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江在江州的故事,就不能不提江州劫法场​‍‌‍​‍‌‍‌‍​‍​‍‌‍​‍‌‍​‍​‍‌‍​‍‌​‍​‍​‍‌‍​‍​‍​‍‌‍‌‍‌‍‌‍​‍‌‍​‍​​‍​‍​‍​‍​‍​‍​‍‌‍​‍‌‍​‍‌‍‌‍‌‍​。
这段故事被称为“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
戴宗奉蔡九知府之命赴东京太师府报告宋江案件,半路被朱贵认出,带上梁山​‍‌‍​‍‌‍‌‍​‍​‍‌‍​‍‌‍​‍​‍‌‍​‍‌​‍​‍​‍‌‍​‍​‍​‍‌‍‌‍‌‍‌‍​‍‌‍​‍​​‍​‍​‍​‍​‍​‍​‍‌‍​‍‌‍​‍‌‍‌‍‌‍​。
晁盖和吴用得知宋江身陷死牢后,为救宋江,决定伪造蔡京的回书,让蔡九知府将宋江押解到东京,以便路上解救。
但戴宗回去交差后,伪造的书信被蔡九知府和通判黄文炳识破,戴宗也被牵连下狱。
七月十八日,宋江和戴宗被押赴刑场,就在刽子手即将行刑的时候,晁盖亲率十七个头领赴江州城劫法场,将宋江和戴宗悉数救出。
各路人马在白龙庙聚会,最后齐上梁山。
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表现了晁盖等人不忘宋江救命之恩,为救宋江倾力相助的深厚情谊,展示了梁山“好汉”义气深重的人格魅力。
但事实上,江州城劫法场的故事可能另有玄机。
因为江州法场更像是一场假劫。

晁盖两次救宋江是怎样救的 晁盖率部下劫法场救宋江(1)


我们先说一说《水浒》故事的特点。
《水浒》故事有个特点,就是相似性的故事很多,你只有把所有类似的故事读完,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如果仅仅研究一个故事,就事论事,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在整个《水浒》中,充斥着无数砸牢反狱和劫法场的暴力故事。
比如大名府解救玉麒麟卢俊义、东平府解救九纹龙史进。从这几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事前全都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但唯独江州劫法场,事前好像根本就没做什么准备工作。
从场面上看,十七个头领,外加一百多个小喽啰,完全是一副看热闹的架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劫法场的目的不是杀多少人,而是想方设法解救被捕者,并确保其安全。
从事先准备情况看,梁山“好汉”们既没有派出卧底买通狱吏确保宋、戴二人安全,也没有安排专门人员去对付行刑的刽子手。
如果不是李逵及时砍翻刽子手,恐怕街上一乱,宋江和戴宗早就人头落地了。
却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
大家必须清楚,李逵那时可不是梁山的人,而是江州城的一个牢头,是宋江在狱中将其发展成自己人的。

晁盖两次救宋江是怎样救的 晁盖率部下劫法场救宋江(2)


换句话说,救宋江的不是晁盖,而是自己的兄弟。
再往下看,就更有意思了,众人救得宋江、戴宗后,竟然找不到退路,百十人被大江截在了白龙庙里。
按常理说,土匪作案是必须安排好退路的,可当晁盖率领着百十人到江州城作案得手后,竟然找不到退路,着实令人费解。
所有这些情形只能说明,晁盖一伙下山根本就没有打算去真劫法场。
那么晁盖为什么不劫法场还要带人下江州呢?
晁盖带人下山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虚张声势,刁买人心罢了。
当年,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后,被政府通缉,多亏宋江通风报信,晁盖等人才得以脱身。当宋江被以谋反罪名准备就地正法时,晁盖如果不去相救,也显得太不仗义了,以后也将无法在江湖上立足。
但是,晁盖如果真的把宋江救上梁山,凭着宋江在江湖上的威望,晁盖的梁山第一把交椅恐怕注定是坐不长久的。
两难之中,晁盖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一方面调兵遣将,摆出一副血洗江州城的样子,亲率十七个头领和一百多喽啰兵秘密下山。另一方面,却又不对救人做任何部署,只等行刑的号炮一响,宋江的人头落地。
到时候,晁盖既可以对江湖人士有个交代,又可以避免把宋江引上梁山,对自己形成威胁,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晁盖对宋江的态度早就有所表现。

晁盖两次救宋江是怎样救的 晁盖率部下劫法场救宋江(3)


当时,在吴用计划通过伪造蔡京书信的方式,骗蔡九知府将宋江押付东京的时候,萧让伪造好了书信,晁盖却突然要求在书信上盖个蔡京的图章。
晁盖道:“书有他写便好了,也须要使个图书印记。”
正是因为这个图书印记,伪造的书信才被黄文炳看出破绽,险些要了宋江的性命。
因为世界上,没有家人之间写信还要盖图章的。
难道晁盖没写过和接到过家书吗?否则怎么会在这么关键的问题上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晁盖的做法是故意为之的,其目的无非是想制造破绽,借蔡九知府干掉宋江。
那么,吴用对晁盖的所作所为持什么态度呢?
事实上,吴用肯定是看出了晁盖的伎俩,明白晁盖的良苦用心,但由于晁盖的“一把手”地位,吴用无力与之抗衡,只好听之任之。
但是由于吴用想到自己的好友戴宗也将受此牵连,因此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在事后指出了书信的破绽。

晁盖两次救宋江是怎样救的 晁盖率部下劫法场救宋江(4)


正饭酒间,只是吴学究叫声苦,不知高低。众头领问道:“军师何故叫苦?”吴用便道:“你众人不知,是我这封书,倒送了戴宗和宋公明性命也!”
这时,戴宗拿着那封有致命破绽的书信已经离开梁山,晁盖估计借蔡九知府杀害宋江的目的基本可以实现时,在花荣、秦明等“挺宋派”的要求下,不得已派出了大队人马假劫法场。
但是令晁盖意外的是:半路之上杀出了一个李逵,把晁盖的计划全部打乱。

晁盖两次救宋江是怎样救的 晁盖率部下劫法场救宋江(5)


晁盖见李逵已经动手,只好顺水推舟,协助李逵将宋江救出。
对于究竟是谁救的自己,宋江当然清楚。所以当张顺、李俊等人齐聚白龙庙后,宋江竟然反客为主,不顾晁盖的反对,坚持攻打江州城,其目的无异于和晁盖公开叫板。
宋江起身与众人道:“小人宋江、戴院长,若无众好汉相救时,皆死于非命​‍‌‍​‍‌‍‌‍​‍​‍‌‍​‍‌‍​‍​‍‌‍​‍‌​‍​‍​‍‌‍​‍​‍​‍‌‍‌‍‌‍‌‍​‍‌‍​‍​​‍​‍​‍​‍​‍​‍​‍‌‍​‍‌‍​‍‌‍‌‍‌‍​。今日之恩,深于沧海,如何报答得众位!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仇如何不报!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再作个天大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那时回去如何?”
但是晁盖并不同意。
晁盖道:“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贼,已有提备,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队人马,一发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仇,也未为晚矣。”
宋江仍然坚持。
宋江道:“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够得来:一者山遥路远;二乃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难以报仇。”
这时“挺宋派”的人开始出手了。
花荣道:“哥哥见得是。”
结果,因为支持宋江的人占了上风,梁山攻打江州城,大胜无为军,活捉了黄文炳。宋江在梁山的地位由此确立。
从此,宋江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足够与晁盖分庭抗礼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式走上前台,为最终成为水泊梁山的实际领导者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