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全凭想象是真的吗(种草式科普)(1)

“种草”是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指把一样事物分享推荐给别人,让对方也喜欢它。“种草”的前身由来已久,民间早就有“心里长了草”这种形容方法,指一个人精神不集中,手头做一件事,心里想着另外一件事。

“心里长了草”变成“种草”,抹掉了原来的贬意,转为中性修辞,意思是主动在他人心中激起兴趣或者欲望。那句民间惯用语也压缩为“长草”,指某种欲望在自己的心里不断增长。“种草”是指自己对别人,“长草”是自己对自己,它们都在讲动机的形成与保持。

种草全凭想象是真的吗(种草式科普)(2)

图源:baidu.com

回到科普上来,与学校教育相比,它从一开始就是以“种草”为先导的事业。科普无法强制人们接受,也不能发文凭。不制造兴趣点,就吸引不来受众。于是,每代科普人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如何“种草”。

既然早就如此,为什么又强调新科普是“种草式”科普呢?这是由于我把它视为新科普的目标,而不再是手段。

让我们看看科学普及的定义,它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在这段文字里面,“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核心目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则是手段,“种草”行为就广泛地包含在其中,虽然往往以失败告终。

至于“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则是软目标、附带目标、模糊目标,可有可无的目标。考察现实中的科普产品你就会发现,普及知识和推广科技才是硬任务。从科普文章到科普剧,每样科普产品在策划时都有具体的知识传播任务。至于“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有多少科普作品以介绍它们为己任?

甚至,如果你去问科学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什么叫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他们也很难表述清楚。

所谓“种草式”科普,就是完全放弃传播知识,推广科技这个传统任务,把“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当成首要目标。新科普的核心任务就是种科学之草,让公众不仅对科学有兴趣,甚至有追求,把科学当成人生头等大事。

种草全凭想象是真的吗(种草式科普)(3)

图源:baidu.com

科普需要这样转型,不是因为传播科技知识不重要,而是在今天这个时代,科技知识已经像化妆品那样唾手可得。很多人不接触科技,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没兴趣,甚至是因为他们反感科学技术,是因为他们心里对科学没长草。

“种草式”科普不是不讲科技知识,而是把它当成手段,通过知识讲授,让人们紧密地拥抱科学。

当然我也知道,无论怎么呼吁,还是会有很多人把精力用来制造“古墓派科普”,在科学超市的货架上添一款不起眼的新品。毕竟那样更容易评价,更容易完成科普项目标书中的任务。但是,让人们对科学长草,最终有兴趣走进科学这家超市,显然才是当务之急。

种草全凭想象是真的吗(种草式科普)(4)

征稿启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

种草全凭想象是真的吗(种草式科普)(5)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