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1)

一、拼音

1、拼音字母

包括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23个):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24个):分为单韵母、复韵母、特殊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五类:

单韵母(6个):ɑ o e i u ü

复韵母(8个):ɑi ei uiɑo ou iu ie üe

特殊韵母(1个):er

前鼻韵母(5个):ɑ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4个):ɑnɡ enɡ inɡ onɡ

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ɑn yin yun ying 以上字母必须能按顺序默写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2)

2、声调

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不放过,无a找o、e ,i、u并列标在后”

3、音节

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

4、隔音符号

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 ”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5、易混淆的字母

b—d p—q ei—ie un—ün ui—iu i—y u—w u—ü t—f m—n n—h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3)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

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6、同音字:

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7、多义字: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1、词性划分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 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

3、词语归类

分类记忆法 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

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

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四、语句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 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1) 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 而是…

(2)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 不如…

(4)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 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 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

(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 第二,改变人称。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修辞就是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常见的修辞方法如下:

(一)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等几种形式。

1、明喻

A(像、似、若、犹、好像、仿佛)B。

例: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2、暗喻

A(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B。

例:霎时间,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二)拟人

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小鸟在枝头唱歌。

(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例: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五)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六)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七)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八)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并加强语气,因此,反问句不需要回答。反问句可以改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例:小明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

(九)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例:这个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周总理。

五、标点符号

1、点号(7种):句号“。”;问号“?”;感叹句“!”;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 ;专名号——

3、位置: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开头;标号“前不置尾,后不在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不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

六、阅读理解——“捉迷藏”游戏

1、阅读三字歌

好题目 明中心 含内容 慢慢找

中心句 中心词 关键段 宜先找

总起句 在前面 总结句 在后头

合段意 提问题 串联法 是高招

答问题 要周到 常练习 有提高

2、解题步骤:“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多做记号。

“二找”:归纳段意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答”:“三个忠实”忠实于题目、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

3、提高阅读质量的诀窍:精读、泛读、摘录佳句。

七、写作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八、和文章有关的知识

1、文章体裁的大致分类

1)记叙文

2)说明文

3)议论文

4)小说(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5)散文

6)诗歌

2、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概括记叙文部分或者整篇文章的意思

A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B概括法:综合运用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记叙的段落)记叙了谁在××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3)记叙文常用的叙述顺序:

A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B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C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4)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A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B语言(对话)描写

C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E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5)记叙文中的关键句子

A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总起句,中心句); 3、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B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过渡句(承上启下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C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3、说明文相关知识

1)说明方法的分类和作用:

A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B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C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D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E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F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2)说明顺序

A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B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C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说明文结构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4)说明文语言的一般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生动

4、议论文相关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1)论点

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2)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3)论证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摆事实)、

引用论证(讲道理)、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

4)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5、小说相关知识

1)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小说的大致结构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3)小说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6、散文相关知识

1)要把握文章“线索”。

2)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3)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4)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A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B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C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D侧面暗示。

5)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A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B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C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6)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九、常用写作手法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

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前后呼应: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十、课外知识整理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1.三原色:红绿蓝

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释道

64.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65.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66.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67.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68.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0.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71.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2.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73.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74.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75.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76.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77.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78.书四库:经史子集

79.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80.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81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82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83.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84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85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86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7 .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88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89 .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90 .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91 .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92 .五音:宫商角徵羽

93 .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94 .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95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96.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97 . 五谷:稻麦黍菽麻

98. 五彩:青黄红白黑

99.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00.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1.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102.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103. 五官:耳目口鼻身

104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105. 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106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107 .五味:甜酸苦辣咸

108. 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109. 五脏:心肝脾肺肾

110. 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111.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112.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13.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1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1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11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1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11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1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1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1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14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1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1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145.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味触法六种境界

146.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1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

148.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149.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150..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151 .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152.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153.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154.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155.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56.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157.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158.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159.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60.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161.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162.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163.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164.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165.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166.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167.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16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16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17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17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7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17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7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17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17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17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十一、常用词语盘点

1.数字词语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横七竖八

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一暴十寒 十全十美 百花盛开 千篇一律 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 成千上万 万紫千红 形态万千 万里无云

2.AABB式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郁郁葱葱 零零星星 结结实实 郁郁苍苍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隐隐约约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模模糊糊 断断续续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磕磕绊绊

端端正正 辛辛苦苦 跌跌撞撞 踉踉跄跄 明明朗朗 缝缝补补 马马虎虎

匆匆忙忙 结结巴巴 恍恍惚惚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3.ABAC式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折不扣 不屈不挠 多灾多难

多姿多彩 百发百中 再接再厉 任劳任怨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群策群力

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全心全意

4.AABC式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默默无言 碌碌无为 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 喋喋不休 奄奄一息

闪闪发光 蒙蒙细雨 孜孜不倦 空空如也 闷闷不乐 呀呀学语 窃窃私语

5.ABCC式

银光闪闪 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得意扬扬 气喘吁吁

清香袅袅 饥肠辘辘 小心翼翼 热气腾腾 千里迢迢 兴致勃勃 含情脉脉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神采奕奕 行色匆匆 微波粼粼

6.ABCB式

将心比心 将计就计 以毒攻毒 倚老卖老 应有尽有 将错就错 人云亦云

悠哉游哉 就事论事

7、有反义词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东倒西歪 出生入死 同甘共苦 大同小异 大材小用

8、意思相近的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美味佳肴 灯红酒绿 耀武扬威 崇山峻岭 枯枝败叶

风平浪静 聚精会神 心灵手巧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语重心长 姹紫嫣红 手忙脚乱 摇头晃脑 狂风暴雨

惊心动魄 张灯结彩 能歌善舞 精兵简政 天涯海角 标新立异 调兵遣将

9.人体成语

目瞪口呆 目空一切 目不转睛 瞠目结舌 触目惊心 刮目相看 举目无亲

有目共睹 耳聪目明 耳闻目睹 眉清目秀 本来面目 历历在目 琳琅满目

口若悬河 口是心非 出口成章 苦口婆心 守口如瓶 异口同声 病从口入

手不释卷 手无寸铁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措手不及 妙手回春 拍手称快

爱不释手 大打出手 高抬贵手 棋逢对手 鹿死谁手 心安理得 心不在焉

心花怒放 心旷神怡 粗心大意 归心如箭 呕心沥血 全心全意 惊心动魄

10.动物成语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狼吞虎咽 兔死狐悲 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马到成功

闻鸡起舞 杀鸡取卵 鹤立鸡群 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 偷鸡摸狗 莺歌燕舞

11.描写春天的成语:

草长莺飞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和景明 春晖寸草 满园春色 大地回春

春雨如油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雨后春笋 春暖花开 阳春三月 春光灿烂

12.描写夏天的成语:

烈日炎炎 酷热难耐 骄阳似火 热浪滚滚 暑气逼人 烈日当空

13.描写秋天的成语:

秋风送爽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红叶似火 秋风习习 落叶纷纷

14.描写冬天的成语: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秋收冬藏

十二、常用描写山水花鸟长江黄河月亮四季的古诗词

1.诗中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诗中水 :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5.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6.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7.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8.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9.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10.诗中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1.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