学问,察其人格。我们爱其书,必先察其治学,知其为人。窃以为:没有学者的王蘧常,便没有王蘧常书法。学问深时书自佳,先做学人,再做书家,以学养书,功在书外,学养高,书品便高。书卷气、文人气从学养中来,文化修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书家学者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艺术导读》 公众号ID:daodu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