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县为何改名叫庐山市(A用了B的名字B只能改名)(1)

星子县为何改名叫庐山市(A用了B的名字B只能改名)(2)

在我国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改名是很常见的形式,很多城市都有改名的经历;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中甸县改为香格里拉市,它们的新名字不但更大气,而且有更大的名气,这对于旅游型城市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城市改名也应该辩证的来看。

地名改名现象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A打算改名,但最合适的地名是地正在用,一般遇到这种情况,A就会重新考虑一个名字。但也有反其道而行的,A改名用了B的名字,B只能改其他的名字,比如今天提到的这两个地方:2016年江西省星子县撤县设市并更名为庐山市(县级),为了避免同名,原九江市庐山区同时改为九江市濂溪区。


星子县为何改名叫庐山市(A用了B的名字B只能改名)(3)

作为我国县级以上的地名,庐山在这次调整中完成了地名迁移,从如今的濂溪区转移到原来的星子县,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县看看庐山之名。

庐山位于江西省庐山市也就是原星子县境内,又有匡庐、匡山、庐阜南彰山、天子彰等别称,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作为历史文化以及旅游等方面的名山,庐山的地名由来也有多种说法;相传周代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草庐为舍,故名;另据《中国象征词典》记载;一说庐山以庐江为名;又据今人研究:庐系古越语地名,意为山麓;其名最早见于《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星子县为何改名叫庐山市(A用了B的名字B只能改名)(4)

1949年6月江西省成立庐山管理处,1950年4月更名为庐山管理局,同年8月又改为江西省庐山管理局,后几经存废,1980年5月九江市升为地级市,同时设置浔阳区、庐山区(此处非后来的濂溪区)、郊区,其中原县级九江市工农兵、前进、新港、大桥、周岭、水产等6个公社以及庐山管理局的红旗、向阳、登庐、东风、高垅5个公社为郊区辖区。

为理顺庐山的管理机制,1984年5月九江市庐山区撤销,另设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延续至今,行政区改为管理区在当时还不多见,同年8月原九江市郊区又更名为庐山区(今濂溪区)。此后1989年位于九江(今柴桑区)的九江南站又改成庐山站。

星子县为何改名叫庐山市(A用了B的名字B只能改名)(5)

也就造成了“庐山站既不在庐山区也不在庐山所在地、庐山风景区不在庐山区而在星子县、庐山区与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区并存却不是同一个地方”的局面。四个庐山各有所指以及“一山四治”的情况,既给当地管理带来了不便,也给外地游客带来了更大困扰;因此理顺这种乱象,更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更好地服务游客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或许因此,九江在2015年时向省里递交了调整方案并在2016年获批。这次调整可以说理顺了“庐山真面目”,首先庐山区改濂溪区既突出了地域特色,又使当地少了一个庐山的概念;其次将濂溪区赛阳镇庐山云雾茶场(含剪刀峡景区入口)、庐山茶科所,莲花镇莲花林场,海会镇庐山茶场划入以及濂溪区海会镇划入庐山市,使得庐山风景区与庐山市在同一个区域,避免了给人们带来的困扰;最后为纪念有千年历史的星子县而将蓼花镇改为星子镇,实现了地名文化的传承。


星子县为何改名叫庐山市(A用了B的名字B只能改名)(6)

图源:匡庐古月胡

也就是说,九江市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名为庐山的市辖区,加上由星子县改设的庐山市,可谓靠山吃山的典型。星子县改为庐山市之后,成为江西省第二个以景区命名的县级市,然而星子县也是有千年历史了啊。五代吴杨大和年间,在庐山之南设立星子镇,因境内有石(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而得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星子镇为星子县,城区南康镇历为南康军、路、府治所在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