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十分佩服古代文人的智慧,总能巧妙地运用文字,拐弯抹角地骂人,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然而有时却因太过婉转,造成误会,就像杜甫的《赠花卿》,明明是在嘲讽花卿的僭越之举,却被后人当成音乐赞美诗,千年传唱不衰。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草堂所作。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曾被敌军抓住,被困于长安。

半年后才找到机会逃走,后来一路辗转,到了成都,在严武等好友的帮助下,建立了浣花草堂,这才过了段安逸舒适的日子。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便是他在草堂生活的真实写照。

杜甫最巅峰的一首诗 杜甫最出名的一首讽刺诗(1)

然而杜甫毕竟是个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理想抱负的文人,所以他还是时刻关注着民生。

当时成都有个名为花敬定的将军,他本是四川节度使崔光远的部下,适逢四川梓州的刺史段子璋叛乱,在绵州自立为王。

崔光远便派花敬定攻打绵州,斩杀段子璋。

不料花敬定攻下绵州后,竟居功自傲,纵容手下士兵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绵州百姓怨声载道,却也无可奈何。

杜甫听说后,便忍不住拿起笔杆子,委婉地嘲讽这位目无法纪、鱼肉百姓的将军。

杜甫最巅峰的一首诗 杜甫最出名的一首讽刺诗(2)

这首诗的“花卿”便是指花敬定,表面是在极力称赞音乐之美妙,其实却是在指责花敬定的僭越之举。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锦城的音乐不绝于耳,悠扬清幽,随风而起,飘荡在锦江之上,又冉冉升入云霄。

当年萧史弄玉就因萧声动天,而乘龙凤飞跃成仙,而这里诗人说花敬定宴席上的靡靡乐音能够直达云霄,可见是有多美妙,也难怪后人会觉得这是在赞美音乐之动听了。

杜甫最巅峰的一首诗 杜甫最出名的一首讽刺诗(3)

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样的曲子应该只有天上的仙人才能听得到吧,我们人间的普通百姓一生能听几回呢?

其实若不是了解背景,真看不出杜甫这是在嘲讽人。

毕竟天上的音乐自是不同凡响。

不过古代的“天上人间”有时是有特指,就像这里,“天上”指的应该是天子的住所皇宫,而人间就是民间。

杜甫最巅峰的一首诗 杜甫最出名的一首讽刺诗(4)

在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尤其是涉及皇家,有些颜色,有些称呼,有些图案,甚至是一些音乐,那是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的,普通大臣百姓若想染指,便是僭越。

就像当年孔子看到季氏“八佾舞于庭”(天子才能用八佾,卿大夫只能是四佾),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慨。孔子最是维护周礼,见到此情此景,自然是忍无可忍。

而古代文人多多少少都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所以这里的杜甫看到花敬定僭用天子的音乐,目无朝廷,也忍不住出言讽刺指责。

杜甫最巅峰的一首诗 杜甫最出名的一首讽刺诗(5)

如果说他这首诗尚算委婉,那么他的另一首《戏作花卿歌》,便是明目张胆的吐槽了,“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其实无论是含而不露的讽刺,还是直抒胸臆的嘲讽,都是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很难说哪种方法更好。

只不过杜甫这样委婉的批评却让人误解了千年,但却也因为这样的误会,使得这首诗流传更广,不知杜甫知道了是该伤心还是高兴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