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而高考政策改革也是牵动着众多家长的心,取消高考数学的文理分科可能是新高考政策的重大变化,接下来我来看看高考数学的演变历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高考数学你真的都掌握了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数学你真的都掌握了吗(从新高考数学科目不分文理科)

高考数学你真的都掌握了吗

2022年高考即将到来,而高考政策改革也是牵动着众多家长的心,取消高考数学的文理分科可能是新高考政策的重大变化,接下来我来看看高考数学的演变历程。

清末民国时期,除抗战时有三年实行国立公立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以外,中国各高校主要采取单独招考,各高校招生考试科目有所不同,或文理兼考,或文、法、商院系与理、工、医、农院系对史地、理化以及数学等科目的考试要求难易和范围不同。而新中国成立以后,自1952年建立统一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数学科目的重要程度和文理分科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大体而言,近70年来,高考数学科目与文理分科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或类型。

•1952—1965年的高考:文科类基本不考数学

从1952年高考制度建立到1965年,多数时候都是文理分科考试。1952—1953年,高考只有一种科目设置方案,即考试政治常识、语文、中外史地、外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八个科目,只是文科和理科在录取时前后四门所占比有一定的区别。至1954年,为更好地适应高校的人才培养,我国高考开始采取分科考试。

起初分为文理两类,文科类考试语文、政治常识、历史、地理、外国语,理科类考试语文、政治常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国语,其中文科类不考数学。1955年,为进一步体现各专业对考生学科水平的不同要求,医农类从理科类中脱离出来单独成为一类,变为文、理、医农三类。此时文科类考试语文、政治常识、历史、地理,理科类考试语文、政治常识、数学、物理、化学,医农类考试语文、政治常识、达尔文主义基础、化学、物理,其中文科类与医农类都不考试数学。

到1964—1965年,医农类回归到理科类,又变为文理两类,其中文科类考试语文、政治常识、历史、外国语,理科类考试语文、政治常识、数学、物理、化学、外国语,但是文科类仍然不考试数学。

•1977年至今的主流高考模式:高考文理分科—数学分文理

经过11年中断之后,高考于1977年恢复。1977年的高考分文理两类招考,文科类考试政治、语文、数学、史地4门,理科类考试政治、语文、数学、物化4门,由各个省(市、自治区)自主命题。

相较于1965年前的高考方案,数学一跃成为文理科的必考科目。自此之后,除1991—1992年湖南、海南、云南三省高考科目改革实行的“三南方案”中文史类不考数学以外,其他时期各个省(市、区)实行的高考方案,数学都作为必考科目。

自1977年以来,我国高考实行过三种主流模式,分别为“文六理七”模式(1981—1994年)、“3 2”模式(1993—2001年)以及“3 文综/理综”模式(2000年至今的许多省区),此三种高考模式都分为文理两类,数学为必考科目并随高考模式也分为文理两科。

经过几年后,高考科目逐渐完善,1981年形成了“文六理七”模式,文科类考试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理科类考试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其中数学分文理。

自1985年国家开始探索新高考模式,到1992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在总结三省一市的高考情况并调研多个省(市、区)的高校、中学,以及与多个省(市)教委和部分招办负责同志、高校代表进行座谈等基础上,提出了“3 2”方案。

此方案根据高校专业主要按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分为文理两个科目组,文科组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理科组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数学也分文理,次年在部分省市首次实行。

至2000年,在总结1999年广东省新高考试点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3 文综/理综”方案,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科目,文科加试政治、历史、地理合为文科综合,理科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合为理科综合,其中数学仍分文理科。

•1977—2016年的非主流高考模式一:数学不分文理

自1977年以来,各个时期都存在若干种不同于主流高考模式的高考科目设置方案。1985—1998年,上海与三南(湖南、海南、云南)实行过不同于主流的高考模式。

1985年,上海率先实行省(市、区)级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始酝酿新高考科目设置方案,1987年实行过渡性的高考方案,在六门(政史地物化生)会考的基础上,高考仅考试语文、数学及外语三科,并且此三门科目由上海市单独命题,其中数学不分文理。

1988—1993年,上海高考探索了“3 1”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另外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数学科目不分文理。

