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起承转合,在格律诗中经常见到,而且也常常在鉴赏中谈及。但是对词来说,好像就很少说这个话题了。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后面人们又将起承转合运用到文章里了,可以说起承转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这样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起承转合的具体含意,在词中也能找到不少的例子。 起犹如头脸,最是要紧。清代词评家沈祥龙说:“诗重发端,惟词亦然,长调尤重。有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对起之调,贵从容豆类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论词随笔)。起常用的方式有:1、以景起,这种最为常见;2、以情起,开门见山,直抒胸臆;3、以事起,先叙事,再就事生发议论;4、以问起,先提出问题,直接抓住读者,让读者一起进行思索,然后再作回答。

结与起句一样也非常要紧,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所以词人们在结句上也特别下功夫,或以景结,或以情结,或以问结。对于结,前人有着精辟地论述,沈祥龙对词的结句创作作了十分精当的总结:“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不外白石《诗说》所云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意尽辞不尽三者而已。”在其表达方式上,也有多种形式:1、拍合。即与起句呼应;2、宕开。即跳出之前词所构筑的框架,给人以高远、眼界为之一宽地感受;3、点醒。点醒是指点明词旨。前面所说均未道破题意,在此结句上点破,让人有幡然醒悟地感觉。4、翻出。在结上突然道出与前截然不同的感受,形成巨大在落差,给人以强烈震撼。

承在词中作承接、或展开起句之用,以此来铺排事情的过程。承在词中最无常法,表现的形式很多,多以时空、逻辑关系为线索,叫做顺,反之为逆,统称为顺逆。多重时空交错的结构,叫“错综”。就顺来说,可以有:1、先昔后今;2、从内到外;3、由景及情;4、前因后果。就逆来说,则有:1、先今后昔;2、从外到内;3、由情及景;4、前果后因。就错综而言,就是将其顺逆所说的关系跳跃交错,极尽吞吐曲折、抑扬顿挫之变化,这种形式最难掌握,非大家不可为。 转在词中对结果作转折之用,以便表达情感的跌宕起伏,也无定法。词跟诗最大的区别是,词的中长调可以分为几段(片、阙和叠),而每段既是词中的一部分,各自又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只是在内容上各有所侧重,就像小说的章回一样,因此在每个段落里也可运用起承转合之方法,这也是在词中很少谈及起承转合之根本原因。对于转,必须结合过片来说。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须做到“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张炎《词源》),承上接下是总要求,一般来说,上下片分别吟咏情景、今昔、内外、来去、昼夜、虚实等不同内容,但上下两片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若才高者方能发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周济《介存斋论词》说换头:“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振动,方成佳制。”这都是前辈对过片做法的精彩描述。从以上论述来看,过片根据不从的场合,可以用作上片承、转和下片的起。过片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几种: 1、上下紧相连,换头笔断意不断。2、上下不相连,换头另起一端。3、上下相对比,换头是过桥。 一、小令的起承转合

在词中以小令最能体现起承转合,因为它一般只有一片,由于短小,因此在描写上往往是直线型的,容易看出其中的结构章法,下面举例说明: 1.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我们初略地分析一下,其起承转合可以如此划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以事和景作起。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绪写景作承,同时以景隐喻作者目前的心情状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心绪作转,点明原因。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以情来点醒作结,将愁的体验与感受进行升华与总结。

2.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其起承转合可以如此划分:西塞山前白鹭飞——以景作起。桃花流水鳜鱼肥——绪写景作承。青箬笠,绿蓑衣——由景及人作转。斜风细雨不须归——以景和人的状态宕开作结。

3.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昨夜雨疏风骤——以景作起。浓睡不消残酒——由景及人作承。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以事作转。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点醒作合。二、中调的起承转合中调词比起小令来,在起承转合上的分析上要更为难些,但只要认真领会词意,还是能从其中得到线索。

下面举例说明: 1.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以景作起。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以景及人作承。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由梦里情形回到现实作转。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合就有两重意思,一是春去也,扣了起句的春意阑珊,拍合;二是说明梦中与梦醒的截然差别,即天上人间,为点醒。

2、李清照的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此词“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以景作起,从“宠柳娇花寒食近”到“不许愁人不起“,描写事件过程作承,“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句作转,“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句以翻出作结,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

3、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为吊古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赤壁之景;下阙由缅怀周瑜到及已。

此词上下两片相对独立和完整,并分别采用了起承转合之作法,试作分析如下:上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首句以情起,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二、三句作承,绪写赤壁之景物。四句上分句作转,下句以拍合作结。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首句以事起;次句绪写赤壁故事作承;三句由怀古及自己作转;四句以情作结,收束全篇。三、长调的起承转合长调的起承转合尤为复杂,在前人的一些著述里,只是分析章法结构,对此并为涉及。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也不能其它上获得启发,因此就放过不讲,由各位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慢慢领会吧了。

起承转合结构的诗句(再谈诗词的起承转合)(1)

起承转合结构的诗句(再谈诗词的起承转合)(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