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今天下午的16点54分,我们正式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惊蛰时节,自古以来便是是春雷初动、仲春来临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就有“拂柳轻风波水荡,虫眠梦中乐惊蛰”“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等佳句。

在很多地方,都有惊蛰吃梨的食俗。为什么会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惊蛰还有哪些习俗?惊蛰时节有什么要注意的?快来和小狮妹一起了解一下吧!

惊蛰因为啥要吃梨呢(仲春已到雷惊百虫)(1)

惊蛰当天吃什么?

惊蛰吃梨是一种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传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吃梨寓意着不忘先祖,有“努力荣祖”之念。

另外,“梨”和“离”同音,在惊蛰日吃梨,意思是和害虫别离,让庄稼在新的一年获得丰收。

还有一个说法认为,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气候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而梨性寒味甘、水分充足,所以特别适合在这个时节食用。

除了吃梨,有些地方还有炒黄豆、炒玉米、吃鸡蛋、烙煎饼、吃驴打滚等习俗,有“消灭害虫”“新年翻身”等寓意。

惊蛰因为啥要吃梨呢(仲春已到雷惊百虫)(2)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

惊蛰的传统习俗

惊蛰是春天的一个号令。俗话说,“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惊蛰过后,大地回春,春耕也由此开始。因此,惊蛰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便很重视的一个节气。

除了吃梨,很多地方在惊蛰还流传着一些传统习俗:

祭白虎,化是非。传说白虎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伤人,“祭白虎”就是用纸绘制带有獠牙的白老虎,进行祭拜,以化解是非。

打小人,驱霉运。惊蛰时节,各种蛰虫闻雷声而起,人们会手持艾草,熏家中四角,来驱逐蚊虫蛇鼠。这个习俗后来演变成拍打对头人、驱赶霉运,故称“打小人”。

祭雷神,蒙鼓皮。古时,人们认为,惊蛰春雷乍起,是因为天庭有雷神击天鼓。因此,人们也在这天祭雷神、蒙鼓皮,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意。

惊蛰因为啥要吃梨呢(仲春已到雷惊百虫)(3)

(惊蛰时节,春回大地)

惊蛰实用养生建议

惊蛰过后,春暖花开,正是各种细菌和病毒活跃的时节。因此,特别注意预防流感等疾病,在这个时候非常重要。

虽然惊蛰后天气转暖,但很多地区冷暖空气交替频繁,不必急于换上春衣。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必要时仍需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很多朋友都知道,惊蛰过后容易“春困”。这是因为气温升高,人也容易感到困乏,需要保证良好的睡眠,适当运动,以舒展身体。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人容易口干舌燥,建议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平时注意多喝水补充水分,适当食用一些梨、番石榴等富含水分的水果。

惊蛰因为啥要吃梨呢(仲春已到雷惊百虫)(4)

(惊蛰宜食冰糖雪梨银耳汤)

仲春已到,雷惊百虫。惊蛰时节吃梨的原因,你明白了吗?记得把文章分享给你关心的人,提醒他们惊蛰也要注意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