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细究中华文字,详解文字内涵。

说文解字中常考的一句话(说文解字深度解析)(1)

人被定义为一种灵长目人科人属的物种,其他灵长目动物还有黑猩猩、大猩猩等,从生物学上,我们和大猩猩的构造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人的思维、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这就上升到哲学的层次了。

哲学对于人的创造,古代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神创造的,近代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人,康德认为,人只有不受感觉世界的支配,服从自己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才是一个自己主宰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现代辩证的唯物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说文解字中常考的一句话(说文解字深度解析)(2)

从根本上说,人的关系存在三个方面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说文解字中常考的一句话(说文解字深度解析)(3)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存在于自然之中,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进化下的产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自然的条件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制约着人类的发展,我们的发展只能依赖于现有的自然条件,那么,人与自然,就必须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如果人与自然相互角力、针锋相对,结局必然是输掉所有,人与自然就像站在平衡木两端的重力骨,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只有人与自然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能共建更加和谐的美丽画卷。

人与人类,和而不同。

说文解字中常考的一句话(说文解字深度解析)(4)

“和而不同”,那么如何理解“不同”呢?著名学者王中江先生曾引用《庄子·则阳》中关于“同异关系”的讨论,指出事物的多样性具有创造力,差异性和多样性就是造就整体性和共同性的力量。同时提出,融合多样性的东西能够产生出新的东西;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就叫做“和”。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也是“和而不同”。人与人类,说的就是个人与群体。在人际交往中,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大众都喜欢,你厌恶的东西,不一定大众都厌恶,你可以坚持你喜欢的,但是不能强迫别人也喜欢。

懂得包容,懂得以和为贵,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但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共同体。

有句话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和周围人保持融洽关系,但绝不胡乱搭台、拆台,而是相互补台;小人则没有自己的见解,无条件和别人一致,不讲原则,也不能和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和而不同,意在求“和”。“和”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圆融。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长存。

人与自己,知行合一。

说文解字中常考的一句话(说文解字深度解析)(5)

人与自己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人是一般存在,自我是特殊存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要认识自己,首先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认识自己,你总是觉得自己不漂亮,觉得自己不优秀,是你自己觉得,别人是否也这样觉得呢?

当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外在和内在达到有机统一,那么我们就达到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另一种说法叫做“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一个哲学理论,其意思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指的是对事物的认识,行指的是人的实际行为。

知行合一是一种从内到外自然而然的,知而不行只是不知。当你买完东西出来的时候,发现店员给你多找了50元,你知道你回去补上可能就没有多出来这50元了,那你回去还是不回去?回去补上,就是知行合一,不回去补上,就不是知行合一。比如你知道你现在的技能和工作不匹配了,你要提升自己了,但是你没有去行动,这也不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人的一种修行,一种不断累积心力的境界,你的念头(知)跟行为(行)都会反馈回到本源(大脑和身体),本源再一次制动念头,然后决定行为。周而复始,不断进化,直到你成为一个优秀的知行合一的人。

Wetalk众语国际团队以语言教育为基础、国学教育为中心、科学教育为依托,劝人向学、引人向善,为转播中华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你也对国学感兴趣,在文章下面留下你对于“人”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