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曾在《《白虎通义》中有所解释: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何为封禅

泰山封禅是历代帝王炫耀显赫业绩的政治大典,曾经让很多皇帝心驰神往,相传史前有72位帝王来过泰山封禅,不过真正计入史册的只有秦以后的12位皇帝。他们在泰山上铭功颂德、扬名显号,也因此给泰山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1)

1008年11月23日,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此次封禅,前后花了共四十七天时间。用《续资治通鉴》中的说法是,“帝自东封还,群臣献贺功德,举国若狂”,就是说宋真宗封禅归来,群臣为宋真宗歌功颂德,全国老百姓都欣喜若狂。宋真宗对此行也无比满意,自觉达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不过从后世评价来说,这次封禅‬反倒‬是宋真宗‬人生‬的一大‬污点‬。

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2][3]。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真宗既‬不是著名‬的‬贤君‬,也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昏君‬,他的‬一生‬中规中矩,知名度‬还不如‬他‬的‬皇后‬刘娥‬和‬儿子宋仁宗‬高‬。‬‬他‬是一个既不愿意打仗,同时还好大喜功的君王。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2)

但宋真宗身上有个明显的标签,那就是笃信道教。宋真宗的谥号是“真”,《说文》中说:“真者,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其实这就暗示了宋真宗信奉道教。宋真宗一生中,做过两件和道教有关的知名事迹,一件是堪称宋朝版皇帝的新衣的“天书事件”,还有一件就是封禅泰山。这就‬要从‬澶‬渊‬之盟‬说起‬。

‬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一作览)。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3)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并使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三十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三千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较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宋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4)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封禅泰山

宋朝与契丹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后,赵恒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不料有一天,大臣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凖的,但却同时给爱虚荣的赵恒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5)

王钦若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他看出赵恒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战争,于是假意‬向赵恒提议说:“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澶渊之盟的耻辱了。”

宋真宗面有难色:“这百姓刚免受战争之苦,我怎么忍心再挑起战争呢?还是再想点别的主意吧。”

王钦若乘机说:“那就只有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了。不过,自古封禅,都得现有祥瑞才行。”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6)

随后,王钦若为了打消皇帝对于“祥瑞”的担心,一方面称古代祥瑞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罢了”,另一方面也开始打造这一次封禅前的“祥瑞”,为此宋真宗甚至自导自演了一出“天降祥符”的天书闹剧。接着‬宋真宗‬趁热打铁‬,把‬年号‬改为‬大中祥符,还‬实行‬了大赦‬......

此后,大宋‬的‬国土‬上就‬开始‬祥瑞‬不断‬,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争‬言‬祥瑞‬”的‬热‬潮‬,如陕西路上言“黄河清”;开封见“龙见于云中”;解州出现了“池盐不种自生”的神迹;而河中府居然在山谷中发现了《灵宝真文》的仙书。

公元1008年11月23日,宋真宗终于成功封禅泰山,在隆重庄严的气氛中,宋真宗身着华贵的礼服,享祀昊天上帝,左陈天书,配以太祖、太宗灵位。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7)

封禅大典落下帷幕,群臣为迎合赵恒,争相献颂赞,奏符瑞,如王旦写了《封祀坛颂》,王钦若写了《社首坛颂》,陈尧叟[sǒu]写了《朝观坛颂》。在《梦华录》第十一集中,欧阳旭在朝堂上念的王相公的行状,应该指的就是当初宰相王旦的《封祀坛颂》。不过欧阳旭念的“前祀之夕,阴雾风劲”这段话,却是来自于《宋史》。

‬泰山封禅的终结者

天书封祀对真宗一朝的政治和财政产生了重大影响。仅是东封泰山,就耗费八百余万贯;赵恒在位前期,经过近四十年的经济恢复,天下富庶、财政良好;由于装神弄鬼的折腾,几乎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到其晚年“内之蓄藏,稍已空尽”。《宋史·真宗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15] 明人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8)

宋真宗希望借此证明其帝王朝代的正统以及中原的独尊地位。但‬这只不过是‬劳民伤财‬,粉饰‬太平罢‬了!30年后,‬辽‬又提出增加“保护费”岁币,西夏后来也提出了岁币要求。后来宋向金提供岁币的同时,还向‬其‬称臣‬,ìùù宋王朝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从‬哪一方面‬来‬讲‬,宋真宗‬都没有‬达到‬封禅‬泰山的实力‬。

中国古代帝王封禅是最高规格祭拜仪式,司马迁专门在《史记·封禅书》中写有:“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的话语,也就是说只有盛世之君才有资格封禅泰山。

宋真宗泰山封禅被嘲讽(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9)

从秦始皇开始,封禅就大致形成了三条共识:

一、更朝换代国家统一;

二、政绩卓著、国富民强;

三、祥瑞出现。所谓“国之将兴,必有征祥”。

中国古代皇帝从秦始皇到清朝宣统400多位,也仅仅只有五位皇帝在泰山封禅: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真宗。

秦始皇统一六合,开创一个新时代;汉武帝北击匈奴;唐高宗开疆拓土,达到了古代汉族统治的朝代里,国土面积的巅峰;唐玄宗开元盛世三十年,是唐代极盛时期。

宋真宗与此前封禅帝王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在宋真宗之后,再无中国皇帝封禅泰山,因为都耻于与之为伍。到朱元璋当皇帝时,甚至取消泰山封号。此后康熙和乾隆也曾登过泰山,但并非封禅,只是巡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