此外,1991—1992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在省(市、区)级高中会考的基础上实行了“三南方案”,此时高考分为文史、理工、医农和地矿四个科目组,每个科目组考四个科目,文史组考语文、外语、历史和政治,理工组考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医农组考数学、外语、生物、化学,地矿组考语文、数学、外语和地理,其中数学是三个科目组的考试科目,且数学不分文理科。

1999—2016年,广东、河南、辽宁、广西、江苏等五个省份探索过不同于主流的高考模式,数学作为必考科目,且不分文理。

1999年2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行“3 X”科目设置方案,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数学将来不再分文理科。

“X”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要求从政、史、地、物、化、生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的高校志愿,选择科目。此后陆续有多个省市开始探索“3 X”方案。

广东自1999年实行“3 X”方案,至2000—2006年采取“3 大综合 1”模式,“3”为语数外,“1”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选一门,其中数学不分文理。河南(2001—2003年)也实行过短暂的“3 大综合 1”方案以及与辽宁(2003—2005年)实行过短暂的“3 大综合”方案,数学不分文理。

另外,广西于2002—2004年采取过“3 X”方案(“X”可从多个科目组进行选择),“3”仍然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中数学不分文理。此外,江苏于2002年实行过“3 大综合”方案,并于2003—2007年采取过“3 2”方案(此方案区别于1993年开始实行的“3 2”方案,此时“3”为语数外,但“2”为学生从政史地物化生六门自选2门),数学都不分文理。然而,这些实验实行时间都不长,短则1年,长则7年,之后大部分改为“3 文综/理综”的模式,数学又分文理。

•1977—2016年的非主流高考模式二:数学分文理

1977—2016年,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山东、广东等六个省市采取了不同于主流的高考模式,其中数学作为必考科目都分文理,除山东、广东外其他四个省(市)于新一轮高考改革实施前仍延续。

上海在1995—2000年实行“3 1”方案,至2001—2012年实行“3 综合 1”模式,后于2013年回归到“3 1”方案,其中语文、数学、外语都是每种方案的必考科目,且数学都分为文理两类。

2007—2009年,广东采取了“3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1”方案,“3”为语数外,“1”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选一门,其中数学分文理科。2007年,山东开始在“3 文综/理综”的基础上,探索“3 文综/理综 1”模式(1为基础能力测试),其中数学分文理,后于2014年汇入“3 文综/理综”的干流中。

海南自2007年起,基本回归到“文六理七”模式,实行“3 3”方案(前“3”为语数外必考,后“3”理科为物化生,文科为政史地),数学分文理科。2009年,浙江开始在“3 文综/理综”的基础上,探索“3 文综/理综 自选模块”的高考方案。

此外,江苏在2008年开始进一步改革,高考科目设置为“3 1 1”方案(“3”为语数外,前“1”为历史或物理,后“1”为政地化生选1门),若选历史为偏文类,若选物理为偏理类,其中数学分为偏理类的数学与偏文类的数学,两种数学有一定的区别,其中偏理类的数学在偏文类的数学的基础上有40分的附加题并计入总分。

• 2017年至今的新高考模式:数学不分文理

2017年至今,陆续有三批省(市)进入新高考。在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的高考改革。

第一批试点省市上海与浙江,自2017年至今高考实施了“3 3”方案,前“3”为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后“3”为政史地物化生等科目选3门,其中数学不区分文理科。第二批试点省(市)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自2020年也实行“3 3”高考科目方案。

紧接着,2021年第三批试点省(市)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重庆、河北、辽宁采取“3 1 2”方案,其中“3”为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历史或物理,“2”为政地化生四门选2门,数学也不分文理科。其他目前还没有实行新高考的多数省区,高考数学仍然区分文理。

纵观近70年的中国高考史,科目组合变化多端,各种演变纷繁复杂,但总体而言数学科目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已跃升为必考的主科之一。目前是高考最重视数学科目的时期,这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时代背景相关。

自恢复高考以来,主流高考模式虽经过数次变更,但是数学科目仍分文理;非主流高考模式虽历经十余种,无论数学是否分文理,大部分方案实施若干年后便成为历史,只有少部分方案实行后仍能保存至2016年。

而新高考逐步推行以后,数学科目不分文理,随着试行新高考的省市逐渐增加,数学不分文理的模式会越来越广泛实行,其利弊得失也将在日后进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