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中市委书记家里挂的规划图纸再次让城市规划进入大众视野。剧中位于北京的“小官巨贪”赵处长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往返家与单位,而身处汉东的书记们却需要小汽车解决通勤,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是不是北京的职住平衡做得更好呢?我们用剧中被提升到黑客追踪技术级别的手机信令还原一下北京的通勤轨迹,本文用700GB手机信令数据告诉你这个城市的真实生存成本。

为了打破传统研究中使用的调查数据时效性低、样本量小、取样成本高和时空粒度粗等客观局限性,这次研究选择了手机信令数据和网络分析的方法来完成北京通勤真相的解析。我们既是城市规划师,也是数据分析师,我们利用1700万/天的用户样本(注:本文分析数据仅包含通勤人数在50人以上的通勤流),和他们之间职住联系的聚类分析,结合与生活最息息相关的房价和交通,挖掘出了一个找工作和找房子位置选择的双重大礼包。

北京通勤腹地割据的真相

手机信令数据源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于对城市的评估研究中。简单说,这个具有随身携带属性的移动设备记录了用户大量的时空信息。据此,我们识别出了这些用户的职住位置,并根据他们的网络联系程度对通勤轨迹进行聚类,最终描绘出这个城市的通勤割据真相——漫漫上班路,这些固定的往返连线中哪一条是你的轨迹呢?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1)

通勤轨迹网络结构图。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作者自绘。

跨区通勤划定了全新的城市版图

行政区划一向是描述一个城市版图最常用的单元,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管理手段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人口活动的物理边界和心理屏障。然而从真实的运行轨迹来看,北京的居住就业空间联系划分却已打破行政单元的桎梏——传统的行政单元界限并不是人民通勤联系腹地的分割线。事实上,不管是产业布局还是交通联系,都在更高的层面影响着人民的职住选择,进而重塑着城市空间结构。为了对这种由通勤网络的交织重塑的城市区划进行更为直观地描述和深入地探索,我们以2006个交通小区的职住数量与通勤联系的紧密程度作为衡量指标,对北京通勤网络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渲染各子群的腹地,成功地划分出了10个通勤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分别命名为A-J(如下图所示)。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2)

基于职住网络聚类的通勤腹地划分结果。

中轴线有话说——横向还是纵向?

众所周知,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就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的中轴线充分反映了古代宫殿建筑纵向序列的空间组织方法。这种方法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也被遵循,延续至城市的空间布局中,成为北京城市肌理最鲜明的代表。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3)

乾隆年间北京城平面图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史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4)

北京城中轴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http://www.rxsy.org

中轴线这种纵向序列的空间组织方法通常被诟病造成了东西向交通的不便,然而城市真实的通勤联系告诉我们,横亘南北的长安街才是割裂城市的真正主角。从各交通小区的通勤联系度来看,以长安街为界,被横向分隔的南北城(C区、D区)界线明显。崇文、宣武两区虽然行政上并入了东城、西城,但居民的通勤联系腹地范围仍显示出这仅仅只是行政上的合并。并没有使区域实现人口和经济的融合。同样就算是同属一个朝阳区的范围,人们仍然不愿意跨越长安街进行南北向通勤。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5)

子群聚类结果。

为什么长安街令上班族如此避之不及?经历了多次大型会议可能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我们登录了北京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搜索了长安街,发现了这样的规定: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6)

交通管理局关于长安街的限行规定。图片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这并未包括因节假日等举行活动的交通管制,也就是说,跨越长安街对于通勤族来说技术成本过高。确实不如直接租在工作地一侧省力省心。当然,南北城由于城市发展阶段和分工的原因导致产业集聚类型上也存在不同,使得就业选择出现了差异。但不管是交通管制还是产业格局的固化,政策和市场可能都得要为这道深深的隔阂背锅。

复杂的朝阳——主动选择还是被选择?

小时候听人说起北四环,印象中还是一片荒凉,“望京望京,遥望北京”。如今北四环已经高楼平地起。朝阳区作为全市高端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地方,无疑已经成为北京最为重要的就业基地之一。从通勤联系聚类结果来看,体量巨大的朝阳区被分成了5个部分,通勤联系也非常复杂,不仅被长安街隔离了一部分到西城区,还同时面临着通州区以及亦庄的侵蚀。但是这个看似四分五裂的朝阳区,实际上汇聚了京城最富庶的土地——其中最大的通勤腹地(C)不但坐拥CBD和望京,同时将东城区纳入领地,从楼层的物理海拔和单位价格两方面同时占据北京最高地。

以CBD的职住人口为例,该区域居住人口的就业地主要也集中在CBD区域中,而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则更多的位于外围区域。从这里我们能够明显看出腹地割据背后的逻辑——收入和房价比对工作居住地选择上的支配。有能力支付更高房租的人住在通勤最便捷的地区。而稍显拮据的人则会选择周边交通较为方便的地区居住。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7)

CBD居住人口就业地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8)

CBD就业人口居住地

除了产业背后财富的支配之外,将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叠加,我们可以发现这里被割据的进一步原因——轨道交通7号线的腹地和地铁八通线的引流。这里集中着北京最富庶的土地,这里的职住功能到底是选择还是被选择,是值得我们更深思考的问题。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9)

地铁引力下的通勤区

单纯的海淀——产业的拉锯还是设施的供给?

