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2006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也称高调梆子。

山东梆子戏曲锣鼓伴奏(戏曲山东梆子)(1)

山东梆子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流行于山东菏泽,形成了曹州梆子;后来向东发展,形成了汶上梆子。1952年,定名为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表演动作粗狂,架势夸张。其唱腔音乐属于板式变化体,板式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壮,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山东梆子戏曲锣鼓伴奏(戏曲山东梆子)(2)

山东梆子的伴奏乐器有大弦、二弦、三弦、笙、阮、琵琶等。其伴奏用的唢呐和丝弦曲牌有180余种,其中唢呐曲牌有“拜堂令”“落马令”“将军令”“得胜令”“唢呐皮”“打老虎”等,弦乐曲牌有“大、小金钱”“四合四”“百鸟朝凤”“大游场”等,打击乐有“凤凰三点头”“大、小起板”“大、小二犯”“快、慢栽板”等。

山东梆子传统的脚色行当有生、旦、净、末、丑五大类,现行的脚色行当有生、旦、净、丑四大类划分,值得注意的是,末行归入生行,称为“外脚”。其中生行分为红脸、外脚、小生三类;旦行有青衣、花旦、小旦、帅旦、闺门旦、刀马旦、泼旦、彩旦、老旦;净行有大净、奸净、毛净、童净等;丑行包括公子丑、官丑、武丑、老丑、娃娃丑等。

山东梆子戏曲锣鼓伴奏(戏曲山东梆子)(3)

山东梆子剧目达一千多种,经常上演的有六百多种,包括“老十八本”“十七山”“十二关”的一批基本剧目,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代表剧目《春秋配》《梅降雪》《千里驹》《全忠孝》《天台山》《两狼山》《长寿山》《反潼关》《乱潼关》《晋阳关》《穆桂英征东》《秦英征西》《姚刚征南》《雷镇海征北》《鲁肃过江》《舌战群儒》《蒋干盗书》《草船借箭》《打黄盖》《白蛇传》《天河配》《天仙配》《白莲花》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何杰

责编:勾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