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不少人认为是人到中年的常见现象或是休息不好造成的,事实上,这是脑部亚健康的表现。
什么是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上将脑血管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慢性、广泛性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以脑部缺血、缺氧等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一般以中老年人多见。但近年来,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明显增加且呈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
患者往往以头痛、头晕、头重为主诉,可伴有视力模糊、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客观体征较少,头颅CT或MRI检查也很少发现异常。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远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哪些因素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医学专家认为,任何原因引起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弹性降低,都可减少大脑供血。在诸多导致脑血管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的因素还有血压过高或过低、血液黏稠度增高等。例如,当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时,就难以保证大脑组织供血。随着血压的升高,脑血流量增加,但当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脑血流量反而会减少。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对脑供血也有一定的影响,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过高,就会在动脉血管内壁堆积形成“斑块”,使血管腔变窄,导致脑供血不足。
可导致老年痴呆和脑梗塞一旦发生脑供血不足,通常情况下会引发脑缺氧,出现头痛、头晕或眩晕、耳鸣、眼花、肢体麻木、手抖、失眠、多梦、精神不佳、易疲劳、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等表现。国内外医学专家经过大量研究还发现,老年痴呆症和脑梗塞发病前期的患者,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存在。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又被形象地称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及时治疗病情可以逆转值得庆幸的是,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早期,病情是可以逆转的,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每餐吃七八分饱。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另外要戒烟限酒。工作繁忙的中年人一定要多运动、少熬夜。
其次,药物方面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还可服用一些活血化淤的中成药。对于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三高”人群,一定要控制好三项指标。对于患有冠心病、脑梗塞的人,要长期服用调脂稳定“斑块”的药物,防止动脉壁上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