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世界上第一条短信要被拍卖了,价格约合人民币143万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夜读最舒服的10句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夜读最舒服的10句话(你有多久没发过短信了)

夜读最舒服的10句话

韩浩月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要被拍卖了,价格约合人民币143万元。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第一条短信,发给谁了?要是拍卖的话,有没有人出价10元?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发送于1992年,是工程师尼尔·帕帕沃发给他的同事的,内容是短短15个英文字符的“圣诞快乐”。我的第一条短信发送于1998年的某一天,大概率是发给办公室同事的,内容也只有短短几个字:“来单位门口小饭店喝酒”。

在手机有短信功能之前,大家发送文字信息,都是通过BB机。我刚拿到机器那几天,生怕不好使,没事就打传呼台电话,给同事留言——哪怕他就坐在办公桌对面。

手机短信省略了打传呼台电话这道麻烦的程序,无论蹲在哪儿都可以发短信。我感觉人随时可以被“捕捉”、被信息“捆绑”的时代,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加速的。现在每天占用大家很多时间的微信,除了不按条收费之外,本质上不是和短信差不多吗?

记得过去发短信,常为字数纠结,简单地发一两个字比如“好”、“收到”之类,常会觉得肉痛,毕竟要按1毛钱一条收费。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发短信给别人,还是回复别人的短信,我总是会写得长点儿,把70个汉字的篇幅用足。

据说,尼尔·帕帕沃发明短信时,将字符限制为160个(折合汉字70个),灵感来自于明信片,认为160个字符是大多数明信片所能承载的信息容量。如此说来,微博的140字限制,也有可能借鉴了短信的设计机制,希望用户把话说短、说精、说准。

我用短信频率最高的时间段,是2G网时代。有时候,报纸夜班编辑需要电影评论稿,但等不及作者第二天交稿,于是我就在电影院里边看片边用手机写稿,写完一段就用短信发出去,编辑再对照短信内容打到电脑上。我用这种方式写了不少千字文。

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短信还曾是“寒冬”的温暖工具。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互联网也遭遇资本寒冬。而第一代智能手机到2008年才出现,在这之前,短信是确认用户身份以及用户向网站付费的主要渠道。网站通过与通信公司合作,实现了收入分成。

这种盈利模式,及时拯救了互联网公司一把。当时几家主要商业门户网站,依靠短信这一救命稻草,生存了下来。

在过去,短信应用最多的场景,是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关系亲密或熟悉的人交流。而现在,短信剩下的主要功能,就是接收各种验证码了。偶尔给真人发短信,也多是发给快递员的,“快递请放自取箱里。”

2014年春晚,有一首歌叫《群发的短信我不回》。那年人们确实不怎么回复群发的短信了,因为微信已经取而代之。出于社交礼仪的考虑,群发微信的人,比曾经群发短信的人,要少多了。在群里不爱说话,也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也在逐渐变多。

想一想,短信时代还真算是一代人的纯真时代。那会儿,人们还在为新兴的通讯工具激动、开心,不像现在,很多人已经表现出厌倦。

不信的话,你可以回忆一下,当年经常互发短信的人。一想到他们的名字,你的脸上会不会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