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是人为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地铁自动驾驶缓解癌痛)(1)

11月11日下午,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总决赛在上海华能大厦举行。 本文图片 主办方供图

11月11日下午,一场激情四射的工匠竞赛在上海华能大厦举行。25名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领域的产业菁英,向现场专家评委和观众展示全力建设“国际数字之都”的上海,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呈现出的智慧与力量。

由上海市总工会、中共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信委共同主办的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今年走入第七个年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决赛竞争愈发激烈。参加决赛的25位候选人,都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的标杆性人物,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作为上海近两年来不断强化推进的先导产业,成为选手“扎堆”的领域。

最终,在“智慧工匠”总决赛中,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奚笑冬、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数字化与信息资源部部长许成伟等10名候选人“杀出重围”,获得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总决赛一等奖。

上海地铁是人为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地铁自动驾驶缓解癌痛)(2)

获得总决赛一等奖的10位选手上台领奖。

生物医药被称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皇冠上的宝石”,近几年来,AI在创新药方面的技术突破,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回国创业,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星希尔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李成涛,便是其中之一。

上海地铁是人为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地铁自动驾驶缓解癌痛)(3)

李成涛

本科毕业于清华姚班、2019年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的李成涛,创办仅三年左右的星希尔,自研的MI平台可快速准确描述分子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精确计算目标药物分子与特定靶标的结合自由能,突破经典计算模拟方法,上线一个月,已有20余家标杆客户试用并推进合作。

同样获得一等奖的奚笑冬,则用三句话总结了自己理解的工匠精神:立得稳、守得住,方得始终。他牵头完成的上海地铁全自动驾驶系统,完全实现了地铁设计的彻底转型,尤其是最新开通的14、15、18号线,称得上是世界上智慧化程度最高的三条地铁线路。

上海地铁是人为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地铁自动驾驶缓解癌痛)(4)

奚笑冬

作为一名智慧城市建设者,不仅要有高超的科研能力和技艺,还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一点在王杰军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多年前,还是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的他遇到一名病患家属,一见面,这位家属便哭着请他为亲人减轻肿瘤带来的疼痛。经他治疗后,这位病人终于睡了几个月来最安稳的一觉。

让肿瘤病人“无痛过年”,是王杰军在全国推动了20多年的项目,而这种对病人的关怀,持续推动他“退而不休”,创办上海铂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建立了第一家运用数字疗法管理癌痛的医疗服务平台。这次总决赛,获得二等奖的王杰军透露,一种创新性数字医疗产品即将上市,它可以精准控制病患的疼痛阈值,有效缓解病灶带来的疼痛感知。

上海地铁是人为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地铁自动驾驶缓解癌痛)(5)

王杰军

主办方透露,后续经过组委会审议、公示、信用审核等程序,将正式确定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以及提名人选。

“期待你们用自己的实践,在上海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中, 不断培育数字新动能,在全社会广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在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周奇希望,通过“智慧工匠”选树活动,继续激发城市数字化各领域从业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加强上海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更多竞赛成果转化为优秀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

上海地铁是人为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地铁自动驾驶缓解癌痛)(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