海淀区范围内的通勤联系腹地应该算是城六区中的一股清流,因为这个国家高新教育产业最集中的地方看似并没有什么野心,通勤联系最频繁的地方是昌平,连京藏高速都不能隔断他们结合的决心。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这个城市的一个学历收入标准高、生活标准低的特殊群体——IT工程师(ma nong)。随着IT产业的集聚,互联网从业人群(ma nong)不断增多,回龙观作为一个巨大的住房供给地也为编程爱好者们(ma nong)提供了更多实惠生活的选择,为了更好的照顾(zeng jia)他们的工作时间,减少通勤的痛苦,许多IT企业甚至直接迁到上地。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10)

北京城区IT产业分布

某新区成立之后,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某副中心么?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首都副中心通州,虽然今年被雄安抢了风头,但是天通苑和大亦庄共和国都稳稳地雄踞一方时,野心勃勃的通州已经打着行政副中心的旗号一路向西,这不得不归功于地铁一号线和八通线的相连,一个北漂朋友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爱北京,让他挤一次早高峰的八通线就知道了。八通线的尽头,就是通州腹地抵达的地方,在侵蚀朝阳直奔市中心的道路上,大通州也是负重前行。

南城的现状——还在把新区当睡城?

南四环一直是北京的发展洼地,虽然前几年颁布了南城发展计划,但是这里的城建发展速度并不显著。丰台区被西三环和南四环割裂,整体性不高。要做到亦庄开发区一样摆脱睡城的名号,实现高级蓝领的自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论

交通条件、产业分布和经济活动的魔力,已经超越行政区划和政治边界的桎梏,重塑了整个城市的空间联系。

B区也想骑共享单车上班?先来看一下通勤的性价比

为了更好的测度每个通勤区的交通成本,我们对所有用户基于职住地进行了平均通勤距离的测算。关联租房价格数据,得到各区平均房价与通勤距离的比值。十个通勤区大致可以分为:租房便宜上班近的B、E;租房便宜上班远的F、G、I和租房贵但是上班近的A、C、D、H;J区由于缺乏租房数据没有纳入考虑。大家谁也不傻都没有选择的租房贵上班远的区域。所以B、E所属的亦庄新城和通州城市副中心真可谓是通勤性价比的典范了,所以你考虑好要不要换工作了吗?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11)

北京通勤性价比分析图

那每一个通勤腹地的用户都能够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上班呢?我们根据2016年北京市交通调查报告对各交通工具平均出行距离的统计,得到去年一年中北京市民步行、自行车出行、公交车出行、轨道交通出行和小汽车出行的平均距离: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12)

2016年北京各交通工具平均出行距离

使用自行车出行一般的平均通勤距离在3km以内。公交车则差不多是7km。超出10km大部分人就都会选择轨道交通或是小汽车出行。基于各通勤腹地的平均通勤距离,计算出选择上述五种交通工具分布所的通勤时间。从分布结果上来看,能够实现大部分居民骑上共享单车绿色出行愿望的区域寥寥无几。自行车通勤平均时间在40分钟以下的,只有A、C和D三个通勤腹地;而住在J区域的你如果想赶时髦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话,可能每天需要骑5个小时以上哦~从自行车通勤难易的程度看,目前北京市内的职住分离程度可见一斑。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13)

北京各区块五种交通工具的通勤时间

C区居住成本高,我们选择用“人”来丈量生存成本

我们以“人”来丈量我们生活的房价成本。不管房价怎么涨,我们的工资都没怎么涨。从工资入手或许更能说明北京是如何一个磨砺年轻人的地方。这里我们依然用的是租房价格,对比上每个月的月薪。

下面是我们从百度上爬取的IT工程开发师、金融从业者和城市规划师的薪资水平信息,给大家全方位展示一下各个阶层的生存现状: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14)

三种职业的薪资对比表,数据来自百度

通过统计每个通勤腹地的房价单价,考虑到除住房外的其他生活成本,一般来说,工资的40%用于租房较为合理。那么假设一个家庭所需的住房面积是90平方米,单身所需的住房面积是25平方米,则可以计算出生活在每个通勤腹地的真实住房成本: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15)

各区房租收入对比

看图说话,C区,也就是那个3km以内通勤人口最多的区域,那个割据了朝阳和东城区的通勤腹地,它的家庭仅住房成本就高达36k每月!通过对各行业人员的工资核算会揭示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真相——要支付这里的住房成本,你的家庭大概需要3个IT开发工程师/4.1个金融从业者/5.2个规划师同时工作!下图是每个通勤腹地生存所需的劳动力情况,欢迎对号入座对自己进行空间匹配。

各城市通勤调查(同衡城市研究北京通勤轨迹)(16)

各区住房成本所需要的工作人数对比

哪里的工作离家近?哪里的房租更便宜,哪里是我们现在的劳动成本能够支付的生活?希望你看完了这份通勤大揭秘能够有所体会。职住分异带来了过于潮汐化的车流,拥挤的早晚高峰地铁,局部高居不下的房价和无处安放的自己。这些都会让我们望着公交车窗外的景象提出“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的灵魂拷问,但这又算什么呢,在情怀和梦想的加持下,至少,我们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