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有位孕妈问我:

“医生,我应该选什么睡姿好啊?仰卧怕压到宝宝,侧卧我又不习惯,纠结到睡不着。”

睡姿有没有影响你先不谈,焦虑和担心首先就打败了你。孕妇到底选什么睡姿好呢?我先说答案:怎么舒服怎么睡。

我知道,很多人会告诉你,孕妇不要仰卧位,因为这个姿势会让血管受到压迫,影响子宫的血供。这个说法对不对呢?也对,但是不用太执着。为什么我这么说呢?老规矩:我们摆事实,讲道理。

首先,关于这个说法的研究本身有很多局限性,造成胎儿死亡的混杂因素非常多,未必就一定是睡姿问题。

更要的原因是,科学上有新发现了。

哪种睡姿好(我究竟选什么睡姿好)(1)

2019年,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团队发表了一项大型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人群一共有8,706名,结果是:

多数时候处在仰卧位的孕妇,在死产率、小于胎龄儿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等方面,并没有更高。

哪种睡姿好(我究竟选什么睡姿好)(2)

所以,孕妇其实不用纠结睡姿问题,选择自己最舒适的睡眠姿势就好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放心很多呢?如果有,那么我建议你往深里想一想:我之前的焦虑是怎么来的?这份放心又是怎么做到的?

我的答案是:因为你知道了更准确的事实。

其实,绝大多数人的焦虑,并不需要看心理医生,只需要学会一个思考方法就可以,这个方法叫做:区分事实与观点

举个例子。

“林肯是总统。”这句话是事实。如果我说,“林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小心,这句话里面包含了观点。“最伟大?”凭什么?证据在哪?

你打开网络,会发现每天都有各种各种的声音,你可能会为这些声音而烦恼和焦虑,所谓“被带了节奏”。但是,这些说法是事实吗?如果不是事实,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观点和意见里呢?为什么要为别人的“说法”而焦虑呢?

医学,尤其要讲事实和证据。

我有一位患者,她很喜欢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每天都看各种养生文章和电视节目,但是越看越糊涂。因为她发现,大家说得都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我该相信谁?”她有一次问我。

“信证据。”我回答道。

“啊,那么大的专家说的话,都不能算证据吗?”

“不能说不算,只能说证据级别太低。”

没错,证据是要讲级别的。现代医学在解决患者的问题时,要优选选择当下证据级别最高的治疗方案。因为高级别的证据比低级别的证据更可信,对患者更有利。

按照级别的高低,可以做出这样一个金字塔:

哪种睡姿好(我究竟选什么睡姿好)(3)

越靠近塔尖的证据,就越值得相信,也就越有直接应用的价值。

所以,在医疗行为中,最优先参照的是塔尖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得出的结论。

但是,疾病千千万,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这么高级别的证据,怎么办?那就按照从塔尖到塔底的顺序,选当下最高的。而随着医学的进步,未来会有新的更好的证据出来,那就要更新知识,重新选择最佳的证据。

从这个金字塔中,你可以看出,体外研究和动物研究的证据级别最低,只能作为研究发表给行业内的人看一看。

但是喜欢搞大新闻的媒体总爱在这里做文章,标题写着“XX突破”,“XX奇迹”。作为非行业内的普通人,你看看就好,不要过度联想,更不能拿自己做实验。

另外,你还会发现,专家的观念、评论和意见的证据级别也很低,也就比动物研究高一级。之前我们总是说,“不要迷信权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知道这个有什么用?最接地气的作用就是可以省心和省钱。比如,你不会因为听了某个院士的话而去抢“XX根”和“XX莲”,也不会因为听了某个院士的话而去喝一些汤汤水水。

至于隔壁老王的经验、闺蜜的秘密、坊间的偏方以及几千年前老祖宗说的办法等等,对不起,都不在这个金字塔里,你最好谨慎对待。

我常跟我身边的朋友说,你别看现在大家都谈养生,如果认真研究他们的那些养生办法,你会发现,那简直是“养死”。

话说回来,这并不能责怪老百姓,毕竟,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想要知道某个行业内的事实和数据是很难的。作为普通人,想要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其实非常依赖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这个话题很大,也很敏感,不聊了。

总之,回到日常生活中,当你正在为某个问题而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如停下来问下自己:我担心的这个问题是事实,还只是一种观点或想法?去哪里寻找事实会更好?

人生本不易,不要再为毫无根据的禁忌来为难自己。

生活本艰难,不要再为别人的评判来监禁自己。

作者:余周伟

公众号:sjn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