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煜寒|文
所谓年代剧其实并没有权威的官方定义,只是在电视剧的自然发展与演变中,逐渐演变并形成了时装剧、古装剧与年代剧这样三种以时间跨度来区分类别的定义。
而《人世间》正是这样一部跨越了50年历史进程的年代剧。
从《人世间》官方推出的定档海报来看,这是一部几乎涵盖了整个改革开放时期的电视剧。
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在“魔改剧”满天飞的当下,《人世间》并没有对原著作出太过出格的改动,还是以描写历史变革下小人物的生活为主。
目前让笔者期待的是,在这长达58集的《人世间》中,会对改革开放之间的故事有多少描写。
因为从官方公布的剧情简介内容来看,至少在开篇的几集内容中,会有许多的名词与事件与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间相关联。
而这些内容往往是许多年轻人或新生代并不了解与熟知的。
特别是《人世间》如果不详细叙述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而只是一笔带过,会对许多年轻人的观影体验造成不好的反效果。
就像许多影视作品常常会用的隐晦、含蓄甚至是删减手段,都会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关键字一:梁晓声
《人世间》是央视的开年大戏,这是一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人世间》的电视剧。
作者梁晓声是一位在我国当代文坛极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以知青为题材,特别喜欢描写那些他曾经历过的北大荒知青岁月。
在梁晓声的许多小说中,其主要角色或人物通常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而且多以描写平民生活和批判既得利益者为主要内容。
所以在我国文坛给了梁晓声“平民代言人”的美誉。
而他的代表作《人世间》更是将这样的称谓发挥到了极致。
关键字二:七十年代末
所谓七十年代是指1970年-1979年这10年的时间跨度。
如果我们以1975年为界,来当作“末”这个字的界标,那么《人世间》故事开始的七十年代末,其实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这5、6年的时间里,有遗憾也有希望,有悲伤也有向往。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台风“尼娜”为河南人民带去了无穷的灾难与伤痛。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小平同志开始为改革开放规划起宏伟的蓝图。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与朱德同志相继离开了我们。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伤亡与伤痛至今仍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离开了我们。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那场长达十年之久的革命也正式画上了句点。
在这几年的最后时间里,那场一直延续到1990年的边境战争也正式开打了。
关键字三:“大三线”建设
在《人世间》的简介中,写到了周秉昆的父亲周志刚前往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
这场建设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到七十年代后期参与的人员已经开始由军人逐渐替换成了普通平民。
所以“三线”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地理概念,这个地理区域大概涵盖了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
另外这个“三线”其实与今天我们常常讲到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类似,其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当年的三线建设有这样的两句口号:“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在这样的号召之下,几百万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军人与上千万人次的普通建设者们,一起来到的发展相对落后的西南地区。
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便建立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基础设施、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
关键字四:知识青年
当周志刚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到了大三线的建设当中后,周家的长子周秉义也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了第一批的下乡知青。
他们是一群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教育水平的孩子,在小小年纪便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辛苦生活,而当时对于这一群中学生的称呼就是“知识青年”。
关于知青这词已经很少能听到了,一方面是那一代人正在逐渐凋零,另一方面也因为年代太过久远,从而导致正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关于知青的起源与由来,主要有两点是导致其出现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城镇人口的数量,以减轻城市在各个方面的负担。
另一方面由于1966年停止高考,从而导致了许多中学毕业后的学生不仅无法进入大学深造,也无法被安排到工厂或单位工作。
这才有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等一系列的口号与标语。
关键字五:下岗
这是一个属于90年代的特有名词,不会也不该再次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如果说“下岗”是一个简称的话,那么他的全称应该叫作“退下工作岗位”或许更能被普通人理解其含义。
大规模的正式下岗浪潮开始于1997年前后,在当时一系列对于国有企业的机构改革之下。
作为这些企业的长期员工,虽然在名义上仍属于该工厂或单位,但却没有机会获得工作与工资,实际上他们等同于是失业了。
而受到下岗影响最多的人群,大多都是年龄在四、五十岁的普通工人。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只有在工厂工作的经验,由于没有其他的工作技能,导致这一群人进入社会再次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同时伴随着下岗浪潮一同而来的还有医疗、教育、住房等多方面的制度改革。
在这样的环境下,或许你才能明白周秉昆在经历那一段阵痛时,他在生活上到底面对了多大的压力与困难。
而这一群人也几乎是现在大部分城市里,中低收入者的主要组成部分,或许这才是“弱势群体”的真正起源吧。
关键字六:下海
伴随着下岗同时而来的还有“下海”,这两次可以说是同样都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产物。
与“下岗”一样,“下海”在今天几乎同样不再被使用或提及。
下海一词的出现,很大程度为下岗工人和未下岗者提供了一种重新获取财富的机会。
这一群敢于“下海”的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群体。
他们是个体户、民营企业主、国企改革家、下海创业者、农村大包干承包者、边贸开拓者等等。
虽然这些人最终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们也是改革开放中最亲身感受的一群见证者。
写在结尾
这便是《人世间》这起起伏伏50年中的那些关键字,不知有多少是你亲身经历过的,又有多少是你从未听闻过的。
但这些并不是重点,很多时候一件事的成与败、好与坏,并不能一概而论。
就像下岗与下海那样,这些事件与决策在很多层面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
他让一部分人的生活困苦,也让一部分人就此先富了起来。
他让国家的体制走向了更健康的方向,但也埋下了一些不好的隐患。
就像改革开放的浪潮一般,就像沙滩上那金黄的细沙一般。
在夕阳映照下的美丽,即便有着再金黄的颜色,也要在海浪的冲刷下低下自己骄傲的头。
虽然海浪会暂时将沙滩掩盖,但斗转星移之后海浪终究会将沙滩重新推回我们面前。
此时的沙滩虽已经没有了原先的样貌,但当夕阳再次笼罩他时,他依然会散发出耀眼的金黄色。
这或许就是《人世间》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当我们面对时代的浪潮时,是故步自封还是与时俱进,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而又显而易见的选择题。
往期精彩:《尚食》“吃”在开播前,朱瞻基与姚子衿会混淆古今多少次?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