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能够成功登上大位,自然有其自身的才华、能力、容貌、心计等各方面的因素,但冥冥之中的机缘巧合,使武则天躲过了一场可能的杀身之祸,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而这个稀里糊涂为武则天扛下杀身之祸的人,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李君羡。

武则天最短的故事(武则天李君羡一段阴差阳错的故事)(1)

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的父亲在隋朝时就与唐国公李渊有交情,也算得上李唐王朝的开国功臣,曾在荆州、利州(四川广元)等地为官。武则天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杨氏受到同父异母兄弟的不公对待,母女俩就搬到了长安城。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不知怎地听说她容貌举止非常好,就把她召入宫中,封为才人。这一年,武则天才十四岁,但却显露了相当成熟的心智和胆识,她对哭哭啼啼送她的母亲说:去侍奉圣明的天子,难道不是一件有福气、有前途的好事吗?你为何还要这样哭呢?入宫以后,武则天应该说是非常努力、非常上进的,她抓住不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为的是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宠爱,去攀登权力和地位的高峰。有一次,吐蕃送给唐太宗一匹叫狮子骢的名马,马是好马,可野性十足,没人驯服得了它。太宗想骑马,狮子骢总是又踢又叫的,众人拿它没一点办法。这时,侍奉在一旁的武则天对唐太宗李世民说:给我三件东西,我能训服它。太宗问哪三件东西,武则天对答说是铁鞭、铁棍和匕首,先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就用铁棍敲它脑袋,再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李世民听后微微一笑未置可否,谁也弄不清是在赞许武则天的才能和胆量,还是在嘲笑武则天的冷血和手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武则天并未通过这件事得到宠爱,一直到李世民去世,她还是做她的才人。李世民似乎对这件事很快就忘了,甚至连武则天姓甚名谁都不记得,这从后来发生的一件阴差阳错的事情可以得到印证。

这件阴差阳错的事情,冤死了一位将军,也使武则天躲过了一场可能的劫难。李君羡,洺州武安(河北武安)人,初为瓦岗寨义军,后为王世充效力,因看不惯王世充的为人,率部投靠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屡建战功,颇受信任,被封为武连县公,任左武卫将军,负责把守皇宫禁地玄武门。这李君羡本来顺风顺水的,突然间就有了无妄之灾。唐太宗晚年,天象异常,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大名鼎鼎的李淳风占卜后认为是女皇登基预兆,又恰恰当时民间有谣传谶语说“女皇武王代有天下”,把李世民搅得是心神不宁,恨不能立刻找出这个人把她干掉。一次,李世民在宫中大摆宴席,请将军们喝酒。席间为了活跃气氛,就让大家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乳名、外号。轮到李君羡了,他羞答答地说小时候人家叫他“五娘子”。众人听后哄堂大笑,李世民也戏谑地说:既为女子,却又为何如此雄健勇猛。笑归笑,乐归乐,事后李世民又琢磨起了这件事:五娘子,武安县,武连县公,武卫将军,玄武门,哎呀,怎么那么像李淳风说的那个人呢?尽管李世民不太相信,但还是觉得小心为妙。于是他就找了个理由把李君羡贬到华州做刺史,后来又找了个理由把他杀了,可怜李君羡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如果李世民对武则天很熟悉,或者是有点印象知道她姓甚名谁,那么李君羡的“待遇”可能会落到她的身上,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一代女皇。

武则天最短的故事(武则天李君羡一段阴差阳错的故事)(2)

李治、武则天“二圣”塑像

话分两头说,这边武则天还在宫里做她的才人,有李君羡顶缸,她自然是在不知不觉中躲过了一劫。虽然在李世民那里混得连个印象都没留下,但是武则天却迷住了太子李治,两个人私下里燃起了爱情的火苗。李世民驾崩后,按朝庭的规矩,武则天被安置到了感业寺做尼姑。眼看着就要青灯古佛相伴一生,武则天十分沮丧。也是天相吉人,当上皇帝的李治有一次去感业寺烧香时见到了武则天,武则天给他看了自己写的一首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支离憔悴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情诗的水平是真够高,一下子把唐高宗李治看得唏嘘不已,产生了把武则天召回宫去的想法。恰巧这时宫里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正在争宠斗法,王皇后有点处于下风,出于宫斗的需要,就同意了这件事。于是李治就把武则天召回宫里,封为昭仪。以后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武则天凭着她的能力和手段,一步一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登基的过程不大好看,但君临天下后,武则天依靠她的政治天才,也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称得上是英主明君。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李君羡的家人告状喊冤,女皇帝很痛快地给李君羡恢复了名誉和待遇,也使这桩离奇的冤案有了一个比较暖心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