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孔子对子张求仕的建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孔子对子张求仕的建议(孔分八家论语子张十九)

孔子对子张求仕的建议

【原文】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子夏说:“即使是一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恐怕它局限于可取,而不能达到远大目标。所以,君子不去做它(小道)”

【原文】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原文】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原文】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我的理解(4-7):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曰:“商也不及”。我们再来看一下子夏,先从第三段的交友谈起。“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可的人我与他交友,不可的人我不与他交友。这样的交友方式好不好?不好!子夏所言,不是交友之道,而是拜师之道!真正的交友之道是什么?是“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任何事情都要“慎终追远”,交友也是如此。对于交友,我们慎终,就是想“我们交友留干什么?”;我们追远,就是想“我们根据什么而交友?”。如果我们因旅游而交友,就是“驴友”;因赌钱而交友,就是“赌友”;因吃喝而交友,就是“酒友”;因文学而交友,勉强算上是“文友”;网上聊天而交的朋友就是“网友”或“聊友”……有人说“我们是因感情而成为朋友”,那就再想想:我们平常是拿什么互相接触、来维系我们的感情?想一想,追远一下:我们交友,交的是些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又应该交些什么样的朋友?所以,从追远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以文会友”!再来慎终,再来想“我们交友留干什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想一想:从小学到现在,从儿时到成人,有多少的朋友来了又去、去了不再来?我们为朋友的远离而伤感,却很少去想:朋友为什么远离?“驴友”,会因为某人不再旅游而远离;“赌友”,会因为某人不再赌钱而远离;“酒友”,会因为酒场的中断而远离;“文友”,也会因文学爱好的转移而远离……但如果我们有共同信仰,我们就很难远离。——这就是“以友辅仁”。对于交友,子张太滥,子夏太少;子张的朋友泥沙俱下,子夏呢、却不能给朋友以帮助……“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只是方法……是我们与朋友相处的方法。而不是交友之道。再说第四段“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们说“道是良性循环、不是永恒存在。”。一个难表述、不存在(?)的过程,怎么分出大小?又如何去观?——除非,子夏将道视为一个存在。同时,小道不为;大道一般人难为;要想找中庸之道,又要先把大道小道找齐了(攻乎异端)。一般人跟着子夏,怎么学道?“商也不及”,我们跟着商,很难找到“道”。在子夏眼中,大道是什么?是学。天天看书就是好学;学过思考就会有信仰(仁);再通过学习就能得到道……这是5到7段。子夏重学,可“吾生也有涯、而学(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同时,我们真的只要学习就会“拥有仁、得到道”吗?让我们接着看……

【原文】19.8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会掩饰。”

【原文】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原文】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我的理解(8-10):

商之道,还注重信。

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做得正,就会对自己有信心,就会让别人对我有信心----也就是得到别人的信任。

“小人过必文”,他们用信任掩盖错误;我们则勇于认错,用坦诚换取信任。

俨然是信心的外在表现;温则是信心的内在底蕴;厉更是信心的言语表现。

信心的功用是正己,信任的功用是正人!

拥有信心,我们就会俨、就会温、就会厉;拥有信任,我们就可以劳、可以谏!

没有信,我们劳民、民会以为厉己;没有信,我们谏君、君会以为谤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的作用。

信真的是这样用的吗?不是!在论语中,信的功用是赊账,我们影响他人,靠的不是信,而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原文】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原文】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子游说:“子夏教门人,只教些洒水、扫地、对答、迎送的知识。这些东西要教,但不过是些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原文】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想做好,就要去学习,学习学得好,就可以做官。”

我的理解(11-13):

前面说“我们则勇于认错,用坦诚换取信任。”这话无疑表明:允许我们犯错!

当然,有些错是不能犯的,这就是:“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

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当官:有官学习,可以当好官(当大官);没官学习,可以当上官。----这就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习是为了当官,那不能当官的道无疑就是“小道”:比如下棋、比如博物、比如跟我学《论语》……

唐后有科举,现代有高考,就更简单了:只要未列入必考科目,就是小道,就是君子不为……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而子夏呢,一切为了仕,肯定会“吾试,故不艺”。

“依于仁、游于艺”,学而不艺,只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即使当上官,也很难在世上混,更谈不上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从孔子要求子夏 “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可见:子夏只为一般人而谈、只为个人前途而谈。子夏的儒无疑是“小人儒”!

子游说子夏也是如此:“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商之一脉,只注重末节,其最高理想也只是当官,这种理想格局未免太小。所以我们说“商也不及”。

从7段开始,我们都在谈子夏,主要谈“学、信”两字。

子夏的特点是:从小处学起,以应试为目的,不涉及道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